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感是物我和谐的结果,而美感极致是在把美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是美感的高层次状态,是一种高峰体验。从表现形式来 讲,美感极致具有个人直觉性,是对象的审美性质和主体的审美能力 结成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适应关系的外在的直觉表现。从表现内容上 看,美感极致则是对一般美感的扬弃,它具有超越物我、超越时空、超 功利性等特点。美感极致状态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美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弊端,提出音乐欣赏应注意学生的美感体验,强调在教学中做到以情为本,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探讨了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问题;并指出美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蔡小玉 《教书育人》2011,(19):45-46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立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缘语悟意,越过教材文字这道桥梁走进美的世界呢?体验与美感的生成美学研究告诉我们,审美离不开体验,尤其是美感离不开体验,审美中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何谓体验、体验与认识、领会与直觉、符号与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艺术美感的发生;同时将艺术的美感体验发生的问题始终放在“艺术活动”这一动态的过程之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小学音乐欣赏课已经开始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怎样欣赏一个艺术作品呢?孩子们自身的审美能力有限,所以在欣赏中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音乐教学中存在无度低效、教到哪算哪等问题,与其他学科的课课可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小学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应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综合型的艺术欣赏课,音乐课的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全面了。如何增强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使音乐欣赏课更加有效、高效呢?结合《洋娃娃之梦》一课的教学体会以及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音乐欣赏课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传统美学把美感体验中的人类正常需求和欲望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从而忽略了美感体验中的生命内涵,使其难免蕴含了非人性的因素。但强调审美中的生活活动的同时,也不能以人的自然属性代替人的内在本质特征,否则必然把人还原为动物。  相似文献   

7.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如何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8.
9.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全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群文人墨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川赋诗的盛况.本文立意高远,慧心独运,于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使文章真切自然.也正因为其立意深远,文笔清新流畅,浸透着生命哲理.将这些意境同读者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创作初衷得以共鸣,...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舞蹈的特点出发简要说明幼儿舞蹈美感培养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以幼儿舞蹈美感的产生根源和幼儿舞蹈美感发展的现状为依据,概括了幼儿舞蹈美感的培养目标;并根据舞蹈美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阐述了幼儿舞蹈美的内涵;以及根据幼儿舞蹈美的内涵和幼儿舞蹈审美活动的特点,探究了幼儿舞蹈美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舞蹈失去了美的基本特征,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品格。舞蹈美感是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中国民间舞有着民族特有的美感特征,作为舞蹈教师,应该重视对民间舞美感的探究和领悟,使民间舞舞蹈教学真正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适应舞者自身和观者身心愉悦的精神满足的需要,进而适应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试谈美感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感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出来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它是对客观    现实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反映。美感的产生和发展 ,其根源和本质 ,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的社    会物质生活 ,取决于人们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的具体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审美体验不仅仅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反映,也是一种审美主体内固有的生命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源于人类生物学的审美天性,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物质、精神与原欲的自然需求,肯定这种意识的存在,更是对人自我的认同、对人性的尊重.这种生命意识被审美客体激活、唤醒,具有鲜明的刺激→反应性质,它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既获得身心的愉悦,又体验着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道两家都追求乐的心灵体验和人生境界,至宋明,人们对乐的把握已明显见出儒、道合流趋势,乐是一种恬静的的中和性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超越性的生存体验,深沉的本体性的生命体验,乐与美的关联是全方位的,它对美的形象的形成发挥基础作用,并且对应于美的形象的构成,还规定着美的特定形态,是严格意义的审美(优美)感。审美活动指向生存的自由和生命的圆满,即是指向理想、指向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聆听是学生体验音乐的重要途径,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关感,首先要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聆听环境。  相似文献   

18.
“自律”相对“他律”而言,是自己对自己施加行为约束的准则,它是在“自我监控”的条件下实现的。而“自我监控”则相当于在个人心中树立一位导师,以随时提醒自己:在什么条件下,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19.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能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时间,琅琅的读书声少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对话多了.每个阶段的学习检测情况也让人感到奇怪,课内语段的阅读得分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而课外短文的得分率大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以上这些现象说明课堂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学习,不少学生更像知识的拾荒者,更有甚者像观众.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线是速写表现的主要元素,笔触则是速写中线条笔迹的变化,是速写用线美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生动、个性鲜明的线条笔触,是构成绘画艺术作品审美的重要元素。速写用线讲究快慢疾徐的节奏感,有速度但又能留得住,使笔触在纸上徐徐渍出,呈现出沉稳凝重而又不失轻松自然的笔触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