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动画片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课程资源。本文通过分析这些课程资源,指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改革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幼儿园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所应了解的课程层次、课程基本来源,然后提出开发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资源的幼儿饮食生活,来确定适宜的课程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12):208-209
随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地方、风景、常吃的食物等,增强幼儿园教学的趣味性和适宜性。因此,在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真正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指导,增强幼儿教学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课程要适应幼儿的全面发展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贴近社会生活,顾及幼儿基础性的一切资源,更要优化整合这些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在开展童“话”仓前地域文化主题课程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兴趣生成了“逛超市”游戏,与幼儿共同构建了游戏化的班本课程活动。现结合该游戏谈一谈幼儿园如何设计与实施游戏化班本课程活动。一、游戏化班本课程活动的设计原则1.关联多领域原则儿童认知发展不是单一的直线,而是互相交织关联的。如果游戏缺乏互动性,那么就不是游戏。游戏应关联多领域,注重参与度、跨区度。基于我班幼儿在社会、科学、语言、健康、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逛超市”游戏群,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科学认知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41):163-164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让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环境是教师的职责。一日生活皆课程,合理组织、科学安排组织一日生活,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在一日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是教师值得开发的资源,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有效地让小班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环境。文章结合小班课程《我上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艺术表征等。  相似文献   

7.
杨雪 《时代教育》2014,(12):296-297
幼儿的科学就在身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就是可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从幼儿生活经验、兴趣点来充分挖掘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探索活动资源环境、多形式开发与利用家庭资源等途径来开发与利用这些生活化的资源,实践生活化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孙娜 《文教资料》2012,(5):163-164
本园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以能力为取向的幼儿园语言类课程开发的研究》为平台,建设一个基于幼儿园研究现状、幼儿园师资、资源等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高效和谐发展的幼儿园语言类课程。在课程开发的研究中,本园对幼儿语言教育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在深入思考、分析和概括的基础上,对幼儿语言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成为最为被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包括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其中音乐美术也是必备的课程教育,因为在幼儿园阶段这些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大脑。目前,在幼儿园美术课程教育中,美术实践课程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时间课程,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同时,大力促进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发展。以"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为课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巧玲 《天津教育》2022,(8):108-110
<正>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久居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逸事、语言文化等。它们都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将其应用到幼儿教学活动中可以尽可能地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消除幼儿对教学的抗拒感,进一步保证幼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园教师在创建科学探究活动时,便强调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努力寻求合适本园实际和幼儿年龄认知特点的资源并结合有效的实施途径,保证幼儿能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使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s an examin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in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ree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 constructivist paradigm and using globalization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multiple case study examined faculty work life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related to curriculum change in merged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colleg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research on globalization, mergers, and trend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and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a gap in the literature emerged in the studies of community college curriculums after merger. This study considers whether the focus on workforce development and decrease in the transfer mission has diminished the liberal arts courses in the college curriculum. Research on liberal arts courses identified them as courses that emphasize higher order thin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skills needed to engag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If students are not exposed to these skills, it may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a democratic society. Study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s are narrowing and the mission is more toward workforce skill preparation. Also, the changing demographics of today[#x02019]s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ongoing budget constraints, create challenges and frustrations for faculty members.  相似文献   

12.
The goal of linguistics has been in dispute since its origin a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The situation remains confused and consequently the curricular position of linguistics is ambiguous. An exami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asons for this indicat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t the time when language was first proposed as a subject for scientific study the natural sciences were still dominated by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Newtonian physics; this attitude of mind has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Further development ought logically to depend on the harmonisation of linguistics with modern scientific concepts, such as relativity, probability, system and field. Such a move would constitute in part a new goal for linguistics. If such an innovation is admitted, those areas where language study overlaps with other subjects, e.g. psychology, logic and anthropology, provide natural exit points for a study of language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science.Linguistics is therefore capable of serving as a foundational discipline in a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Its particular claim to assume this role lies in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the object of both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study. Hence to give linguistics a more central role in the tertiary curriculum offers a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benefit in narrowing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the arts and science, and it is worth considering a change of emphasis in the curriculum to achieve this end.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not to suggest detailed changes but to stimulate discussion of this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发展概况为背景,分析了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认为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缺乏时代性;重理论教学,轻野外实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较多,存在着重复现象。解决的对策在于整合学科资源,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素质培养,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凝练课程设置,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课程的务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念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6):36-39
高职课程的务实性表现为课程开发讲实际,课程实施重实用,课程管理抓实践,课程评价求实效.务实性的成因缘于社会发展趋势、现代的学术观念、学生就业需要,高职的培养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职课程的务实性先后以实践性课程理论、主体性教学理论、素质本位课程观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丁晓东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115-116,12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校本美术课程策略的推行与课程开设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优势。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主要从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两个方面展开。在内容上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学校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从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同时还需加强理论研究、推广范例课程和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论视觉文化时代之审美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化占主导的时代,“视觉”和“图像”的转向问题已成为继“语言学的转向”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在后现代个体通俗化的视觉诉求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艺术已经转移到符号和影像的生产工业之中,当代社会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视觉化时代审美的主体、对象、性质等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心性、审美观以及审美艺术自身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普适性与境域性:课程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有普适性与境域性之别。普适性知识是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共同承认的知识体系,是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知识。境域性知识是指地方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及缄默性知识等,它是特定人文情境与范围内有价值的知识。普适性知识由境域性知识发展完善而形成,境域性知识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与生命活力,二者相互支持。与普适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主流文化中心课程,它统治着整个课程世界,并成为各国国家课程的核心;与境域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正在补充着国家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初等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初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小学骨干教师;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态度为主要内容、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基本类型的课程体系;同时要重视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更加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此时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需从儿童生命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方面理解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儿童生命教育既是种生命的教育,又是类生命的教育;儿童生命教育具有超越性、可持续性与主体间性的特征。儿童生命教育的价值从人的生命的三种属性体现出来:在自然生命属性方面,要顺应规律、呵护生命、永葆活性;在社会生命属性方面,要融合交互、担当使命、和谐共生;在精神生命属性方面,要涵养心灵、敬畏生命、构筑全人。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路径:将儿童生命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建设儿童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儿童生命教育园本课程;创设儿童生命教育实践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儿童生命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