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职业技术》2006,(22):99-99
教师每天都要直接面对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如何处理,特别是师生之间关系处理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教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呢?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调查显示,高职生人际关系构成有其自身特点,高职生对如何处理与同龄人、教师、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普遍存有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有必要运用心理调适的手段予以消解,构建起高职生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心理学的眼光,审视大学教室空间中发生的一切教学活动,是一次新的尝试.教室内的空间行为关系有三种:人的行为与活动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从学生、教师、教室中的器物这三个层面,来阐述这三种关系,诠释空间、人、教学之间的微妙互动性.实现这些互动性的良性循环,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这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将影响到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一、教师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很多教师在工作中满腹牢骚,不知道该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怎样做才算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是仔细想想带着这种对自己职业的抱怨心理如何能做好工作呢?教师怀有大爱的胸怀,才有利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二、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正确的定位是处理好人际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的威信是学生对教师所持有的一种信赖而又尊重的反应态度,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的关系。而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种双边活动,从教与学的关系上讲,教者为教师,学者为学生,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也可视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师自然成为领导者。领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组织过程,即领导者协调他所领导成员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教学中的领导就是通过教师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一个领导要想完成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教师要与学生、同行、学生家长及外界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与这些群体及个人之间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从课堂构成的关系来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高校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处理物要素与人要素的关系时,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先;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坚持平等的原则;要用人格的力量来树立管理人员的威信;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以缓冲学校集体与教师和学生个人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牛耀增 《考试周刊》2012,(89):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阅读就具有了态度上的主动性、需求上的多样性、心理上的独特性.这是其一;其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甚至还包括编者与作者的对话等,所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1.
苏维埃学校以及全国整个国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教师集体与儿童集体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共产主义道德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有高度原则、诚实和正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苏维埃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体现,要求教师尽力保护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自己学生的心理,注意学生行为道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我今天要说的话题是有关道德的,此时我的心情很不轻松."道德",书上的解释为,它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我是教师,这里要来谈一谈师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节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家长、教师和社会之间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标准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家长等,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有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例如,在学校集体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要处理好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二、要处理好语文课堂和语文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教学主导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师生关系必须构建在人际关系的普遍特性--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师生关系便会倾斜、失调.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特殊人际关系.因此,师生关系除具有人际关系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性--教育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等关系,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协调学生及其家长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调解师生冲突,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临的问题.师生冲突,是师生关系不良的一种表现,它令人烦恼、忧伤,使人痛苦、厌倦,给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学生讨厌教师,教师讨厌学生,是教育的大忌!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得罪科任教师,影响科任教师的威信和上课情绪;也可能会得罪家长与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校长,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要学会引领教师,更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些繁杂的工作,我常常没时间去接触学生.但是有一件事令我改变了看法,我知道了常与学生在一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学中的"人课合一","人课合一"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人与人、人与课之间形成的自然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它以课程观、教学观、学习现、数学观为理论基础,在实现途径上需要做到:教师与学生自然融洽的关系,教师与教材合一,学生与教材合一,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