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王生 《中学文科》2003,(10):45-46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和民族众多,在长期的不均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地独特的特色以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文化等特征,本文着重从政治、历史和地理因素的角度探讨一下南、北方(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客观存在的差异问题。一、南“经济”北“政治”。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政治重心在北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南帘北宦”。从历史上看,在宋代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在北方,并且是“合一”的,几乎各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这些都城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从三国时期开始,随着北方人们为躲避战乱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的政治格局呈现“居北制南”。尽管明初和国民政府都曾短暂地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但明成祖迁都北京和蒋政权存在22年后覆灭的历史反而说明“居北制南”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之所以形成“居北制南”,是因为中国北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凭借漕运将东南之赋税北运,从而巩固和确保了“居北制南”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的政治格局呈现“居北制南”。尽管明初和国民政府都曾短暂地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但明成祖迁都北京和蒋政权存在22年后覆灭的历史反而说明“居北制南”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之所以形成“居北制南”,是因为中国北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凭借漕运将东南之赋税北运,从而巩固和确保了“居北制南”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三极”社会治理模型角度看,党的领导已经较好地实现了以政治为重心向以经济为重心过渡的历史阶段,党的领导也必将从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向以文化建设为重心转移。从“三极”社会治理模型角度看,党的领导从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向以文化建设为重心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金上京二十七任首脑考述金北人金上京是金代前期的都城,也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金皇朝发祥地一金源地区的重心,更是金代北方即十二世纪前期至十三世纪初中国北疆最大的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所以金上京诸任首脑人物生平事业表现,从某种意义讲,...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由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北方人口大规模地向南迁移,移民中包括皇室、贵族、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这不仅使长期以来的人口重心彻底南移,而且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师的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北京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观总结几点体会。 一、结合北京史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北京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镇。根据古代传说,蓟和燕是周开王所封,蓟丘人约在今北京外城的西北部,即宣武门之南。战国时代,燕国的都城称蓟城,今北京城区西南自云观一带是其遗址。历史上,北京还是辽的陪都,称南京(或燕京)。金灭辽后,女真统治者放弃原都城上京,迁部于此,称金中都。从此北京成为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都城。近百年一,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芦沟桥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盛典”等都发生在这里。1981年,国务院公布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之  相似文献   

8.
殷墟,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一带,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或“殷”。商王室在此共传八代十王,史称“殷朝”。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从今天曲阜附近的“奄”迁到“殷”。此后将近三百年,殷一直作为商朝的都城,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1世纪时,商纣王昏庸无道,众叛亲离,周武王起兵伐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商朝灭亡后,小屯一带的繁华不再,逐渐荒芜,后人称“殷墟”。过去的分分秒秒都已成为历史,珍惜现在,为我们的历史有关这一古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还有一段传奇故事。189…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2008,(2):25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说,存在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现象,即从北方的黄河流域向南方的长江流域转移.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但随着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稳居南方.  相似文献   

11.
自夏朝以来,我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都有自己统治的中心地区和都城。但是,历史上的古代都城并没有全部遗留下来,随着历史的演进,有的经受不住大自然的威力,沧海桑田,渐被湮没;有的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的变化而趋于衰微。在所有王朝的都城之中,建都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有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这是我国的六大都。六大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长安作为地方性城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王武丁时期,为了应付鬼方而建立了“丰”。周文王伐崇作丰,及周武王营镐,也是在这个地方。长安建都就始于西周的丰、镐。此后的秦、西汉、…  相似文献   

12.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较为集中,重点突出“社会经济”和“化”两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注意结合课本历史地图,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和民族交往的时序和空间关系。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破坏并迅速恢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3.
<正>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为探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文化演变提供线索支撑。基于此,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出发,参阅由李路珂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都开封与杭州》一书,围绕古代都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把握地理环境对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影响,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单元导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较为集中,重点突出“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注意结合课本历史地图,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和民族交往的时序和空间关系。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破坏并迅速恢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就逐渐南移,与此同时,文化重心也踵继其后。由是东南半壁,迎来了由历史发展的形势而造成的“大发展”的新时期。历经五代、宋元,降及明清,无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就整体来看,南方都超过了北方。江南的徽州,便是一块较为典型的境域。  相似文献   

16.
《徽商与明清徽州地区教育发展》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就逐渐南移,与此同时,文化重心也踵继其后。由是东南半壁,迎来了由历史发展的形势而造成的“大发展”的新时期。历经五代、宋元,降及明清,无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就整体来看,南方都超过了北方。江南的徽州,便是一块较为典型的境域。  相似文献   

17.
《诗经》之“二南”当成篇于周初,为封于淮汉之姬姓贵族所作。“二南”中南北名物皆有出现,证之周公南征、封建诸姬故事,则唯淮汉宗室因长于北方、封于南方,方才可能具有北方记忆的同时,多写南方风物。从历史地理角度而言,“二南”亦仅可能作于周初,西周晚期乃至东周时荆楚不附、鲜封南土,“二南”如作于此时,不得列于国风之首。而毛诗师法隐然视“二南”为武王、成王时诗,亦可证“二南”作于周初。最后,“二南”诗作在题材上具有偃武修文性质,多言夫妇嫁娶之事,亦与周初天下初定之社会背景可以相合。  相似文献   

18.
秦国咸阳是秦国历史上继秦都雍城、栎阳之后的最后一个都城,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都城。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从栎阳迁都于此,经过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至“始皇帝、胡亥,并都此城”,历经一百四十四年之久,跨越了战国、秦两个历史时代,在我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北魏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民族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现象;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表现,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自从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后,曾几度出现分裂割据局面,至于社会动乱、人民起义更是史不绝书,如果仅仅从现象上看,的确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就是在这样曲折复杂的道路上向前迈步。在这统一→分裂(动乱)→再统一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即:统一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统一大业往往是由北方来完成。唯一的例外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但是时隔不久,就由其子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重演了一幕由北至南的统一。这难道只是历史的巧合吗?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情况下,仍然是由北方来重振纲纪,完成一统,这就似乎有点让人费解了。本文想就这一历史现象,从政治状况、经济实力、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等方面来作一肤浅的试探。下面从中国历史上几次典型的由分裂趋向统一的局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