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刘忠 《成才之路》2010,(27):11-12
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升华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是摆在新课改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任务。我们要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中的知识大多是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极易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且思想品德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哲学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在新课改中,涌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策略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模式的改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现状,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本文便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例,对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教师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战勇 《考试周刊》2013,(21):145-145
<正>新课标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不够,还需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学的实际效果,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就是指思想品德教学对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能力目标要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重要和关键。新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高中教学中,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学,都要重视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和综合素质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三大主课之一,必然也要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梦青 《教师》2015,(3):6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横坐标是以学生的心理、社会道德和法律等内容为基础的,纵坐标是以学生的自我成长、学生本身和社会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现实生活为根本,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高效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中来,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刘永森 《文教资料》2010,(27):140-14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生活体验,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是提升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掘与引导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而且要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以使学生升华情感,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课,它有别于其它学科,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但目前的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并和生活素材进行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深入感悟中树立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进入到情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实践观察等环节加深他们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使思想品德教学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薛小平 《广西教育》2013,(46):28-29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与生活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丧失兴趣。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改变以“课本为本”的教学观念,实施生活化教学,以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1.
严泽铭 《考试周刊》2009,(44):175-177
新课标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不够,还需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钟景晟 《考试周刊》2012,(35):133-134
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单纯地为学而学,而应该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同时提高道德水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历史知识,又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比起单纯地学知识,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历史教学应该加强理解性和趣味性的记忆,摒弃死记硬背的做法,要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才是善学之道。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育是在各个年龄段学生中的教育重点,尤其是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如今的多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过于理论刻板,教学模式过于封闭,完全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割裂开,缺乏课程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由此引发我们对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思考。从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内涵入手,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从而对如何提升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明该学生间以育人为宗旨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怎样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呢?  相似文献   

15.
思品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实践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青少年进行“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主要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因此,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世纪之交,国家新一轮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目前思想品德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几种策略:在教学过程方面,注重激发学生道德需求,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引起共鸣;教学方法上要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教学情境设计中要发挥非语言因素的功能;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借用媒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要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将道德准则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多年来,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其他同仁的教学成功之道的总结归纳和探索,觉得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不妨借鉴以下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下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发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新时期下,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应当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道德核心素养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要分析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现状,阐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希冀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拓展延伸,加深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打造多元化学科信息平台,有利于有效整合课程内容,有利于展示具体化、形象化的道德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道德体验积极性和道德思考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受到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学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鉴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必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科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