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鉴于各级各类课程在吸收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的课程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革命题材的课文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忠诚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传统经典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其中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汉字,内涵丰富,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陈志刚 《语文天地》2012,(19):56-5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高学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良好的礼仪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语课程,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利用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10):47-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为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各个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系列语文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传统文化教学在新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一.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10.
宋金英  宁锋 《辽宁教育》2012,(19):15-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那里有醉人的景色、为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这份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语言的积累以及情感的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纲要中,我们看到国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在方兴未艾的"微课"时代,我们何不尝试着用"微课"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可见人文化教育对学生成长、班级管理非常重要。一、诵读诗词美化学生心灵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学生对《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这些经典非常喜欢。于是我做了一个班级诵读诗词成长计划。每周诵读一首诗,寒暑  相似文献   

13.
陈志刚 《语文天地》2012,(10):56-5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乃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修文 《教师》2012,(30):55-55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初中语文教学对形成和发展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是取得优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诗的国度,从久远的《诗经》一路走来,诗作浩若烟海,诗人灿若繁星。古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就"传统文化"这一层面来说,首推古典诗词。如何引领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探幽揽胜呢?从下述五个方面入手,或许可以给学生提供鉴赏的拐杖。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教育部在2014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在这种情形下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而语文课程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学科打基础的课程。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定并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文本中汲取营养,用革命的光辉浸润学生的心灵,方能使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星星之火方可燎原.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这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其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就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中,如此重要的课文却面临着诸多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遍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古代优秀诗歌,却没有一篇古文。小学高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现代文教材内容改编自古文,如《负荆请罪》《螳螂捕蝉》《孔子游春》……初步进行简单的小古文学习,可以使儿童感受我国深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