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不断调整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创造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章节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一章节后,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章节复习课通过对引入的优化,知识结构的优化,例题的优化,小结的优化和限时训练的优化,拓展已学知识,归纳解题方法,提升数学技能,渗透数学思想,都是复习课要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在这些任务完成过程中,谋求数学的"新的发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思想品格、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神圣使命。为实现这一神圣使命,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思政课教师须将政治认同、文化内核、爱国情怀等有机地浸润到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感化,使思政课散发出独特的味道,让学生深切体验思政课的魅力、感受思政课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从而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挖掘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教会他们知识,更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不仅能转化学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路径与渠道,是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课程的最后一公里,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方式单一,成效不佳。本文基于笔者的授课经验,对优化与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个热点问题。从理解吃透教材,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入手,指出制作、运用课件中应避免的问题,提出思政课多媒体教学的建议,来提高思政课多媒体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其内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深刻领悟其内涵;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教学内容设计;重视教师引导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宣传工作,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手段,而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高中的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行探讨,认为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凤才 《科教文汇》2009,(31):145-145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刨造力的最主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莲英 《科教文汇》2020,(11):51-52,70
将手机的移动学习功能有效引入高校思政课堂辅助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课前、课中及课后的移动学习模式,积极探索和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2.
彭耀军 《科学中国人》2014,(2S):107-107
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美术绘画教学,绘画艺术的关键是美术绘画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美术绘画技能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美术绘画技能和思维的形成关键期,绘画创作课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现与创造能力的途径,又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及课堂教学的全面考察。中等职业学校的绘画创作课应通过对学生绘画创作能力和现状深入分析,在创作课题材、教学特点和形式上进行探讨和改善,在提升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3.
黄巧  夏勇 《科教文汇》2023,(16):50-53
以深度教学理念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对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浅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知识处理浅层化、学习思维低阶化、学习投入走低化和学习评价粗浅化。指向深度教学的思政课应该加强教学研究以解决理论深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明确学生需求以激发深度学习动力,革新学习评价以促进教学走向深处。  相似文献   

14.
余靖冉 《科教文汇》2023,(24):86-89
基于课程思政,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构建了分析化学课程成果导向教学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式,创建师生互动式课堂,润物无声地将思政育人内容融入教学各环节,促使学生改变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领悟、辨析和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各学科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该文拟对"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进行探究,以期教师能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丽娜 《未来与发展》2022,(7):109-112+7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审美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力,也是纾解思政课教学现实问题的重要能力。本文从概念之析、教学之思、现实之路的研究思路探讨了思政课教师审美能力的内涵、思政课教师审美能力对思政课教学审美实现的意义、思政课教师审美能力养成的路径,以期从思政课教师审美能力养成一维,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渠道。学校应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策略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是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并践行的。一、把握教学难度 ,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 ,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基石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造力生长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 ,注重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知识传授 ,而是要将两者兼顾并重 ,只不过获得知识是手段 (Means) ,而发展创造能力则是目的 (Ends)。显然 ,缺乏手段的目的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愿望。对于学生 ,唯有掌握了宽厚的基础知识 ,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作出深层次的创造。为此 ,注重创造能…  相似文献   

18.
黄钰 《科教文汇》2009,(5):199-199
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甚标应由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课堂教学目标转向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理解音乐的特定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分析了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并对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竞赛类教学活动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宿迁学院思政部近年来通过课内外与网络教学的系统化竞赛类活动的设置与实施,不断推进与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让思政课展现新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课程改革相关章节实践教学中设置"户外经典诵读"的优秀班级与先进个人、"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大赛、"哲理诗画作品创作"大赛、"近现代史演讲作品创作"大赛、"学习汇报演出"评优等;思政课网络课程中分上下学期开展思想政治知识竞赛与大学生时事政治知识竞赛;在课外思政部设置系列调研评优实践和思政课优秀学习小报等竞赛活动;结合思政课学习的综合表现,设置思政课学习的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与优秀班级的评奖活动。思政课系列的竞赛类活动拓展了大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深度,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创新等综合素养,优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5)
为遵循我国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理念,提升研究生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培养其职业胜任力,优化和改革《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研究生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循环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具体案例教学为基础重新梳理排布教材的知识点,通过课前(教师知识准备)、课中(学生知识获取)和课后(教师/学生知识扩展)三个阶段开展案例教学,借助S-T分析法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定量表达,评价教学效果和指导完善教学过程,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循环提升学生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