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语     
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的记忆中.帮保留着许多有关成长的点滴,有喜悦,也有痛楚。求学十年,其实也是不断成长的十年。“游鱼”叙述了作从幼儿园那个时小学生活的满怀憧憬的孩子.到成长为一名高中学生的求学成长经历。整篇章紧紧围绕作在求学生活中磨练自己.逐渐成长这条主线来选取素材,其时间跨度虽然很大,但由于选材的精当,章结构仍然十分紧凑。章以求学成长为题材,使用”游鱼”为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多次提到母亲从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而当母亲去世后,“我才想到”自己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由“我”没有“想到”的母亲到“我”“想到”的母亲,再想到未来自己的难题,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节选)》的一条新的线索。在这个“难题”中隐伏的普遍爱和个体爱以及“道路唯一性”等难题是我们解读《我与地坛(节选)》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面向。对史铁生而言,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将是我们再次阅读《我与地坛(节选)》时需要重新关注的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3.
近日,看了《怎样的“教”最有价值》一文,感触颇深,也由此联想到我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带着疑问,我在两个班中以“在老师给你所上的一年多的课中.令你最难忘的是哪节课”为题进行了一次调查。没有想到,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两个班都是56个学生,在A班有27人写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而在B班中却只有3人写到,反差如此之大,原因何在呢?回顾自己曾上过的这节课,原来我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面对几十个孩子时束手无策,到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时游刃有余,这其中真不知有多少是得益于《幼儿教育》。我从“育苗人”中学到了同行们一切为了孩子的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个“孩子王”的信心;从“教育笔记”中懂得了该怎样总结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写下了一篇篇工作日记;从“活动设计”中获得了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的金钥匙,使自己多次在市内开了公开课……但我更要感谢的是《幼儿教育》曾经给我的“鼓励”。  相似文献   

5.
在备课时,我以为《我与地坛(节选)》第二部分的关键句是“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恰恰暗合文后练习题“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但与“教参”参考答案相比.我觉得自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愿陈鄙陋,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月刊》一直是我中学数学教学教研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培养下,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所上公开课多次获奖,还有五、六篇论在省级报刊发表.我爱《中学数学月刊》,我爱她的内容——短小精练,爱她的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有两篇章,我读后感受颇深.一是1999年第8期的章“解题与选题一例”,它开创了中学数学教研从“做”到“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大海啊,故乡”是选自自读课本《亲近母语》第七册的一个主题单元。该套读本突出整合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化熏陶和人渗透,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大海啊.故乡”主题单元由《我认识一个歌手》《海上的风》《海浪和月亮的故事》三篇章组成。通过教学.教力图使学生更感性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从真实的大海向人们心中的大海延伸。  相似文献   

8.
林婕儿 《师道》2004,(2):33-33
已经是第三次教《峨眉道上》这篇章了,前两次教学,我觉得学生并不能心悦诚服地朗读“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些赞美铺路人的语句。原因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英雄都是轰轰烈烈的.为民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而课中的铺路人,他们大多数做铺  相似文献   

9.
郭刚 《师道》2008,(10):9-10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已从教十余年,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变为一名圆滑老到的教师混子。回顾这十余年,除了误人子弟,我还干了些什么?但这并不是说我的应试教育不优秀,相反,每一次大考小考的成绩都使得我的学生对我钦佩不已,让同行刮目相看,就连领导们也青睐有加。尽管如此,反思素质教育之余我还是不想为自己开脱。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怎么“教书育人”的,我是怎样不折不扣“误人子弟”的。  相似文献   

10.
《生活的艺术》(The Imprtance of Living)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梢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林语堂在该书中用纯正的英语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林虽然身为文学大师,自己却十分谦卑,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说过一句十分睿智的话:“我的思想并不怎样深刻,读过的书也不怎样广博。一个人所读的书太多,便不辫孰是孰非了。”本文选自其书第十章“大自然的享受(The Enjoymentof Nature)”的第一节“乐园已经丧失了吗?(Paradise Lost?)”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世界》2010,(8):17-17
《痞子英雄》中的杀手“雷慕莎”让人惊艳,《偷心大圣P.S.男》中的幼儿园老师“马小茜”让人喜爱。从T台到屏幕,隋棠已经做好完全放下名模头衔的准备,为自己定下了下一个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我中专毕业后,自考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后来考取硕士、博士,这十多年都是通过自学考试完成风雨人生路上的目标。回首往事,所有的艰辛和快乐又浮上了心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里有一句话“你得自己成就自己”,人生的戏剧不能指望别人.自己坚持永不放弃才能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3.
“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的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周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里奥纳多)。”不要以为这是成人间的对话,更不要将它误作电影台词.这是湖北一个十来岁的女“神童”为她的“巨著”《正在发育》写的一段自序。  相似文献   

14.
就《压力和压强》教学谈“义教”要求青铜峡三中高中兴听一个者师讲初二年级义务教育教材第十章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后,有些感想.我认为,教师在被学活动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怎样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授课内容落实义务教育的教学要求。我在想.如果我教这部分内容该怎样教?...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讲授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中的《祝福》的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学生问:“我”是不是鲁迅?教材参考答案中只有一句话:“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笔者试对这一形象分析如下。小说中的“我”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叙述者,是经过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形象,不能看做是作者自己,但是“我”在许多方面表现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鲁迅正是通过“我”是当时的新派人物,与讲理学的鲁四老爷话不投机,对这古老、停滞的鲁镇环境十分厌恶,表…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会想到以《寂寞》作为专辑名? 关喆,其实这张专辑之所以取名《寂寞》是缘于我这几年观察周围人的状态,包括我自己的心情积淀,我发现“寂寞”其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状态。这张专辑的10首歌曲也是十种不同的“寂寞方式”,我希望大家听了这10首歌曲之后,能找到走出寂寞的答案和出口。  相似文献   

17.
偶然看到一篇章——《善良的心》。中写道,“有一颗善良的心,处处为他人着想,虽然最终可能苦了自己,但也是苦中有乐吧。在事情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心灵的满足,所以善良的人还是乐此不疲。这个世界上还是善良的人多吧。”读了这篇章,我好感动,因为我想起了母亲——她老人家当年也曾讲过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8.
“喏”作叹词,念nuo,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示的事物。也许是由于读音相似的关系吧,有时容易用错。如高二册第一单元的“阅读练习”例文《人,又少了一个》中有这样一例:“‘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这是说话人一面说话,一面指示对方看自己的身份证和照片,所以说话中的“哪”应为“喏”,不能用“哪”——“哪”也没有这样的用法。还有全国职业高中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叙与描写”中有契柯夫的《柔弱的人》一文,文中有如下例子…  相似文献   

19.
王纲 《新作文》2004,(11):29-29
看完这则“速写”,一个天性活泼,健谈好动,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孩儿形象就呼之欲出了。毫不夸张地说,就当堂作而言,这是一篇体例独特的成功之作。有好些同学感叹自己无话可写,我要奉劝你,不妨从认识自我开始!《说说我自己》、《唉,我这个人》、《向你介绍我》等等,相信你定会有成功的作品诞生。毕竟,人最热衷的就是自己了。  相似文献   

20.
“只要努力,考研会取得成功”。面对一些立志于考研的朋友,我总是用这句话鼓励他们。80年代最后一年我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教书。工作之余,面对空荡的校舍,那份空虚与寂寞是熬人的。这时听人说起考研事。经打听明白了什么是专业课,怎样报名,如何考试。不由得心动,又有些担忧英语只学到初三为止,而且已有近十年没接触了,英语基础近于“零”。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心迎难而上。一边自学本科教材,一边从初中《英语》开始自学英语。为多了解和积累考试经验,1996年我硬着头皮进了考场。结果可想而知,五科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