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界》2022,(1)
元宇宙是用户以数字人形态进入虚拟空间活动的一种场景,是从小说想象延伸至产业的概念,正在被设想为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认为元宇宙是典型的具身传播,是基于VR应用基础上的游戏与社交深度融合的场景再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具身传播视角分析了互联网三个演变阶段:感官的"看得见听得着"、触觉的"感受到"、意识与身体的"想得到摸得着",而元宇宙就是第三个阶段的大脑意识带动身体融入虚拟空间的场景想象;并进一步从空间、时间、规制等角度分析了元宇宙不是一个虚拟的伊甸园再造,以及如何看待人与元宇宙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段淳林  魏方 《青年记者》2022,(22):28-31
元宇宙对众多技术的统筹性创新应用,使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变革,品牌传播概念及传播流程在与技术、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演变出新的特征和逻辑关系。具身交互、超级数字场景、社交可供性三个跨学科概念,正在逐渐成为诠释元宇宙品牌传播中“人一场-社交”的三个重要维度。元宇宙品牌传播呈现出沉浸体验、多维互动、社交赋能的特征,品牌传播核心转向“以具身沉浸为中心”,品牌传播方式转向“临场感社交互动”,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由信息接受者转向品牌价值共创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空间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基于元宇宙图书馆的空间性及其意义,从虚拟场景与具身性在场、情境构造与多样空间生产、可见性与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的社会化生产3个维度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实践,探究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中的视听具身、认知具身、想象具身等多重具身感知以及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中读者的情感凝聚、互动仪式和阅读升维。  相似文献   

4.
在5G、脑机接口、裸眼3D和R系列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共同建构下,一个能够全面激发空间资源活力,深度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延伸时空的元宇宙,为数字阅读搭建了“三度空间”“三重勾连”的超级场景。每个读者都可以具身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进行内容体验、符号编辑和仪式互动。在“技术—空间—身体”的框架下,元宇宙推动着数字阅读从读者导向转入空间导向,“身体在场”的全感官阅读体验拉近了读者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的距离。读者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以多重身份参与仪式互动,仪式象征的空间边界不断被拓展,共情共感的互动仪式链将读者以共同体形式聚集到一起,实现仪式效力和文化增值。  相似文献   

5.
赵双阁  魏媛媛 《现代传播》2022,(11):129-136
元宇宙强调全感官的延伸弥补了网络时代单一注重视觉文化的缺点。社交被看作是元宇宙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人能够在虚拟时空实现“真实交流”时,人际传播将回到全感官的部落化时代。把元宇宙视为人际传播重返部落化的新形式,在提出网络时代人际传播的问题之后,以元宇宙为基点,具身传播和媒介技术沦为工具,认为元宇宙将塑造人际传播新景观。这种部落化不是复刻史前人类的互动圈子文化,而是以崭新的拟真化形式回归,它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终极产物。元宇宙的拟真不仅将实现未来新型全真虚拟在场,也将传播学的视角拉回了身体本位,重新思考身体在传播中的关系,为传播身体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冉永琴  徐学福 《传媒》2023,(9):81-83+85
元宇宙综合集成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打造平行并超越现实世界的数字空间,必然对在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元宇宙在线教育呈现出从技术叠加到技术共生的新形态、从虚实游离到虚实沉浸的新伦理、从单一空间到时空交互的新场域、从离身体验到具身交往的新情境的内涵表征,并以树立“融生共在”的数字化理念、构筑“协同应用”的数字化平台、开展“共建共治”的数字化治理重塑在线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7.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范越 《档案管理》2023,(3):54-57
《“元宇宙”视域下档案馆服务模式新探索》一文在选题立意、论证依据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颇。本文从辨析“元宇宙”档案馆之术语和定位的科学性入手,分析了“元宇宙”应用于档案馆服务的潜在风险,认为其主要表现为在交互中失范和在去中心化中失控两个方面,最后从制度、价值、技术三个维度探索了“元宇宙”应用的风险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概念的流行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图书馆界也在第一时间投身到了融入元宇宙的学术研究及实践探索之中,沉浸式体验作为图书馆走向元宇宙的突破点,是图书馆学界未来关注及研究的焦点。沉浸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等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理论基础;5G技术、扩展虚拟现实(XR)技术、全息通信技术等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技术基础;沉浸式图书馆线上线下游戏服务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实践基础。元宇宙图书馆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资源空间、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服务开展是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的爆发让图书馆人兴奋不已,但普遍面临诸多困惑,包括: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与图书馆有什么关系?元宇宙是否与过去的许多新技术概念一样,只能给图书馆带来专业刊物上的文字狂欢,而并不能真正对事业有所助益?为此,文章介绍元宇宙概念,厘清元宇宙的内在逻辑和技术基础,阐释元宇宙的由来、定义、本质和困境;从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本我与环境的关系两个维度探讨增强共生、镜像孪生、虚拟原生和异宇再生4种元宇宙类型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分析图书馆如何建设元宇宙,有哪些可能的元宇宙应用;介绍上海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红色骑行”“家族迁徙”“NFT读者证”“古籍区块链”等元宇宙项目。文章认为,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有天然联系;作为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元宇宙使人类古老的梦想得以具象化和易于实现;Web3.0正在为元宇宙提供技术基础,将影响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所有行业;要全面认识元宇宙,需要具有“元宇宙思维”;未来的图书馆有望成为崭新的元宇宙平台,图书馆界需要全面了解元宇宙,抓住智慧图书馆建设契机,布局元宇宙建设蓝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形态,元宇宙空间搭建将历经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相融三个阶段。元媒介表征了新旧媒介可供性融合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通过对现有关于元宇宙愿景中的媒介技术审查,将元宇宙视为元媒介,其媒介实践在元宇宙空间具有时空矢量补偿性,虚实在场的媒介实践已转向“体验”并表现出真身、化身、分身层次性。最后思考元宇宙虚实空间媒介实践的相关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是一种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混合的状态,是继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标志着一个全真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元宇宙中阅读将成为人们连接一切的接口,阅读将从文字时代发展到全真阅读时代,也将深刻地改变出版业的基本模式与整体格局,沉浸式互动体验“知识元宇宙”将成为出版新未来。  相似文献   

13.
韩宁 《档案与建设》2023,(11):52-54
元宇宙作为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创新发展的新领域。文章提出了元宇宙应用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探究了元宇宙赋能高校档案管理的关键特征,将元宇宙应用的技术路径和主要指向进行了梳理,以期在推动高校档案管理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共同提高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技术形态,元宇宙在图书馆虽然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能忽视。首先,元宇宙技术自身成长的不成熟,将引发数据安全、隐私泄密等风险。其次,因元宇宙建构的虚拟空间可以无限制自由,其运行规则可能会超出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规则,进而产生伦理性风险。最后,元宇宙新型的算法、架构和运行程式,并未有完全适用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进行约束,这会突破现有产权治理的边界,产生数字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图书馆应审慎拓宽元宇宙技术应用空间并形成行业规范;政府部门需要加快立法,强化监管;技术部门需要推进原发性技术创新;社会组织应坚持教育规正、道德深化,共同推进图书馆和谐共生地利用元宇宙技术。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文化范式在数字时代的表征实践已呈现出过度化趋势,声景隐喻、听觉文化转向与听觉空间建构成为数字生态语境下技术具身的实践维度.本文针对人类媒介化生存的现实逻辑,探讨数字生态隐喻下声音符码与身体感官、生活世界的交互作用,勾勒出数字音频语境下技术、人、场三者共同构造的听觉文化新时空,表征着技术进化对人性本能的再度回归与平衡.  相似文献   

16.
王宝友 《传媒》2023,(7):15-16
<正>元宇宙作为一个承载虚拟活动、进行虚实交融的平台,是数字孪生、区块链、AR、VR、5G、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有人认为,随着各类技术的逐步成熟,元宇宙将在短期内从概念走向现实,获得快速发展和应用,是下一代互联网和社会形态;也有人认为,目前元宇宙和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并无本质差异,纯属概念炒作;还有人认为,元宇宙获得成熟应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当下应着力于其各项核心技术和支撑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并在应用上单点突破,逐步推进。对于“元宇宙”这样一个新的概念,需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及技术体系,以理性、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为用户提供新的元传播场景,模糊“在场”和“不在场”的界限,向内帮助人类探索自我,向外拓展生活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数字交往体验。场景的四层底层要素元数据、元符号、元媒介、元语言的不断升维,带来身、心、智的感官统一的元体验,元宇宙不仅改变了人类注意、需求、经验、动机、情绪的触发方式与逻辑,还带来了身体的传播回归。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新媒介的横空出世都是对旧媒介生态的探索革新与后继性科技成果的补偿性呈现。VR技术媒介化实践延展了新闻产业版图,颠覆了科技传播的外在图景与内在机理。“深度浸润”下的VR媒介探索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无限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业的渗透催生了深度融合、界域消融的场景新样态。物理场景的捆绑与裹挟在VR时空生存范式中已然形同虚设,被5G驱动时空重构的“虚拟与真实”映像全方位渗透、笼罩下的社会场景,正全方位多视阈地召唤着“具身性”传播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9.
现有互联网存在诸多缺陷,如难以传递价值,用户缺乏身份和数据自主权等,急需通过革命性的创新来推进互联网的跃迁式发展,Web3.0就是下一代互联网较好的路径选择。Web3.0具有安全可信、传递价值、新型激励系统、全真互联等优势,其本质是全新的下一代互联网。从本质上说,Web3.0与元宇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下一代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落地,其中Web3.0是元宇宙发展的底层技术,而元宇宙则是Web3.0的应用场景落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自Web1.0时代的图书馆发展至Web3.0阶段,技术与图书馆从相加到相融,双向协作促发展。通过拆解元宇宙技术创新思维及逻辑,以具身阅读为切入点,研究元宇宙图书馆的建设路径和创新功能。[方法/过程]以厘清元宇宙和图书馆发展逻辑共通点为起点,验证元宇宙图书馆的存在合理性,以结构主义范式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结构的整体、关系、主体、自调、转换等多重结构属性,聚焦具身阅读行为,辨析元宇宙图书馆溯源与认知、连接与断连、沉浸与脱离、公共与私域、再现与真空的多重关系。[结果 /结论 ]通过具身认知视角展开元宇宙图书馆中阅读认知行为的仪式、融合、社交特性的相关分析,探索元宇宙图书馆在原有图书馆功能基础上,进行多重建构认知视点的阅读认知、灵境泛在多维呈现的阅读融合、反哺个体拓宽社交范围的阅读社交、多元价值引导下虚实演变的阅读仪式、以图书馆为中心延展多边经济的阅读产业链方面的功能创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