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人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在陈丹青的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人生的财富。请你以某一次"好玩"的经历,或某一点"好玩"的想法,或桌一件"好玩"的制作……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以逾 1/3的篇幅,叙述了日本爱国青年写“匿名信”诬陷鲁迅先生考试作弊和霉菌学课余放电影两事件。从鲁迅先生思想发展道路看,他早期赴日求学时思想具有突出特点并发生过重大转折,于是人们就从鲁迅思想研究的角度认为,这两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交待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这固然不错,但仅此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过于笼统的分析立足点脱离了作者的本意。这篇以“藤野先生”命名的回忆性散文,其文章以表现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为主旨,无论怎样散,都必须围绕“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他的《自嘲》诗中有这么两句名言:“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其中的“孺子牛”一词,一般人往往理解为“人民大众的老黄牛”。不过,如果从作者当时写作的实际情况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解是属于一种政治引申,“孺子牛”的本义乃是喻指作者做儿子周海婴的“牛”。  相似文献   

5.
郭来坪 《现代语文》2006,(11):60-60
我们读书人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不陌生,但真正能说清出其中的“三味”是指哪“三味”的却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李林 《吉林教育》2004,(10):32-32
许多人往往觉得鲁迅的东西读不懂,是“茅坑里的臭石头应该搬掉”。但我们知道若与大师搏弈往往遭到拒绝不是因为人师的水平糟糕,而是我们还没有与大师对话的资格。同理,否定鲁迅先生不是不可以,但这还只是那些能够和鲁迅对话的人的权力。因此,读鲁迅的杂文也好,散文也好,尤其是读小说和散文诗,都应该首先具有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不断提升我们的欣  相似文献   

7.
“花白胡子”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乍一看,这只不过是鲁迅先生采用借代的手法刻画出来的众多小市民角色中的普通一员。但细细琢磨之后我们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8.
宁静 《教育文汇》2007,(10):41-41
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插图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文章都有插图,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将它忽视了。其实,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大有文章可做呢!  相似文献   

9.
螃蟹味美可口,而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所以鲁迅先生把敢于冒生命危险“第一次吃螃蟹的人”誉为“勇士”。同时,鲁迅曾以同样的激情赞美过第一次吃蜘蛛的人,说“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我以为,鼓励人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鲁迅先生是我们足以引为楷模的。由此,我联想到教学改革中,有的领导同志对一些有益的改革和试验往往不敢大胆支持,究其原因不正是耽心这种改革不是吃“螃蟹”而是吃“蜘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流传久远的佳句。它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的爱和憎,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革命立场与战斗方向。关于“千夫”一处,注家众口一词,都解释为“千夫,这里指敌人”。依照这种解释,这一联当译为“横眉厉目地对待那敌人的指责,咒骂;伏首贴耳,甘心情愿地永当人民的牛”。我以为这种解释与译法是不妥的,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千夫,指的是人民大众。千夫指,指的是敌人。”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1.
如今哪怕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手头床边都可以摆上一本金庸先生的大作以供随时翻阅,而除了那些吃研究饭的专家学者或靠耍嘴皮子传道授业谋生的教书先生,则大概很少有人喜欢阅读鲁迅的作品了。今年秋季,我们的“首善之区”北京,在其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删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代之以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据说理由是因为鲁迅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过于“沉重”,其背景、气氛过于灰暗阴晦;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第4期的《语文知识》杂志上,刊登了淮阳师范于君先生的《品不尽“言外”之意》一文,该文的副标题是“鲁迅标点符号妙用举例”。拜读之后,深有同感。文章对省略号、句号、破折号和感叹号这四种符号在鲁迅文章中作用的例析也比较精当,但笔者认为,如能对其作更深一层探讨的话,将更能收完满之功。我们认为鲁迅先生笔下的省略号和破折号之所以能有如此丰富的神韵,能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神态乃至性格特征,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用来构成“跳脱”修辞格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提出“数学好玩”,是源于他对数学有一种浓厚而痴迷的兴趣。老先生的这一观点,是对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等刻板印象的颠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们觉得数学好玩.从而好玩数学,玩好数学,临朐县柳山镇的教师们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新作文杂志社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作文‘文学茶座’专题讲座”,以此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为了能让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杂志社特邀山西大学文学院王春林副教授作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专题讲座。永远的“民族魂”@聂闻  相似文献   

15.
近日偶观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的有关鲁迅先生收藏“限定版”的23件说明手迹,脑中不免闪过一个念头:这些年来,出版界和读者群不是一直在讨论怎样使出版走出低谷,怎样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问题,那么我们对于那些阅读面较小,而又有相当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书,今天我们不妨也出些“限定版”,这样既可解决部份读者的阅读需要,同时又可使乐于藏书者得到满足,另外也符合经济规律,兴许这也不失为解决出书难的一个途径。所谓“限定版”是指那些印数颇少,每本书都有编号,价格又贵的书,在书籍中,它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版本,如鲁迅先生收集的第一本“限定版”图书是《雄鸡和杂馔》,法国科克多著,(日)太平黑元雄译,1928年东京第一书店出版,共印350部,鲁迅先生购得其中第154号,对此鲁迅先生曾写道:“久闻国外有一种限定本子、印得少,卖得贵,我至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中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即1910年在熟人的客座上和范爱农重逢时写道: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这里写范爱农称作者鲁迅为“鲁迅”系鲁迅的疏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文章署名“鲁迅”始于1918  相似文献   

17.
冯素琴 《江苏教育》2004,(12B):19-20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确,在我们的新课改中,就需要这种“拿来主义”,即教师从各个方面“拿来”(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数学课堂资源,服务于我们的学生,服务于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通过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鲁迅先生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教学鲁迅作品应注意的重点之一。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其中的“排”字,便是一个重要的动词。但对“排”字的含义,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不小误解。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些小说中的“我”或为衬托主人公而设,或为便于直接抒情议论而设,或充当串连故事的中介见证人,也可作为文章中的主角出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这种写法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行文自然、亲切。下面我们就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作为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采用自叙形式,把一件小事的经过和“我…  相似文献   

20.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一再说:“数学好玩!”正因为如此,他终生“玩此不疲”,“玩”出诸多卓越的成就,可当今的中学生感觉数学“好玩”的并不多。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擅于“激趣”,挖掘学生潜藏的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