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消费异化是信息社会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信息消费异化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环,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心理健康,导致人的能力的退化等。通过信息创造能消除信息消费异化,使信息消费复归。  相似文献   

2.
邢小雯 《视听》2021,(1):139-140
本文对以小红书APP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进行分析,总结出四大媒介特征.种种媒介特征的推波助澜使社交走向异化,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开始从"物的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并坠入由物欲支配的漩涡中.最终,用户在被社交与消费支配后丧失能动性,逐渐异化为单向度的人,放弃批判性思考.但由于媒介使用的主动权始终由用户掌握,反异化的过程也...  相似文献   

3.
卢伟 《报刊之友》2013,(10):140-142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作为引领消费的一面大旗,广告通过构建一系列符号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操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物的符号价值的建构,通过g『领流行与时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在广告符号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费社会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相似文献   

4.
杨彦杰 《大观周刊》2011,(13):139-139,76
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学理论,着眼于我国当代社会中市场化冲击下各种符号生产与消费现象,揭示各种有意的符号制造,分析人们是如何被符号所遮蔽,甚至在消费行为中试图迭到自我重塑的目的,并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商品关系的异化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在社会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明星作为消费偶像,使得大众对明星的认同不可能摆脱商业主义的束缚。对于明星图书的消费,人们更看重的是明星图书的符号价值,但在明星出书热中,明星图书的质量一路走低,使得人们的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发生危机,明星图书出版一度遭遇低谷。但近年来,通过对内容的调整,明星图书重新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6.
明星是大众传媒社会的产物,整个庞大的社会传媒体系就是一架明星符号生产的大机器。而公众对于明星的认知无疑是明星符号神话建构的结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兴起,个体被激活,公众对于明星神话的消费和解读产生了一些变化,此时互联网上的每个个体也都参与到了明星神话的构建。本文基于对"赵薇《没有别的爱》事件"的观察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新媒体语境下明星神话构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瑶 《新闻世界》2012,(3):165-166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建立在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原始欲望基础之上,对消费社会给予猛烈的批判。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个人的消费已不再满足于物品的功能性而更多的指向符号消费,折射出集体特征的符号印记。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10.
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肇始于巴特在《神话学》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露,德波以列斐伏尔符号文化社会学为起点在《景观社会》中剖析了景观对人的深层异化与奴役,鲍德里亚则在《物体系》与《消费社会》中借用符号学的成果揭开“超现实”的面具。微妙的是三位法国学者都将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揭示资本团体通过符号奴役大众的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梦颖  赵洁  陈昊 《视听》2023,(9):137-140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耦合推动了新的消费变革,网络消费的崛起推动了网络经济的繁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加速视角下,科学技术、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网络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当整个社会都朝着加速的方向发展时,网络消费也呈现出“消费者异化”“消费行为异化”“消费时间异化”和“消费物品异化”这四种异化趋势。网络消费主体应通过“自我减速”和“社交共鸣”来应对网络消费所带来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2.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  相似文献   

13.
当前媒体引导休闲文化的批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休闲文化异化为符号文化、休闲文化异化为时尚文化以及休闲的实质是强制性的三个方面,对消费社会背景下当前媒体引导的休闲文化进行批判研究,指出在消费文化和媒体的合谋下,消费成为决定休闲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这种消费也是被操纵和控制的,这是非常可悲的。  相似文献   

14.
熊磊丽 《新闻世界》2012,(6):244-245
消费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及其主导地位的形成,极大改变了文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郭敬明”俨然成为一个把商业写作和消费生活一体化、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消费文化符号。笔者认为,在如今已经被过度娱乐化的市场中,郭敬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非常清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作为“明星”、“作家”、“出版人/商人”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明星作为竞技主角的真人秀节目可谓火暴,俨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当前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背景下,过度娱乐和文化消费主义成了观众和一些学者批评的焦点。明星选秀节目虽然是由电视媒介主导生产的狂欢盛宴,却呈现出一条符号意义转换的轨迹,我们考察这条轨迹,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建构另一层符号意义,最终的目标就是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在这个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个观点也符合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个性解放和价值多元。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明星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劣迹令"予以"封杀"。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劣迹明星"符号本质的建构与消费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劣迹明星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象征性的符号化消费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与大众传媒的普及而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符号化消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警示世人。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文化中,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工业社会物的消费转化为关于社会的符号的消费,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们自身存在方式的一种言说。换言之,消费是用符号价值将消费者牢牢拴住了,而符号价值的形成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我们知道,消费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都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出发,理解“审丑”现象中引导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及符号消费的表征。“审丑”现象中的消费主要通过符号意义与人之间的关系建构来完成,具体体现为情感符号消费、社交符号消费、社会符号消费三种形态。研究发现,在资本的控制下,以流量逻辑为主导的消费社会出现了这种倾向:事物的美丑已不再重要,我们进入了“审丑时代”,并引起大众的精神迷失与集体无意识,其中的价值导向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商业资本后台操纵、大众媒介作为编码工具发挥信息传递与议程设置功能,制造话题聚集粉丝围观,赋权公众造星,增加粉丝资本、情感投入,合力打造偶像符号;大众媒介开拓公共话语空间,利用公众情感空虚痛点发展虚拟社交,建构与偶像双向互动的虚拟镜像,社群区隔和交往功能刺激粉丝对偶像发展的责任感与情感陪伴,激励情感消费;偶像身体作为符码载体成为审美对象,在追求美感享受的消费社会中被装饰与规训;其中消费服从商业逻辑从观看者转向被凝视物,大众媒介营造女权回归的仿真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