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历代先人留下的一篇篇传世之作.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要我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更善良.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觉得巴金这段话说得非常朴素,也非常深刻,因为他的人格和学养给了渴望的我一种精神上的向往,至今我都非常欣赏巴金先生的这段话.实际上,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甚至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教师开发出的教学内容常常是千姿百态的。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过大,语文界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王荣生、李海林等专家提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当务之要。选择确定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进行有效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但针对对一个具体的文本,它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确定教学内容的标准依据又是什么?2008年第18期《人民教育》刊发了刘发建老师的《将相和》课例,在人教论坛等网络上围绕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建设,展开了激烈的深层次讨论。本期择要刊发诸向阳、刘发建和胡根林三位老师的思考文章,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树华老师是市教坛新星、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他经常告诉我们,语文课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语文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出"语文味"。这次,听了他执教的《雾凇》第二课时,对他的这一追求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成 《师道》2009,(4):35-35
办公室里的龚老师德高望重,但他常常自嘲:“咱就是一个没有回头率的老师。”我们偶尔背地里也谈论他:“真是的,龚老师咋就是没有回头率的老师呢?”“他对学生也不赖啊!”“也许,他对学生太严厉了。”“也许,他天生不讨学生的喜欢。”“也许……”  相似文献   

5.
邓忠  邓珂 《学语文》2005,(7):1-3
今朝苗圃花又开,现代诗文“花”正艳。 著名作家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我们这现代诗文的“今朝苗圃”,就是使“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6.
有一年夏天,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在广州读大学的弟子们知道我来了,纷纷赶来叙旧。弟子们说:“老师,您在高三教我们的那些字词,早就像水过筛子一般大都漏完了,而您在高一高二,教我们听《梁祝》《二泉映月》作文、看漫画、欣赏广告的这些场面现在还记得。”是的,一个语文老师,教了学生几年语文,到底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回味着弟子们的话,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想起老师的那块小黑板。  相似文献   

7.
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创刊号《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语言,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味和体悟。请看某位教师执教《桂花雨》的教学片断。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到了桂花的香气?生1:课文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香飘,至少前后十几家的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师:文章写桂花浓浓的香,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次,在校内上研究课(全校语文老师和领导都在听课),《咏柳》一文刚学完.我正在小结:作者题为咏物(柳树),实为咏春……这时一位学生举起手来,我想他也许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吧,便请他起来说,谁知他站起来后竞大声说:“老师,张明在唱歌。”顿时,有的学生捂住嘴笑了起来,更多的学生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向了这两位同学。这时,我心里非常生气,走上前去,想好好教育他们一番。随着我的走动,  相似文献   

10.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如何进行文学阅读,作为教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心灵更纯洁、感情更丰富更健康、精神境界更高尚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所以,我认为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语文教学的基础。它能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文学功底。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给学生以正确、高屋见瓴的引领,才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追屁和囚蚁     
赵丽宏 《小火炬》2014,(9):24-25
《山雨》《项碗少年》《与象共舞》《学步》《望同》《雨中》等被收录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你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这些课文的作老是谁?他就是著名作家赵丽宏老师。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也说:“语文教师应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的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甚至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抱有那种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和警觉。”这是一种敏感的言语意识,是一线的语文教师所必须拥有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王光武 《教育文汇》2009,(11):20-21
高考前,讲解模拟卷上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随口问,你们学过什么类似的文章吗?齐声答:“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我一听便率意溜一句,送你们一篇赠序如何?学生都高呼:“好!说话要算数。”没想到,你们常常追逼:“老师,写好了吗?我们等着呢!”是的,我该写了。  相似文献   

15.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05,(12):38-41
《美国语文》的中文版主编张健鹏、胡足青先生在《序言》里介绍:“一般来说,美国多数中学在语文教育方面会选择三部教程:一部《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还有一部《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本书就是较权威的一个《文学》版本的中文节选译本。”由此可知,美国语文教材是分科类型的语文教材,《美国语文》只是其中之一。我国目前普遍流行的语文教材是综合型的,即将阅读、写作、语法、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融为一“册”。从我国现在教材编写状况来看,全国各地语文教材编写者似乎一致认为综合型的语文教材好。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也曾试验分语法、文学来编语文教材,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试验夭折了。到底是分科型的好还是综合型的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只流行唯一的综合型语文教材,是不是有点儿太统一了?  相似文献   

16.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少年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呢?除了要做到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之外,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庄教学设计中的主导方向。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王奎礼 《学语文》2006,(5):50-50
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实施,无疑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也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不少老师常常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只是注重文本里的人文内涵的挖掘拓展,弄得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这一现象有专家称之为“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必须扭转,因为阅读教学万万不可脱离文本。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自创刊以来,曾刊发过赵文汉老师好几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有《我的教师观》《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缘何堪忧》两篇;这几年,翻阅其他一些教育报刊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文汉是语文教师,他的课余之作都来自他的实践与思考,全是一些语文教改的热点、焦点问题,没有一篇应景文章,更看不到一点“功利性”成分。记得有一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眼上,  相似文献   

20.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句话使我想到,不读书的老师也是没有希望的老师。现在的知识更新实在是太快了,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涌来,如果没有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善于捕捉新的信息,那么我们的知识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仅仅依靠我们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又如何能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特别是作为一名老师,一个怀揣教育理想,想成为一位名师的老师更应该感受到新知识带来的压力。要想解决这种压力,使自己轻松应对,就要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你专业化成长的平台。那么老师都要读哪些书呢?是不是单纯的把目光局限在教育类书籍呢?我想不是的,要读书就要涉猎多方面的书籍,汲取多方面的知识。读书的种类要多,但作为教师首先要读专业的书籍。要多读一些教育名著,如读一读有关名师教法的书,像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研究》、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研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有尝试教学等,这些教法书籍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如果老师能够掌握它的精髓,那么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读专著之外,还要多读一些教育方面的杂志,如《人民教育》,这是一本思想性很强的杂志,这里有最新的,最前沿的教育动态,这里有最新教法和最新的理念,所以当老师必须读人民教育。只要你认真读了,你的思想就会很开阔,对教育问题就会认识的更透彻。还可以读一读教育人物传记,比如李烈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刘彭之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些可以让你了解教育名家成长的经历,也可以教给你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方法。读了这些人物传记可以让你浑身充满力量,自觉增强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主动的发展自己,向名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