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津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刘仲林同志的《对立统一“彩色”分析》(以下简称刘文,凡出自该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我读后非常高兴,因为:一是批评了把“一分为二”绝对化的严重错误;二是肯定了提出“一分为三”命题的重要意义;三是从规律的高度论述了“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要提出几个问题与刘仲林同志共商。  相似文献   

2.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充满着“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哲学意义上的“一”具有本原意义,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无任何规定性的存在。这与老子“一”相似。“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广泛的包容性和强烈的可变异性。“三”具有“类”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美德是一种适中”的观点,构成“过度、不足、适中”的“一分为三”模式,相似于我国孔子“过、不及、中庸”模式。“适中”是法律、自然、良心等。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合”即否定之否定的“一分为三”思维模式,并将自己的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这与中国哲学思想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比较句“A跟B—样(X)”的否定形式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将“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分为常用的标准否定式“A跟B不一样(X)”和非常用的特殊否定式“A不跟B一样(X)”两种具体类型,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否定形式特征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在实际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用推导方式来讲授这两种否定形式,而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从“感知”到“理解”进行分级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部分复合词例证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里共误举542个“A……B”式例句证明493个双音节复合词AB词目,本从中选出8条有代表性的词加以分析讨论,证明“A……B”不等于“AB”,二从形式到内容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101 .AB是Rt△通刀O的斜边,在射线AC、BC上各取一点B‘、A,,使得A/B二AB‘=AB .P、Q是形内两点,若P、Q到Rt△ABC各边的距离之和相等,则尸Q//A,B‘.反之亦 (1)由P、Q到}饥△ABO各边距离之和相等,不难推得QM一)u夕十几v,即然“=(阮一cy) 、,,一兴欲.PM二。二一。.全竺二二二二互.  相似文献   

6.
逻辑代数中,一般定义六种命题运算 (或逻辑运算):“非”(一)、“与” (·)、a或,,(+)、"蕴涵,,(”),“等价”(、一约和“异或”(④)。这六种命题运算之间有以下的关系: A、B=A+B==A·B; A。、B=(A、B)(B、A)==(A+B)(B十A)=AB+AB; A①B=AB十A B.这些等式的正确性可用全代入法验证。 .46· 这些等式说明,运算“一”、“一尹、“①”可以用“一”、“·”、“十”三种运算表示出来,因此,常称“一”、“·”、“十”为三种基本命题运算。 那末,只有这三种基本命题运算就够用了吗?本文回答只有这三种命题运算就足够了,进而讨论逻辑运…  相似文献   

7.
湖州方言中的AAB式形容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重叠AAB式形容词是湖州方言中一种颇具特色的形容词变化形式。AAB重叠式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AB→ABAB→AAB或AB→AA B→AAB;第二种,AA地B→AAB。其在修辞上表现为一种程度的“强化”,往往表现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态度,并让人对A事物的属性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8.
对立统一学说是辩证法的核心。在如何说明和发挥这个“核心”的问题上,一方面先后出现了用存在缺陷的“一分为二”命题和失范的“一分为三”命题的来表述对立统一学说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长期以来对对立统一学说只停留于狭义的认识水平上,忽视了对立两极之间的“中介”在统一物内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提出过但没有详细地考察的“中介”范畴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得到确立。我们要明确地把“中介”范畴引入对立统一学说,把狭义对立统一学说提升为广义对立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9.
茹勉 《考试周刊》2014,(10):90-91
通过对日本女性时尚杂志化妆品和护肤品广告中使用的拟声拟态词的考察,发现所出现的拟声拟态词大致分为六类:ABAB式、AっBり式、Aっと式或ABっと式、ABり式、AんBC式和ABん式。其中「AっBり」形式的拟声拟态词出现频率最高。且拟声拟态词在化妆品和护肤品广告的使用方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不同形式的拟声拟态词用于描述相同的动作;二是为了突出产品特点,数个拟声拟态词并列使用;三是拟声拟态词后接感叹号起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三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这可通过三个依次继起的环节来论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表明中间形态是任何事物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所不可逾越的稳定形态,每一事物发展的时间起点和历时长度是千差万别、极不统一的,所以,我们面前呈现的事物必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图景,有的事物处于发展的起始形态,有的事物处于发展的成熟形态,而另一些事物则处于发展的中间形态。“一分为二”说是错误的:①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符;②与事物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规律相修;③在其逻辑上自相矛盾;④滋生出“非此即彼”的错误观念,其负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论》的一分为三认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著作《实践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即三个阶段论:“感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实践阶段”;认为《实践论》由于写作的重点在“实践”及其与认识的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说明认识“认识”的过程和内容,认为每一个认识的环节都应该包含着矛盾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矛盾是始终贯穿于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探讨了中介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并把中介作为认识一个重要阶段;认为第三者是形成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中介,并阐述了认识运动的有限与无限性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分为三"由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认识和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和精神财富。“一分为三”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一分为三”的思想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科学地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事物的发展变化通常是按“一分为三”的规律运行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一分为三”这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要判断姓“资”还是姓“社”就必须掌握“三个是否有利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步骤,就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揭示了一分为二与合一为一这一哲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指出了人们思维运动中分与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斗争哲学不是只讲斗争,不讲统一;和谐哲学也不是只讲统一,不讲斗争。关键的区别在于,斗争哲学强调斗争是要达到旧统一体的破裂,实现事物的转化;而和谐哲学虽然也讲斗争,但斗争是为了保持统一体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斗争哲学是强调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而和谐哲学是适应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它强调质的稳定性。1964年爆发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是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对立,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全盘否定是不对的,但全盘肯定也不对,应该运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有的可以直接继承,拿来运用;有的则要进行改造,才能加以运用;有的就要彻底抛弃,不可继承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17.
对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缺陷”的诊断是为学生提供有力助学服务的前提,本文提出了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网上问卷法,并对这种方法的形成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庸是传统道德中最高的德行。中庸之道是一分为三之道。中庸与不及与过并立共同构成一分为三的行为模式,包涵“不及-中庸-过”、“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圣贤之道”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中心”以人为中心即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两条主线”以教师育人和学生成人为主线,“三个基本点”以系领导班子建设,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自我管理队伍的建设为基本点,简称“一二三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