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在哪里     
美在哪里,我一直在寻觅答案。于是,我问太阳。太阳回答我:“那艳丽的花朵,就是你的答案。虽然花时短,但美就在那一瞬间。”难道鲜艳的色彩就是美吗? 于是,我问风儿。风儿回答我:“那小草的躯干,  相似文献   

2.
美在哪里     
前不久,我去一些幼儿园参观学习,发现不少青年教师衣着华丽,戴着不同形状的饰物与幼儿一起活动,耳环不停地旋转。还有的教师留着长长的指甲,涂着耀眼的指甲油。这些现象既不雅观,又不符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无时不在注意着周围的人和事物,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时刻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听大学生谈大观园里的女人。环肥燕瘦,姹紫嫣红,浓妆淡抹,皆有赞词;唯独对林黛玉,有说“病态,引不起美感”的,有说“既不‘性感’,又无‘骨感’,谈不上美”的,还有人断言:“宁爱薛,不爱林!”…… 我曾经慨叹林黛玉被今日舞台和屏幕演绎得缺乏神采,但没想到她已“贬值”至此!“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来,曹雪芹早有所料了。林黛玉的悲剧不仅在于爱情的失落,更在于世人的不理解啊,她真的是太孤独了。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给人以知识。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常常被师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认为说明文不美。但我却认为说明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等待着我们去雕琢。说明文中美的因素在哪里呢?我认为说明文美在形象、美在科学、美在结构、美在情感、美在语言。  相似文献   

5.
6.
一次国画课上,我正在讲画梅花的步骤和方法,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梅花不够美!我笑了:那你认为哪些花美呢?孩子自信地说: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有‘花王’的美誉;菊花被誉为‘花中英雄’;兰花为‘花中君子’;月季有花  相似文献   

7.
蒙娜丽莎     
不可思议地莅临于水边的这个人物充分表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企盼。世上所能达到的极致都汇于她的头部,而眼睑稍显困倦。这是一位内在血肉丰满的美人,是玄妙的思想、奇异的沉思和炽烈的激情点点滴滴汇集的积淀。将其暂置于希腊女神或古代美女的旁边,那么这位灵魂具有种种缺陷的美女会令她们多么烦忧!世上所有思想和全部经验都蚀刻、浇铸般地应用于此了,她外在的形中,希腊的兽性,罗马的肉欲,中世纪神秘主义的精神的志向与爱的热望,异教的回归和波吉亚兄妹①的罪恶,无不表现得精美优雅,淋漓尽致。与置身其间的岩石相比,她更古老。如…  相似文献   

8.
蒙娜丽莎     
不知怎的,在2000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被卷入了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9.
蒙娜丽莎     
Leonardo da Vinci began painting the MonaLisain 1503. An Italian businessman asked da Vinci to paint a picture of the businessman蒺s second wife. This is the woman who can be seen in the MonaLisa.All in all, the MonaLisais a very good example of da Vinci蒺s work. Da Vinci used darkness and light in a clever way in the painting. Da Vinci loved science and math. Right away a person can see that there is a lot of geometry in the MonaLisa. The face of the Mona Lisa is made of many circles …  相似文献   

10.
一、美在那真挚而自然的情感从情感的表达方式看,归有光的散文常寄浓烈情感于自然平淡的叙述之中,《项脊轩志》也是这样,崇高的祖母之爱、伟大的母亲之爱、温馨的夫妻之爱,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来表达的。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叙家常,娓娓而谈,如饮醇醪,徐徐醉来;铅华落尽,矫揉全无,真情满纸,扣人心弦。二、美在那淡雅而清新的语言遣词用字,不着任何色彩,人、事、物皆平实道来,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不事雕琢却自有风味。如在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只是依次将事实道来,就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王亮 《中国德育》2013,(4):70-70
为保护学生安全,湖南省新化县上梅镇北渡小学校长杨建一与歹徒殊死搏斗,不幸以身殉职。他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感动了全社会,被网友誉为"最美校长"。杨建一校长"美"在哪里?在公众看来,他之所以令人感动,就在于他在生死攸关之时,作出了超乎寻常、不同于一般人的选择—牺牲自己,保护学生。笔者相信,杨建一校长在危急时刻的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苏教版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以前每次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都是按照文章小标题的提示来组织教学,从而体会西双版纳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当我再次与"西双版纳"邂逅的时候,我突然有了这样的疑问"西双版纳到底美丽在哪里"。当我循着文章的思路去寻找的时候,依然是那几个小标题的提示——"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始终不能摆脱教参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理解。当决定把小标题  相似文献   

13.
《少年科学》2011,(6):17-23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名画。这幅画激发了人们无穷的创造力,人们欣赏它,复制它,甚至PS它。但这微笑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科学家期望用最先进的科技来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课)有一句话:‘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那么,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首先,树长得非常茂盛,特别漂亮,美景当然是美的。其次,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小柏  相似文献   

15.
画是名画,人是名人。静夜里,我扭亮窗前的台灯,柔和的光线驱散了满室的黑暗,也照亮了一位西方女子的脸庞。抬头一看,挂在眼前的是那幅闻名遐迩的《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年代现代散文的艺苑中,朱自清的散文以“漂亮”而“缜密”的风采,博得同人称誉,成为“美术白话文”的模范。至今,当我们再读他那血泪人生的控诉之文,渲泄天伦至情的心灵悲歌,以及将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智情合致的写景佳篇,依然被作者醇厚的情意,清隽的文字感动着,令人爱不释手。 那“美文”究竟美在哪里?本文仅就朱自清一组历来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绿》、《荷塘月色》、《春》和虽未入教材但仍脍炙人口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写景抒情文谈谈个人的鉴赏。  相似文献   

17.
画是名画,人是名人。静夜里,我扭亮窗前的台灯,柔和的光线驱散了满室的黑暗,也照亮了一位西方女子的脸庞。抬头一看,挂在眼前的是那幅闻名遐迩的《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18.
蒙娜丽莎桥     
2001年10月31日,在北欧的寒风细雨中,挪威王后及五百多名各界来宾激动地为一座别致的大桥剪彩。直升机在人们头上盘旋,随着起重机将足有4.8万平方英尺的白色帷幕缓缓掀起,一座长100米、高8米的木桥展现在人们面前。3个浅色的木拱像3只被射手用力向后拉的硬弓,牢牢地支撑着桥身。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桥的设计者竟是500年前的达·芬奇。也正因为如此,这座桥被命名为“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19.
致蒙娜丽莎     
你的眼睛你的安谧的双眼是划亮昏天的流星闪动着的诱惑的气息是深邃中荡漾着的奇迹眨一眨眼定会牵动宇宙的命运可惜它却是沉默的流星静止在安详里在你的蔚蓝的海洋里它勾起对历史的回忆让人想起了达·芬奇你的眼神早已冲破秋波的含义那是诗人灵感的手笔画家挥舞的动力永恒的依旧 是你的眼睛你的双手你的双手轻轻地贴在衣上自然 像轻风贴着白云像一首沉默的歌歌唱在欣赏者的心里沉沦了几个世纪纤素的手指却没一个污迹衰老只是一个岁月的谎言青春却是永恒的真理你的动人的双手静静地在沉默里生息沉默的岁月掩饰不住雪白的美丽丰腴的玉指——…  相似文献   

20.
画是名画,人是名人。静夜里,我扭亮窗前的台灯,柔和的光线驱散了满室的黑暗,也照亮了一位西方女子的脸庞。抬头一看,挂在眼前的是那幅闻名遐迩的《蒙娜丽莎》。说来真是好笑,一向简单好俗的我不知为何对这幅含蓄隽永的传世名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女主人公那迷人的微笑总如一个遥远但清晰的片断闪现在眼前。不为打发时间,也不为考古研究,好像只为“看”这个平实的字眼,只为静静地融入那终成永恒的意境去升华灵魂,拥抱这来得轻松飘逸的域外之风一般。渐渐地,着迷的我竟发现这位意大利女子的神态在不同气氛中可以产生微妙的变化(或许是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