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聂卫平的读书生活,使我想起不少往事。记得小的时候,卫平就特别喜欢书。他才几岁,还不认得字,就见书便翻,看上面的圈圈画画。小人书就更不用提了,总是爱不释手,翻一遍又一遍。由于年纪小,手下没分寸,常常把书撕破。我们为了保护书,有时就得把书藏过去,不让他看见。否则,有一本书在那里,不要他翻是不成  相似文献   

2.
"去上海动手术前,我曾经把办公室整理了一遍,关门的时候,我又回头多看了一眼,心想,也许这一去,就再也回不到这间办公室了.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想了很多.人总是要死的,老天爷给每个人的机会都一样.……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曾经说过,自己上了岁数以后,对人物通讯无论好赖都很少读了,但很少读不等于一篇不读.前不久,当报纸上刊登出题为<世界上什么最幸福--再访郭明义>的通讯的时候,我就读了一遍.深受感动之余,想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上大学的时候,交过一个女朋友,她是个文学女青年,中国文学她喜欢张爱玲,能找到的张爱玲的书她大概一本没落,通读至少一遍,外国文学中她喜欢《简爱》,那个时代我印象中几乎是个女大学生就喜欢《简爱》,电影《简爱》中  相似文献   

5.
回忆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和图书、和书店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很小的时候,母亲是新华书店南京支店的员工,从那时起,我就对书店产生了感情.在当时,读书是一种奢侈,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条件,由于母亲在新华书店,给了我许多方便.我常放学后流连于书店,捧读喜爱的图书.我也常陪母亲值夜班,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成千上万册图书任我阅读.我常常一读就是大半夜,母亲多次催促才肯入睡.就这样,我在少年时代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很多中外名著都读遍了.  相似文献   

6.
随风飞扬     
到底是人脑好用,还是电脑管用?乍听之下肯定觉得好笑,但这个问题确实使我苦恼了好一阵。原来在地方台工作的时候,都是用笔写稿子,一遍又一遍,经年累月,不厌其烦,结果中指压出了一道痕,磨起  相似文献   

7.
女作家     
洗衣服的时候,我反思:这几年我干嘛了?我的沮丧因为一个叫尚爱兰的网络作家。年纪不轻,可那文字真的好,不是一般的好。看着看着我的后背跟鬼摸过似的一阵发凉,看看人家吧,人家也是女人,真大虾。瞅瞅自个儿那衰样儿,我恨不得立刻坐到电脑前,把那20万字的还搁在硬盘里的小说全删了扔进垃圾箱,然后重新写一遍。重新写一遍?不敢,说说而已,谁那么傻呀,我又不是林黛玉,也没有要死的意思。只是想到那20万字的东西,我就觉得如骨梗在喉。去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兵     
张勇手 《档案天地》2011,(11):4-7,47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很幸运地来到部队.又在部队里面长大成人。1957年,我们从朝鲜回到国内,那个时候八一厂要拍电影,到我们部队去找演员。那次他们给我拍了一些照片.我试了一遍戏后他们就走了。这对我而言是个很偶然的插曲。我也没在意这个事。这之前我和电影的经历就是看过两部电影.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弯弯的希冀张士新只要你有脚,就一定走过弯路。小的时候,一次跟哥哥进山,没走多远,就被浓茂的荆挡住去路。我焦虑地问哥哥:“没路了,怎么走呀?”哥哥笑着对我说:“别直眼走路呀,瞅瞅旁边!真的,哥哥手指的方向,一条弯弯的山路,蜿蜒伸向大山深处。入伍后,两次报考军校都落榜了,我好失落,只觉得生活不再五彩缤纷。指导员拉住我的手说:“不仅要走直路,还要学会走弯路。”这时.我猛然想起小时候那条弯弯的山路。一次次把希望投入邮筒,一遍遍在报刊上寻找自己的“大作一,但结果只有一个:失望。难眠的夜色中我又想起那条弯弯…  相似文献   

10.
文案高手     
很多年前我还在广告这行混的时候,以设计师为主题,写过一篇随笔《被虐千遍不厌倦》。当年那些做平面设计的苦命男同学,至今仍然奋战在设计第一线——一做设计深似海啊,除了出人头地做老板或者当大师,这辈子基本上就只能靠体力过活。其实,当年只有成绩好专业硬的同学毕业才做了设计。不会软件、成天在论坛发帖子的同学如我,投简历的时候,邮件主题就只好加上“文案”两字。  相似文献   

11.
1978那些事     
公元1978年仅仅是历史的一个年份,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份。实事求是地说,我已经记不起那一年是怎么开始的了——如果非要描述,无非是——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当公鸡叫到第三遍的时候,生产队的钟声响了。我与队里的其他小伙子一起,往地里送了两车粪就收工了。  相似文献   

12.
当“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名字一遍遍被人们传颂的时候,我总要想起当年在八连当见习指导员的情景:一分钱的故事、草鞋、针线包,数不清的平凡故事,后来被一个有心人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最后升华成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大文章。这位慧眼识八连的“伯乐”,至今令我追念不已。1956年10月的一天,我奉命调动,来到某师机关报到。在这里我认识了吕兴臣,他是位摄影爱好者,平时也爱写点报道。一个夜晚,我踏上繁华的南京路,又遇到了他,他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他在南京路上好八连蹲点。原来,吕兴臣在团机关当俱乐部主任时,就时  相似文献   

13.
嘴巴     
友直 《档案管理》2005,(2):93-94
前些时,我给我的家人说,我现在是“三懒一勤”:腿懒,不想多走路。带来的问题是深入基层少,了解情况少,决策就可能失误;手懒,不想动笔。我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记不写.看过就忘,忘了就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有时忘了事还会贻误大局;脑子懒,不想记东西。记东西是要下工夫的,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是“长亭外,古道边,口念脑记无数遍”。脑子是越用越灵.越记越想记,厚积薄发。这是我的“三懒”。说到“勤”,仅指嘴巴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14.
星光隐去,夜雨敲窗。堆积案头的馆史资料中涌动着商务印书馆的百年风云。当本世纪三十年代商务的事业已经如日中天,泽被全国时候,那正是我梦幻般的童年。《华英初阶》、《东方杂志》这两个人们久已淡忘的名字,在故乡的老屋里都似曾识面。当然这些并不属于我。属于我的是几本被我一遍遍几乎翻烂、姐姐读过又留给我读的《儿童世界》,那上边一篇篇的少年暑期记事:驾  相似文献   

15.
桌上这摞厚厚的校样终于签字付型了,两份校样,一份原稿,不知翻了多少次,一遍遍总是不放心.但最后还是必须送出去,否则印刷时间就来不及了.出版部的同事催了好几遍,印厂的师傅在下面等着,怀着激动还有几分忐忑的心情,我抱着凝聚了我以及各个环节同事们心血的付型样来到出版部:尽快把蓝图打好,我要最后审核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回顾收到书稿的45天紧张工作,感慨颇多.出版真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设计、校对、排版、美编各个环节的通力协作,编辑就是有再大的本事,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从交稿到付印只有短短的40多天,但本书的选题初步形成却是在2011年的春节.促成我想法雏形的是那次春节回老家过年.我爱人的老家在江苏苏北农村,春节正是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时候,所以我们总是在温暖的北京过年.  相似文献   

16.
敢于亮丑     
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子,我像大多数初学的报道员一样,也有过一段百投不中的经历。那是1991年5月,我参加完报道员培训班回到连队,写稿的热情很高。尽管训练一天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而且每天至少要写一篇。中午别人休息了,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熄灯后,我以复习功课为由,悄悄地到连队会议室里去爬格子。每当别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总是笑着说是写信。只要听到脚步声,我就急忙把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看见。稿子写完后,我总是匆匆忙忙看上一遍就悄悄地发走了。这样三个月下来,我投出的近百…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前,当我读到陆放翁诗句“闭门遍读家藏书”的时候,我曾经为此震撼而惊悚,然后,是启迪。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写作真幸福     
当一个人的写作进入忘我境界时,我把这叫作“石头开花”。我相信写作是一种创造,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是切入人生的一个角度。人生短暂,艺术、水恒,让我不得不这样善待人生。红尘.只不过是人生树上的枝,枝上的花、叶。而爱好,才是树本身。爱好写作,我的选择没有错!我是不善在生活海洋中游泳的,那海水的苦,那波涛的激荡!一遍又一遍洗刷着我。我时常体验着挫折,背负着沉重,只有在写作时我才能够见到太阳,吸吮它的光,享受它的温暖。爱写作的人在伏案疾书的时候!是在体验真正的幸福。写作真幸福@赵桂梅  相似文献   

19.
这个80年前的日本童谣女诗人,每一首诗都暗藏一个小小宇宙的秘密。一个人孤单的时候读什么?金子美铃的童谣,这是我的答案。一直想为这位日本诗人写点什么,总是写不出完整的一篇。虽然她的童谣集《向着明亮那方》我读了一遍又一  相似文献   

20.
这几天我是白天读<新词新语词典>,晚上翻<金瓶梅>全本,其间倦了的时候闲着的时候还啃一啃<音乐圣经>.<金瓶梅>是读过了的,茶余饭后,电视机旁,与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之余,有空就睃上两眼,故日"翻",情节是熟的,语言是熟的,正如读过四五遍的<红楼梦>,若老友会面,亲切而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