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一对柳宗元之前山水游记发展概况作简要回顾,并分析其不发达的原因,突出柳文具有开创意义的地位。二、论述柳宗元山水记的主要特色,并通过比较,突出其超越前人的杰出成就。三、总结分析柳文取得独特地位的主客观因素,突出其进步的古文理论对确立山水记特有的艺术形式的指导意义。本文宗旨是:企图从文学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并密切联系柳氏山水记创作本身及其古文理论,确立其承前启后,独创一体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袁圆 《学语文》2005,(5):35-35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素有游记鼻祖之称。他的山水游记,特别是他在谪居永州十年中写下的山水游记,尤为后人所称道。这些作品。既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写照。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唐代古文运动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脍炙人口的瑰丽佳作。特别是他的:《永州八记》,一向被誉为我国古代游记文章的典范。古今文学评论家和注释家对柳氏的山水游记评论甚多,但都是在创作成就,文学地位上进行分析探讨,至于柳氏山水游记所反映的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地理学史上的价值,则很少有文字涉及。因此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历史价值,还没有彻底地揭示出来,它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更没有人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山水意识的演进,在审美经验积累、文学体裁开拓的基础上,山水游记至唐代获得了真正独立的文体生命。唐宋八大家之中,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都留下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山水游记,且此类作品多创作于贬谪外放之时,但同样徜徉山水,他们的文笔却摇曳出不同的风情。  相似文献   

6.
山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文学包括山水诗和山水散文两大系统,而山水游记则是山水散文的一大主干。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体,有它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而成熟后的山水游记,在不同的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7,(3):50-54
吴敏树是清朝湖南的著名作家,以古文成就显耀于当世文坛。其山水游记颇具特色,作品中体现出的于叙事中抒怀、文风平易自然以及意趣闲适淡雅的特点使其山水游记在晚清别具一格。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私淑名家、贵独创的文学观念以及其醉心山水的澄净心态密切相关,正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成就了吴敏树为人称道的山水游记。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 态”,突玻了六朝以来对自然景物作客观摹写的旧习,融情于景,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自然的人 化”,具有独特的特征。总起来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我国游记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法下,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为其增添了灵动和趣味。在由零星的山水文字,到模山范水的山水札记,进而脱胎出形神兼备的山水游记发展史上,《山海经》以其具有开创性的游记笔法为自身的文学特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作为一部山水游记的雏形,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山水审美。  相似文献   

11.
南朝刘宋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兴盛的面貌,这一好的开端使得南朝二百年间文学盛况空前。刘氏父子以其帝王特有的身份,为刘宋文学的兴盛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开启了南朝崇文重文的时代风气。虽然刘氏父子和曹氏父子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刘氏父子同样有开启一代文学之风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幽静、美妙的自然山水,体现着他的人生理想和美好追求,而那些被弃置荒僻之所的山水风物,则寄寓着他强烈的身世之感,所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较为明显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与唐代其他有影响的大家相似,刘禹锡也以自身的色彩和成就博得了时人的赞誉。刘氏的“诗豪”品格,在内涵上应该是丰富且具体的,一是豪放爽直的精神及洒脱不屈的气骨是其主调,二是内容的开阔高扬及艺术的精湛刚健是其基础,同样,百折不挠的生活与主客体二者的兼融决定了“诗豪”品格不同凡响的内质。刘氏指出了向上一路,“诗豪”一格左右着历代文人的情操与信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对前代作家多有评述,其论往往精辟独到,令后人信服。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学术思想制约,其说亦时有偏颇。刘勰对扬雄的批评,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因其以正统儒家审美观评判是非,致使对扬雄的一些言行难以理解。本文试图遵照“知人论世”的原则,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状态、学术氛围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探讨,结合扬雄的言行作粗浅分析,寻找这位西汉文坛巨子在当时言行表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借此透视刘勰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作为晚明游记散文大家的王思任,有着其个性独特的山水观.本文从王氏时待山水的热爱程度、欣赏程度和审美旨趣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沉耽山水、赏玩山水、品味山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与佛教特别是天台宗、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佛理对其贬逐心态的调整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人生道路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诗人认为儒释相通,弘佛可以济儒,生活中常以统合儒释为己任,身体力行,并体现在山水诗等创作的审美进程中。他的诗艺因此有着新的开拓,达到一种宗教和艺术相互交织的境界。柳宗元统合儒释的精神义脉源之于谢灵运,而他的这一努力又对苏轼等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谶纬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从“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出发,将谶纬与经典区分开来,其目的是给后世文学正本清源;同时他又自觉地认识到谶纬的文学价值,提出“酌乎纬”的主张。其“正纬”,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而且是用文学理论家所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进行的,明显地高于时人。  相似文献   

18.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是柳宗元的重要代表作,但其中"化身"之说历来的诗评家、注释家或避略不言,或语焉不详。本文从佛经中求得"化身"的确切含义,以之揆度柳诗,果使其诗意豁而显之。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游记摒弃了单纯描写自然的审美浅见,写景中注入了人生与社会的内容.他的游记不仅仅是一幅幅山水画,而是在山水画中融入了人生情即隐逸思想与忧患意识,在反映自然时也表现了人生、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唐宋古诸家中,若仅就游记而言,以柳宗元与苏轼的创作最为世所瞩目。这两人的游记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本质上却是源于苏轼对柳宗元的继承与发展。而在继承的同时,苏轼游记终究走上了另一条具有很大独创性的新路,这有着时代要求、体发展、各自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尽管面貌各异,但二人之游记难分轩轾,正是游记领域中的并峙双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