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安塞县一带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多以舞蹈、武术为主,以古代武舞、兵阵为主要表现形式,是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鼓吹乐、民歌等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运动的起源、运动形式、运动内容等都与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安塞腰鼓的起源、特点、内容、表演形式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体现出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陕北腰鼓进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鼓运动是陕北大地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更是享誉海内外,它以气势宏大、动作豪迈,节奏明快等特点受到人民的喜爱。延安市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安塞腰鼓都是重头戏。深受群众的青睐。在陕北地区特别是在安塞县。腰鼓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当你走进安塞县城5km时。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在安塞腰鼓山上建的以腰鼓为外形的大厦。走进商场、饭店随处可见以腰鼓命名的商品,如腰鼓酒、菜品、外形似腰鼓的酒具等等。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学与社会学角度对安塞腰鼓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安塞腰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塞腰鼓传承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宇 《精武》2012,(21):12-13
本文运用了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笔者亲身实验,选取12至14岁中学生96名,以成套安塞腰鼓12个动作作为练习内容,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女生各24名,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练习,对实验前后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进行测试,并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证明安塞腰鼓练习对中学生的柔韧性影响效果明显,它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值得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及全民健身中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安塞腰鼓的功能价值,陇东学院安塞腰鼓体育公选课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安塞腰鼓进入大学体育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丰富校园文化,强身健体、活跃思想、改变单一模式的体育教学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塞腰鼓体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揭示安塞腰鼓的起源,探讨其与战争、宗教、生活的渊源关系;并挖掘安塞腰鼓的心理调节、健身、表演等体育价值,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和功能,挖掘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旅游经济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探讨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为其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及大众健身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体育专业学生60名(男、女生各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男、女生各15名),组织其进行为期16周的安塞腰鼓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前10min为准备活动时间,中间75 min为腰鼓训练时间,最后5 min为放松整理时间。训练中的运动强度用心率来控制,保持在130~160次/ min之间。在实验前、后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长期系统的安塞腰鼓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改善其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氧转运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进校园为例,分析通过学校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关键和难点。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践价值。高校在非遗保护中具有重要责任,非遗传承者的培养是项目进校园的关键,传承方式和途径是难点。建议采取符合民族体育发展规律、符合项目本真的、民族化的学习与评价体系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尤其是安塞县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民族体育项目,自古以来研究者甚少,作为体育项目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为了研究安塞腰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分析、网络检索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证和分析。认为安塞腰鼓最早源于宗教祭祀和军队通信,是民族间艺术相互交融的产物,经历代改革发展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号称"天下第一鼓"。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观察法,对贵州松桃"四面鼓"的社会功能进行提炼和揭示,结果表明:"四面鼓"承载着文化传递、体育锻炼、艺术观赏、娱乐休闲、角色教育和经济促进等社会功能,将其引入大、中、小学的体育和艺术等课堂教学,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作为全民健身项目进行推广,是推动"四面鼓"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与心理健康关系最紧密的身体自尊作为测量工具,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苗鼓和舞龙为锻炼方式,对湖南湘西矮寨镇妇女进行16周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6周系统的苗鼓锻炼和舞龙锻炼对湘西矮寨镇妇女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显著性改善作用;其中,苗鼓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两项指标上比舞龙产生的效益更为明显,而舞龙在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两方面比苗鼓效果好,说明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方式对湘西农村妇女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村妇女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动干预对肥胖老年女性身体形态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肥胖老年女性进行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按照锻炼者的年龄、锻炼经历、个人兴趣选择快走、慢跑、交谊舞和腰鼓等健身项目,每周至少运动4~5次,每次运动持续1h以上。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运动干预,肥胖老年女性体重、腰臀比、体脂率、安静心率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收缩压明显下降而舒张压略有下降,无显著性意义。血脂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对肥胖老年女性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有效改善肥胖老年女性的身体形态,对改善脂类代谢和提高健康水平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青年妇女身体形态的影响,本研究随机抽取农村女年青苗族鼓舞队员30名为实验组,再随机抽取30名农村青年妇女为对照组,年龄均在20-25岁之间。分别对两组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苗族鼓舞运动能降低青年农村妇女的体脂百分比,皮褶厚度下降,腰围、臀围明显减小,使三围的比例更为合理,身体形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天下第1鼓"轩辕鼓,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是轩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轩辕黄帝制夔鼓,战蚩尤,成为华夏儿女的祖先。敲响了驱除邪恶的战鼓,也给古老的炎黄子孙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而今,又到了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新世纪,使轩辕鼓有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体育价值,赋予了轩辕鼓新的生命。古老的轩辕鼓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遗产,有待继续挖掘、整理、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16.
湘西苗族跳鼓活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五代苗族鼓王跳鼓为主线,分析湘西苗族跳鼓活动的内容种类、形式、场地器材以及跳鼓王跳鼓特点等现状。提出发展湘西苗族跳鼓活动应加强湘西苗族跳鼓运动的挖掘和提炼整理、加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科研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建立健全湘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组织保障、强化跳鼓运动的民族传统特色,发挥跳鼓活动的观赏价值、走学校发展路线,从学校开始普及跳鼓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理念,普及广大社会群体参与跳鼓活动等对策,为湘西苗族跳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