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智力.过去,由于长期把教学单纯理解为传授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智力发展重视不够,因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材的培养有严重影响。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更好地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各科教师都必须寓智力发展于教学之中,做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3.
认知与发展是教学活动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若把获取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不管这样的目标怎样具体实在,以及如何容易操作,都是对教学功能的一种曲解.因为,离开发展的纯认知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如果离开认知活动的—般程序来谈发展,那也将失去凭借和依托,这样的发展既无可能,也无意义.只有寓智力发展(限于篇幅,本文不涉及个性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问题)于认知过程之中,认知与发展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当"以生活为中心","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将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游戏生活化就是以孩子发展为本,以他们一日生活为中心,以游戏与生活相结合为基本途径,强调幼儿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使游戏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使“两史一情”教育融进数学教学中,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一、回顾辉煌成就,激起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先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显赫的。如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创造了“割圆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每次分割把边数倍增,算到192边形的面积,得到π=(157)/(50)=3.14,又算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人才 ,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一、创设探究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中小学教学新大纲指出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这就要求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 ,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 ,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保证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得到闪烁 ,教…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各个管理部门中,学生处是接触学生最广泛、最直接的学生管理机构。一个新生从入学直至毕业分配整个过程,无时无刻不与学生处紧密相联,因此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下,学生处应转变观念,把德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灵魂,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其寓于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为了提高研究生全面质量,学校的一切部门都应为培养人才服务。导师固然起着“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管理部门同样有着“管理育人”的责任。作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可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把思想教育与业务培养一体化。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一些较深的感触。一、平易近人,服务入手管理就是服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培养人才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应把培养人才当作党的事业来认真对待。为了引导学生重视政治理论课学习,防止忽视政治倾向,1981年新生刚入学上第一堂  相似文献   

11.
12.
点点滴滴 润物无声——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书育人”,清晰、准确地概括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不但应做学生的“经师”,还必须为学生的“人师”,方能履行历史、社会赋予教师的使命。为“经师”虽不易,但我们还有“纲”可依,有“本”可循,为“人师”更难,因为含于知识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道德要素转化为学生现实的道德素质的手段和方法,永远是一条探索之路、创造之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灵、用全部的精力去实践、去开拓。 一、守住一方净土,以高尚的人格奠定教育的基础 纷纭复杂的社会,经常会让一些学生感到迷茫,此时,学校便是一方净土。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灵是…  相似文献   

13.
汤彩云 《湖南教育》2002,(16):49-49
开展社会活动,提高思想素质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为知、情、意、行,只有当这些品行的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道德动机和一定的行为动机之间构成稳定的联系时,某些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广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外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我校每天的升旗仪式都有优秀的老师在旗下讲话;每周的班队会,班主任老师负责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每月的团队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进行。学校每期制订社会实践、传统教育等大型校级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如《爱惜一分钱》、《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一、巧设导语,引发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设置好导语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之一。巧设导语,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氮气》一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因此我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在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个狭长山谷,经常在风和日丽的晴天,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遭雷击而倒毙。可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那里是否真有什么鬼神作怪呢?下面我们开始“魔鬼谷”探秘之行。一石击起千层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这样,不但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破除了封建迷信观念。二、用史实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除了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外,还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如通过化学史实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做到教学与教育并行。如《硝酸》一节中涉及到强氧化剂“王水”,它能溶解金、铂等不活泼金属。教学中不妨插叙《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观摩了一位老师组织的少先队活动。这位老师巧妙地把语言训练寓于饶有兴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既受到了教育,又受到了比较充分的语言训练,可谓一举两得。(这个活动类似小学版今年第一期报道的《心灵手巧的“小厨师”》——编者) 活动的前一天,老师向同学们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是一般知识性教育,显得远、大、空,学生难以具体地感知.加上教育形式单调,根本不受学生欢迎,使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可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兴趣。问题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串串有意义的问题,促使全体学生去积极思考、争相发言、激烈争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只图形式、不看效果,要切实掌握好分寸。问题的要求太高,脱离学生实际,一般学生跟不上,会使他们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思考,等待结果;问题的要求太低,学生几乎不必思考,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恰当的问题是把学生置于苹果园里摘苹果,给他们造成站着摘不到跳起来能摘到的思维境地。  相似文献   

18.
叶柱 《天津教育》2004,(7):64-65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德育熏陶理应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追寻。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学生在接触它的时候,所掌握的只是些具体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只是局限在有限的时空中,而对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的哲学问题,则往往感到深奥、玄虚。教师应当为他们架起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桥梁。要完成这个任务,除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外,恰到好处地把一些相关的谚语、成语、诗词、故事、寓言、典故、绘画和关于文学艺术形象的描写,乃至趣闻、笑话引入教学,即寓哲理于形象化之中,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从这些生动鲜明的具休形象入手,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对于理解难于把握的抽象哲理,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德育教育内容寓于丰富多采的各种特色活动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