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的文字,我已记不清了。身边有很多朋友喜欢他,于是也开始关注。渐渐地,也开始像其他的人一样,将那些句子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开始喜欢那只叫“不二”的兔子。  相似文献   

2.
【紫音插话】“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槿,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读着这样独特的文字,中学时代的郭敬明正向我们大家走来,披着长发,敏感又丰富,多思而灵秀。不管《幻城》被多少年轻的读者爱不释手,那毕竟是一个虚拟而空灵的世界,这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却让那些急于了解郭敬明其人其事其思的中学生,过了一把瘾。郭敬明笔下那“充满疼痛与欢乐”的青春生活,我们正在经历,他的描述会撩拨起我们对自己的回忆,当然那或许会是另一种色彩,因为地域、环境、性格、经历的各异,还有成长的颜色反映于每一双个性的眸子,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恰是敏感又有才思的,不妨也随手写下自己成长中的欢欣与疼痛,让稍纵即逝的感受见证曾有过的青春吧。郭敬明喜欢仰望天空,那是因为寂寞;他也喜欢阅读,因为阅读使人丰盈。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是青春之伤,阅读却是疗伤的妙方。我另外相信,郭敬明摇曳生姿的文字,除了个人才华,也是阅读的结果。阅读,那是催生思想和才能的阳光、雨水和土壤。初次阅读郭敬明的朋友,看了下面的片断,不知是否喜欢。  相似文献   

3.
心存敬畏     
黄明 《山东教育》2005,(1):20-20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逐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  相似文献   

4.
再听老狼的《月光倾城》,我的鼻子竟也会矫情地发酸。他唱着"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我的脑海里便是背着小挎包的你,傻傻地微笑着的模样忽明忽暗,直至模糊成一片糨糊。我怀疑我得了严重的青春综合征,终日沉溺于那些往事不能自拔。总会有意无意间翻起自己以前写的日志,那些从青涩到成熟的文字间总是会出现你影子。你究竟是长了多大的魅力一直让我用大段大段的文字记录你,  相似文献   

5.
心存敬畏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遂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那庙宇宫殿、山林隐士、文化巨擘。读秋雨的散文,就是随他一起领略和膜拜精深博大、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但是,当我读到他的《行者无疆》时,我突然觉得无聊了。那个曾经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朋友/让我走进你那/躁动又迷茫的/青春岁月/伴你同行……”读到《伴你同行》一书扉页上的这段文字,我仿佛又看到了青春──那迷人的、五彩斑斓的日子。青春的心是热烈的,充满着朝气、希望与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但同时,青  相似文献   

7.
当温暖的春天伴着我们渐渐迈向初夏的脚步时,我正在品味着《闪光的青春》;当无数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奋不顾身地冲向那没有硝烟的战场时,我正在沉思着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的上海,寒冬的气息渐渐弥漫,而一场名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昆曲演出却在大剧院的舞台上掀起热浪。在金碧辉徨的剧场里,人们为动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而感动,更为一种曾经面临衰落,如今却青春焕发的传统艺术而喝彩。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策划和制作者,白先勇欣慰地看到他那个美丽的“青春念想”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正>那些人物被学生时代的我们视为“神明”,在十几岁,我们用近乎疯狂的方式,热烈地表达着我们的喜欢,像倾盆而下的大雨,像奔腾汹涌的河流,无所畏惧,不言放弃。我的青春里,永远为一个人保留他的名字。他是悬疑小说《盗墓笔记》中的张起灵。1《盗墓笔记》的大结局是2005年写完的,书的最后,张起灵代替吴邪回到了长白山守护青铜门的秘密。他对吴邪说:“10年之后,如果你还能记得我,那就打开那扇青铜巨门来接替我。”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说明我们应了解自己的学生,再下“药”才有效。初一学生的特点表现为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欲望渐渐萌发,童心玩念依旧旺盛,厌学情绪渐渐滋生等。要让他们学好初一语文,得拿到适合初一学生特点的那把钥匙——从“爱”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邂逅那一季     
青春时态之遗失的美好:错过是青春的散场,散场是青春无奈的总结。少年也知愁滋味,虽非人生大悲大喜,但成长中错失的点点滴滴也令人遗憾、叹息。《邂逅那一季》中作者丢失了草莓圣代的滋味,与“雕刻时光“擦肩而过,回望之际却看到了她13岁的青春风景。《如果我们不能再被雨淋》像纪念一首远去的童谣,歌声中童年呼啸而过,那些遗失的美好永不再现,遗憾如爬山虎堆满心墙。  相似文献   

12.
当郁秀的《花季·雨季》已伴随着她和她的同龄人渐渐远去之时 ,韩寒与他的《三重门》又刮起了一阵校园青春小说风 ,紧随其后的关于“韩寒现象”的讨论更是让沉寂已久的校园热闹非凡。对这股不小的“寒流” ,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在读《赎回你的灵魂》,一个阳光般美丽的故事。在这个春光渐渐明媚的春天,这是我读到的最具有人性感召力的文字。文章是一首人性美的赞歌。两个镯子让那个少年的青春滑入了泥潭,两个镯子又让他重新找到了灵魂的方向。宽容,这仁爱的光芒,它隐去了刀子  相似文献   

14.
正看一部老电影,《六楼后座》。有段日子对港台的青春电影已经完全麻木掉。那些灿烂得发烫、颓废得发腻的青春,怕放在手里会化,抱在怀里会丢。于是就这么被各路导演重复倒带,似乎在他们眼中,青春永不消逝,各路故事、各种现状如嚼不淡的口香糖,最美好的年华被定格在那一秒,回味无穷。那些往事、那些故人,历历在目,都在你眼前,记在心口。  相似文献   

15.
离离 《快乐阅读》2014,(9):69-69
<正>看一部老电影,《六楼后座》。有段日子对港台的青春电影已经完全麻木掉。那些灿烂得发烫、颓废得发腻的青春,怕放在手里会化,抱在怀里会丢。于是就这么被各路导演重复倒带,似乎在他们眼中,青春永不消逝,各路故事、各种现状如嚼不淡的口香糖,最美好的年华被定格在那一秒,回味无穷。那些往事、那些故人,历历在目,都在你眼前,记在心口。  相似文献   

16.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执著于简朴生活的作家。从最初的《古船》《九月寓言》《家族》,到晚近的《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张炜的文字中始终透射出对故土深深的眷爱和依恋之情。从情怀上看,张炜是真正的"大地守夜者",他拒绝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渴望在传统中找到心灵小憩的净土,这是一种绿色精神之旅。在这条没有尽头的小路上,"融入野地"渐渐成为张炜的选择和向往。因此,读张炜的散文,比如《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我们能触摸到他的山水情结,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恋和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它们--万松浦的动物们》。这篇散文用朴素的文字,呈现了万松浦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让我们在欣赏那些小动物的鲜活与灵性的同时,也尽情享受作家带给我们的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和温馨。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在21岁时,不幸下肢瘫痪,青春韶华,丧失了行走的能力,其痛苦自不待言。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精神几乎崩溃,是谁抚平了他心理上的创伤,是谁给了他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是地坛,是母亲?是如母亲的地坛,是如地坛的母亲?读《我与地坛》,我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憾;析《我与地坛》第二节,让我深深感受到:深沉的母爱在默默无言中。青春致残是不幸的、痛苦的,而双倍的痛苦却加在了体弱的母亲的肩上。作者依凭自己的感受,带着强烈的感情,用从容的笔触,借满含深情的文字述说了“我”那“活得最苦的母亲”对残废儿子那种不仅疼爱…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将自己奉献给新时代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 “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生活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无所崇拜的青春苍白无味,无所崇拜的青春简直不配叫“青春”。二十七岁的郭沫若本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在他,生命的青春与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文字,毫无疑问属于我国文学宝库中最值得珍贵的那一部分。虽然沈从文写的是小说、散文,但在那些散发着乡土气息和充满山野风情的文字中,似乎总有一种如陶渊明山水田诗似的内蕴。在他留下的大量文字中,小说《边城》一直广受推崇,作品以素雅高洁的文字和轻灵飘逸的笔调为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乌托邦世界—神奇优美的湘西边城  相似文献   

20.
午后,云淡。日光从窗棂的缝隙中流进来,几案笔砚都浴在那片光霭里。平铺着一种阒寂。一种闲逸。那些关于阳光的记忆,在纸页上被描摹,渐渐沉淀出岁月的厚度。韶光易老,而那些记忆在文字中盛开,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