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到,上次写的那篇《邮票选题的科学性与系列思考》,基本上没有涉及人物邮票的选题。因为这是一个最难于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次专门谈一谈突破这一关的过程。先看外国情况。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主图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以后的西方各国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忆述1982年T79《益鸟》邮票的选题设计,以及由此引出的关于动植物邮票的一些话题。建国以后,中国发行的动物题材邮票,基本是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名录,单独发行某种动物的邮票,如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同时分类、分组地发行那些对农林有利、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有益的动物邮票。这些动物,有的虽非珍稀,但对人类有益,也应该宣传、保护。上世纪80年代的《益鸟》、《猛禽》,90年代的《昆虫》、《鹗》等邮票,即属这一类。  相似文献   

3.
1985年的四五月间,我因患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治 疗。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党委书记许宇唐同志到医院看 我,同时告知:邮电部已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邮票博物 馆,并将任命我为馆长,虞瑛、徐灿同志为副馆长。 从这时起,我就开始考虑博物馆如何开张、如何起 步。其中也包括请一位文化界名人题写“中国邮票博物 馆”的牌匾。恰巧,与我同时、同室住院的,有一位北京  相似文献   

4.
在完成邮票选题的名录,即《邮票选题参考资料》之后,我大概又用了一年多时间,对中国邮票选题的资源分类与系列化,进行探讨、论证,写成了《中国邮票的选题》那篇长文。《集邮》杂志希望在该刊发表,经邮票发行局领导同意,便在1983年《集邮》杂志第5、6、7、8、9、10期上连载发表了。这在中国邮票史与集邮史上,可能是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邮票选题的长文,在集邮界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友好国家联合发行同主题、同图案的邮票,即“联合发行邮票”,已成为一种经常采用的邮票发行形式,很受欢迎。对于中国采用这种发行形式的源头,以及它逐步形成的过程,有必要溯流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发行的邮票,要想题材广泛、丰富多彩。而且有条理、有计划,第一位的是邮票选题的谋划与确定。接下来,才是如何设计好、印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邮政总局与邮票发行局一直非常重视邮票的选题工作。经常主动去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美术家协会、对外友协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与各方专家也不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1979年度的邮票,好似经历了浪漫严冬的春笋,憋 足了劲,欣逢春雨,蓄势而发。这一年的邮票题材丰富, 质量也好,随之催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邮票事业的 勃勃生机。 重整旗鼓,把"文革"前"出好票"的劲 头接续下来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79年,国家邮票工作的拨乱反正全面启动,进而推动了中国邮票事业的再一次复兴与崛起。 这一过程,我是从开始就参加了的,我亲身经历了中国邮票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荷花与荷花邮票《荷花》邮票所以定在8月4日发行,是颇有民情、诗意的。因古时江南风俗,旧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故有荷花是“六月花神”之说。1980年的8月4日,正好是旧历六月二十四日,确定这天发行《荷花》邮票,使荷花这一凌波仙子,在她的生日里,与国内外集邮爱好者见面,也算得一段佳话。荷花在我国诗人、画家笔下,早已人格化了。宋朝周敦颐爱莲成癖,写过一篇著名的《爱莲说》,赞扬了荷花  相似文献   

10.
“东方欲晓”这一标题,并非仅指天天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也指人们经过漫漫长夜,对黎明的期盼。凡是经历过上世纪“文革”动乱的人,在1971年林彪集团折戟沉沙的“九一三”事件之后,一般都有这种“东方欲晓”的心情,期盼着早一天结束这场灾难。有远见的人,则筹划着“动乱”过去之后,如何重新起步。 七十年代初的交通部邮政总局,以宋兴民为代表的一班关心中国邮票事业的人,已在悄悄地思考:邮票发行工作“大伤大痛”之后,应该如何康复。 宋兴民同志人称大老宋,幼时读书不多,闯过关  相似文献   

11.
铁、交、邮合并后的交通部,于1970年1月1日宣布成立。这时,三部分人员虽已搬到一个大楼办公,交通部作为一个包罗多项专业工作的一盘机器,远未就绪,工作运转起  相似文献   

12.
7年前,在参加大连市集邮协会组织的《大连集邮史》编写工作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张林侠先生编著的《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一书中的一段:“1944年6月,大连日华邮票研究会出版《邮海》双月刊,西川编辑,同年11月停刊,共出版3期。”  相似文献   

13.
6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抗战时期,重庆为战时陪都,作为大后方之西南重镇,大批厂矿、学校、机构涌入,诸多集邮人士寓居渝城,给沉寂的重庆集邮带来了繁荣,尤其是邮商的出现和设在重庆的东川邮政管理局建立集邮组(隶属该局出纳股),带动了重庆的工商人士、学生加入到集邮的行列。在这种客观条件的促使下,重庆市邮票研究会应运而生。40年代初,赵翔云、郑汝纯、张枕鹤等集邮家先后在西迁入渝的交通部内创建“交通部邮人联谊会”和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邮票史》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较权威、较全面反映中国邮票发展历史的一部学术著作,它详细描绘了1878年中国第一枚邮票诞生至1991年的邮票故事。虽然对这部著作的关注与评价从其面世始就没有停止过,批评之声也是时而响起,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机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笔者曾多次介绍过欧美国家的邮票发行部门、集邮组织或集邮报刊开展的集邮调查。这些调查涉及到集邮者的情况、购买邮票的情况、对已发行邮票的评价、对邮票题材的选择等,它们成为这些国家制订或补充修改邮票发行政策的科学依据,成为集邮组织有的放矢、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的利器,成为集邮报刊调整版面设置、进一步满足集邮者需求的导引。  相似文献   

16.
17.
本刊讯7月26—29日,黄浦区集邮协会在江西鹰潭举行《龙虎山》邮票研讨及《黄浦集邮》工作会议,这是区邮协换届后的首次集邮研究活动。黄浦区邮协一行近50人观摩了《龙虎山》邮票首发式现场和江西省专题邮展,在研讨会上,宋大隆宣读《谈谈对龙虎山邮票的几点感想》,顾延培宣读《丹峰、碧水、密林、仙居——《龙虎山》特种邮票赏玩》,马联泓宣读《龙虎山和豫园同登大雅之堂》,林景华《别有韵味的龙虎山邮票》、陈金洋《漫谈龙虎山特种邮票、》为书面发言。会员们从办刊立场、文风、栏目等方面对会刊工作各抒己见,老顾问倡议"既当理事就是要为协会做事干事",要求每位理事每月撰写一篇稿件。区邮协一行绕道景德镇,与"结对"十年的景德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5月21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在“良渚玉器”出土原地浙江长兴举行《良渚玉器》邮票研讨会。上海市集邮协会羌陆明、邵林、张乐民和部分兄弟邮协、基层邮协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戴其晓 《集邮博览》2001,(10):30-30
京剧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发展历史长,票友众多,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剧种之一。为了反映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京剧脸谱艺术,1964年原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志号为“特62”。全套邮票共8枚,单枚编号自352至359,排在1964年8月5日发行的特61《牡丹》邮票之后,由刘硕仁设计,  相似文献   

20.
电子邮票自1969年3月1日在法国巴黎蒙日隆商业中心问世以来,集邮界里仿佛被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这种改变邮政传统邮票的新生事物令无数的集邮爱好者为之神魂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