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想学生所想学生听教师讲课,同时也在进行自己的思维。如果他们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好,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当他们未暴露自己的想法时,就需要教师洞察他们的心理,及时点出他们之所想,更好地实现与他们的沟通。例如,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根据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心理换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SO2的性质时,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而后又变清.  相似文献   

3.
一、想学生之所想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SO_2的性质时,把SO_2通人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先变浑而后变清.同学们联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一些经验。1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洞察其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呼声越来越高,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观也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纳。而这种思维活动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办事,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一、稚化自身,洞悉心理学生听教师讲课,如果他们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好,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未必能很好地暴露自己的想法,就需要教师洞察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作为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要及时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对于外向型学生,他们易将自己的所想所为呈现在大家面前,对他们遇到的问题教师能适时给予帮助。但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很难与人沟通交流,因而教师也就不易了解他们的想法。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让他们产生自卑感。此时不妨进行一些书面交流,同样能解开学生的“心结”。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人为主的观念,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种看法和见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袁开祥 《学子》2013,(12):55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求得与学生心理上的同步和思维上的共鸣,那么一定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其教学效果必会达到最佳,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达到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哪?我认为应该随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再以学生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就会获成功,具体地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融入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可能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通过细心地观察、洞察  相似文献   

9.
刘慧慧 《江苏教育》2022,(16):45-48
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觉察他们的内隐心理,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在咨询过程中“洞察”学生的内隐心理,对学生进行透彻分析;在课堂上“看见”学生的内隐心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在聊天中“意识”到学生的内隐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觉察。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种看法和见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中,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  相似文献   

12.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键是具有一支能吃苦、善交流的班主任队伍.小学生一般是6岁至13岁的儿童,班主任在面对他们时,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力与心智.作为班主任,应该更多地从心灵上走近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体贴关心他们,让其在心理上接受老师,感受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当教师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时,孩子会在心理上靠近教师,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管理,做班主任工作也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心理效应,其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走进学生心中,倾听学生的呼声,热爱他们,尊重他们,想他们之所想,不断地表扬、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学习的内涵,使政治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于芹 《小学生》2013,(1):76-76
让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碰撞、绽放,已成为我们的教学主流。有智慧的教师,能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想学生所想,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技巧,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有智慧的教师,能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情操影响学生的人格;有智慧的教师,能展示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创造令人陶醉的教育效果,领悟到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不平凡的价值,以孩童般的灿烂扑向神秘诱人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朱雪静 《文教资料》2010,(29):174-175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不失时机地洞察学生所想,及时抓住教学中出现的每一细节,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好课堂自然生成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美、认识关、感受美、创造美。教师只有让自己的课堂始终流淌着清亮的活水,在引导、交流、点拨中,时时溅起美丽的浪花,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学生的想象才会变得更富有创造性。在创意上更富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一、对启发式教育的理解及其应用现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的想法是当学生苦思冥想也不明白的时候,就应该开导他们;当学生心中有所想又讲不明白的时候,应该启发他们;教给学生知识,是希望他们能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教育包含三个特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孩子的心如六月的天一样多变。作为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理解他们敏感的心理变化,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能打开师生沟通的另一扇窗,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益。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最担心的就是误读了他们的心灵语言,并可能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了他们的自尊。因此,在教学中,我格外注意揣摩学生的心理,尽量避免师生间产生隔阂,努力让学生始终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开放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1.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民主和谐、宽松、自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为此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当学生的创新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心理的自由和安全,并且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表现的熟练的技术、健美的体魄、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集…  相似文献   

19.
一、开放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民主和谐、宽松、自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为此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当学生的创新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心理的自由和安全,并且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应抓准机会,恰当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如何真正让鼓励的语言在课堂中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探索与实施鼓励教学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的闪光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