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四、整地插秧搞好渠系配套,修建方、条田。提倡秋翻地,春翻地要顶冻早翻,耕深均为15至18cm。要在5月上旬放水泡田,用好「桃花水」,节约用水。要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整平耙细。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2℃,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不插6月秧。插秧规格:30cm×20cm(9寸×6寸),每穴插3棵基本苗。要「花达水」拉线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棵准、不漂苗,插深不超2cm。及时补苗。  相似文献   

2.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曲线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而与土壤本身有效磷含量无关。同一种水稻土随吸附磷量的增加,其解吸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因技术]     
《生物学教学》2005,30(11):73-74
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 据东方网2005年4月30151消息,中美科学家发现,在中国生产性试验田里,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提高6%,农药施用量减少80%,同时降低了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专家认为,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中国转基因水稻的潜在的商业化价值,是增加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中北部地区几种类型土壤对钾素的固定作用以及干湿交替、陪伴离子和反应时间对土壤固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对钾的固定速度很快,绝大部分的钾固定是在48小时内发生的,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和水稻土的固钾率分别为37.18%、32.15%、31.26%和13.41%;干湿交替明显增加土壤对钾的固定量;陪伴离子NH的存在对土壤固钾有明显影响,存在“先入为主”和竞争固定现象。  相似文献   

5.
钾、锌、锰配施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元素钾与微量元素锌、锰适宜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钾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大,随施钾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先降低,而后增加,锰、锌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锰是影响土壤有效锰的主要因素,钾、锌对其影响不大。锌、锰肥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正效应,而钾肥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分三个处理:NH4Cl KCl KH2PO4;尿素 KCl 过磷酸钙;(NH4)2SO4 K2SO4 过磷酸钙。其土壤、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酸化、SO^2-4-S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水稻系统微量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667kg S hm^-2 yr^-1)施用含硫化肥15年后已导致水稻土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不施硫处理SO^2-4-S逐年下降,而施硫处理SO^2-4-S有明显累积。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1998),土壤有效Cu、B、Mn及全Ca含量有增加趋势,全Fe有减少趋势,对有效Mo、Zn及总Mg似乎没有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特别是晚稻)吸收Fe、Mo、B、Mg、C,并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产量显著下降。可见,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可能影响水稻土性质进而影响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7.
大量元素钾与微量元素锌、锰适宜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钾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大,随施钾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先降低,而后增加,锰、锌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锰是影响土壤有效锰的主要因素,钾、锌对其影响不大.锌、锰肥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正效应,而钾肥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哈锅自主研发300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调试运行期间多次发生"翻床",影响机组安全连续运行。通过技术分析,找出"翻床"原因制定出优化一、二次风配比、提高床层运行压力的运行调整措施和在分离器进口增设吹扫装置的系统改造方案,方案实施后基本消除了"翻床"现象。  相似文献   

9.
水稻施用硫酸锌肥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硫酸锌在不同土壤类型、施锌量、稻作类型和施用方式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可提高水稻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施用硫酸锌产量平均为460.96kg/666.7m^2,比对照增产35.23kg,增加8.28%,纯增收37.46元。不同土壤类型增产效果不同;水稻硫酸锌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kg/666.7m^2;稻作类型以早稻优于单季稻,单季稻优于双季稻;施用方式以基肥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10.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字,学者中有四种解释:一曰卧具;一曰坐具;一曰坐卧具;一曰井上围栏。笔者通过对“床”这个概念在古代所表示的不同事物比较及对全诗意境的分析,认定“床”当为卧具。  相似文献   

11.
蚯蚓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放线菌增加了39.46%,真菌增加了29.7l%,总量增加了25.8l%;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18.18%,放线菌增加了29.45%,真菌增加了16.24%,总量增加了21.14%。4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42.7l%,放线菌增加了39.08%,真菌增加了36.92%,总量增加了42.53%;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33.69%,放线菌增加了22.29%,真菌增加了20.7l%,总量增加了32.73%。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幅均高于接种蚯蚓的露地土壤。其中4月时接种蚯蚓后的温室土壤的细菌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双季杂交稻系统中硅(Si)养分补充对水稻养分利用率与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相应关系及其生态机制。创新点:发现一定量的Si养分补充可提高稻田土壤氮(N)和磷(P)养分的有效性,并促进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其核心生态机制是补充Si养分可显著增加稻田土壤的微生物总量,从而促进土壤养分同化固定,提高土壤中N和P的矿化以及易矿化的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的储备。方法:2017和2018连续两年,在双季稻作区设计了系列田间试验,统一常规养分管理,于早稻和晚稻种植期间设置五个有效Si用量梯度处理(即0(对照)、7.8、15.6、23.4和31.2 kg/ha Si),分析收获后的水稻生长性状(株高、籽粒产量、植株生物量等),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N和P的含量,土壤有效态N和P的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MBN和MBP的含量,最后统计分析Si的供应与对水稻N和P养分利用率、土壤养分有效性、MBC、MBN和MBP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论:Si养分补充可增加双季杂交稻系统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土壤养分同化固定,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及易矿化的有机养分的储备,使得土壤养分易于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其中Si施用量为23.4 kg/ha时双季水稻产量及N和P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土壤有效态氮与总氮比(AN/TN)、有效态磷与总磷比(AP/TP)以及MBN和MBP也均达到最大值。上述结果表明,通过Si养分补充可适当削减双季杂交稻系统因过多化学肥料投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王惠生水稻旱育稀植,是黑龙江省从日本引进的集约栽培技术。其增产机理是利用晚熟高产品种,在塑料大棚中早育秧,争取有效积温,再通过稀植,增加有效分蘖,夺取高产.在地力相同的情况下.比直播水稻亩增产35—40%,是一项适应性广、操作简便、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对镉污染土壤不同镉富集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镉污染的土壤中.施加EDTA提高了水稻株高,降低了根长,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高镉污染(5.0mg/kg Cd)优于低镉(1.0mg/kgCd)污染水稻.镉污染对常规品种Ⅱ优527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高镉积累型品种秀水63.EDTA增加了镉污染土壤上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和常规品种Ⅱ优527的千粒重,降低了受污染水稻的穗长、高镉积累型品种秀水63千粒重,常规品种Ⅱ优527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大于高镉积累品种秀水63.  相似文献   

15.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曰: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义智属阴;仁礼是用,义智是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只将仁义说,则“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若将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的,义是肃杀果断的,智便是收藏的。如人肚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相似文献   

16.
《管子&#183;治国》篇提出了以善为国,必先富民;粟多国富,国富兵强;秋籴以五,春粜以束;农士商工,交能易作;粟则多,物尽至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开垦粮田、增加粮食、合理征税、藏富于民、提高技能、缩小差距、物质丰富、团结安定。  相似文献   

17.
流动床离子交换法是近年来我国正在推广应用的锅炉软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降低盐耗,提高软水质量的特点,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和推广流动床离子交换法软水处理技术在宝庆化工厂应用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我校自行研制的由宁波有机-无机复肥厂加工的马铃薯的一次性基施专用肥。在1996年春、秋二季试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继续对春马铃薯进行专用肥施用技术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专用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品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增加苗落量,加速土壤养分分解,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中M-2的效果更佳。马铃薯专用肥的施用宜在播前半月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读读背背     
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语言材料的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读读背背乃是积累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从而自觉去读读背背那些优美的诗文佳句和格言、成语。2.读读背背要和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以提高效果;要“学而时习之”,不断巩固,特别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反刍”,加深理解,在说话、习作和行为中自觉运用和贯彻,提高人文素养。二、习题设计(一)填空1.填字补足成语,读一读。春()花开春和()明春光明()春()似海春风()雨春风得()秋()春花秋风()耳秋高气()秋()冬藏秋风()叶秋…  相似文献   

20.
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分三个处理:NH4C1 KCl KH2PO4;尿素 KCl 过磷酸钙;(NH4)2SO4 K2SO4 过磷酸钙.其土壤、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酸化、SO42--S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水稻系统微量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667 kg S hm-2yr-1)施用含硫化肥15年后已导致水稻土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不施硫处理SO42--S逐年下降,而施硫处理SO42--S有明显累积.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1998),土壤有效Cu、B、Mn及全Ca含量有增加趋势,全Fe有减少趋势,对有效Mo、Zn及总Mg似乎没有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特别是晚稻)吸收Fe、Mo、B、Mg、Cl,并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产量显著下降.可见,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可能影响水稻土性质进而影响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