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师生交往的过程.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师生交往中却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该文尝试将政治学中的公民社会概念引入到师生交往的研究中来,寄望于能够对改善师生交往实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曾令英 《科教文汇》2007,(5X):124-124
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教学中产生了师生交往阻隔现象,要消除这些阻隔现象,多媒体教学应正确处理主体与辅助手段、课件形式与内容、目标与过程几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也热烈的进行当中,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教学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是教师镜子里面的自我。师生交往,是在用生命影响各自的生命,实现生命的共生、共长、共乐,是各自对自身生命本色的还原,是各自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创造。师生之间的交往的和谐都是践行生命的行动者,都是理解自身生命、他人生命、教育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教学中产生了师生交往阻隔现象,要消除这些阻隔现象,多媒体教学应正确处理主体与辅助手段、课件形式与内容、目标与过程几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回归自然世界为主旋律的新课程要求变革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呼唤师生交往.然而,现实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交往流于形式、交往过于做作、交往存在垄断,交往呆板预设等弊病,迫切需要在生物课交往中注重平等对话、付出真爱、相互学习、讲求实效,建构真实有效的师生交往,以此来提升生物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弱势群体为着眼点,以构建公民社会为历史时空背景,探究在此过程中弱势群体的权益诉求机制。结合近年来弱势群体维权实例进行分析,笔者提出弱势群体通过非政府组织、网络舆论、法律援助等权益诉求路径或机制,在实现弱势群体权益诉求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公民责任的培育和熏陶以及公民社会价值理念的弘扬以期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庞达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12-212,207
公民社会作为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主体,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它强调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推动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公民社会背案下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明确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宇珊 《学会》2006,(3):16-19
约翰·霍普金斯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最新提出的“全球公民社会指数”(Hopkins Global Civil Society Index,GCSI)用以测量全球各个国家的公民社会发育程度。本文介绍了这套指数的建构标准、指标设计、整合方法和基本结论等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该指标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赵丹娣 《科教文汇》2007,(11Z):44-44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交往焦虑的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这对指导大学生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缓解交往焦虑,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民社会组织主体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并作为与政府、市场相对的第三种力量,通过和国家政府的相互合作,在保障公民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公民自我保障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贾西津 《学会》2005,(11):24-25
"公民社会指数"是全球公民参与联盟发起的一项国际比较研究.全球已有60余个国家陆续开展此项研究."公民社会指数"有一套统一的方法工具、指标体系与统一的调研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交往焦虑的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这对指导大学生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缓解交往焦虑,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交往焦虑的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这对指导大学生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缓解交往焦虑,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名 《学会》2012,(3):23-24
<正>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有四个前提,一是法治国家,二是民主政治,三是有限政府,四是市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党政体制自身的改革。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主要涉及三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2011年以来,"社会管理创新"或"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个响亮的改革话语频繁出现在中国的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程序合理性,主体问的对话和交往参与者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是构建交往理性的重要前提.哈贝马斯在改遗传统解释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批判的解释学,把交往理性建构在一种反思的意向性和交往主体对传统进行批判的反思之上,使之成为一种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开放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公民社会理论不断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中,在中国的公民社会构建何以可能特别是构建的路径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基于此,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可能及具体构建的路径进行了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并且,在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尚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宁德强 《科学大众》2014,(12):141-142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自身责任意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设公民社会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多个维度。因此,必须从文化、实践和教育等多个层面着手,系统推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塑造高素质公民,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葛展宏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56-157
构建法治社会重点在于维护、保障、实现公民权利,而公民监督权的实现对于社会法治化尤为重要,也是法治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从当前我国公民监督权存在现状着手,从理论上溯源,从实践上找出缺失,试图给出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公民社会监督和遏制国家公权力的“利剑”。新闻媒体将司法活动置于公众舆论监督之“阳光”下,意味着对恣意干扰司法独立的权力的抵抗;同时公众舆论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容易脱离法律和理性的轨道。在我国公民社会成长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寻找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点,构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