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到一起官员腐败案件。由此不禁想起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 为官既要“无所惧”,也应“有所怕”。可纵观一些落马的官员,他们无所惧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受损,而有所怕个人权威受到挑战;无所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被侵占,而有所怕自己和亲朋好友乘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捞不到好处;无所惧党纪国法,而有所怕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无所惧”与“有所怕”完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前者毋庸置疑,勇气本就是拥有勇往直前、敢想敢干、毫不畏惧的气魄;而后者所谓的"畏惧",我觉得称之为"敬畏"更贴切。(1)在大自然中,无数动物历经千辛万苦,或集体迁徙或逆流而上,年年如是,这不仅是它们不畏艰险、勇于与大自然抗争的表现,更是它们本能地敬畏生命的体现。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人,他从不肯摘帽,更不肯低头,却  相似文献   

3.
干部廉政,是邓小平理论之廉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廉政思想的主干。本认为其关于干部廉政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干部为什么要廉政,干部廉政体现在哪里,干部如何廉政。  相似文献   

4.
某校校园内有一条鲜红的大字标语:无所畏,有所为。学校的用意很明显:鼓励学生学习不怕困难,学有所成,将来勇敢闽社会,干出一番事业。学校这样激励学生,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句口号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恐怕不止于此,对其中的“无所畏”,学生们不一定理解成“不怕困难”(起码不一定全都这样理解),就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成“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什么都不要怕”,  相似文献   

5.
“官者,民之公仆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即是老百姓口中俗称的“官”。如何做一个新时期为群众所称道、所拥戴、所企盼的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能把做官与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做官先做人、做官先干事、做官先为学。  相似文献   

6.
苏生 《山东教育》2005,(16):1-1
按说,学校不应当是一个让有意“做官”者驰聘的地方。校园中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围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上的那股腐浊之气。即便是至今犹在教育界声名煊赫的昔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南京晓庄学堂校长陶行知等人,也不是以一名“校官”而是凭着学者兼教育家的身份在教育史上争得他们的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7.
"有所+X"和"无所+X"逻辑上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称范畴,但两者在构式义上是有差异的。在语义色彩上,"有所+X"趋于褒义,"无所+X"趋于贬义;在主被动意义上,"有所+X"存在主动和被动的双层意义,"无所+X"的被动意义在演变发展中遗失,现代汉语中只剩下主动意义;在语义程度上,"有所+X"的肯定程度是要高于"无所+X"的否定程度的。这些构式义上的差别致使"有所+X"和"无所+X"在使用中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实践证明,一个善于沉思、喜好沉静、言行沉稳、遇事沉着的领导干部,必定会受人拥戴,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反之,则会遭群众唾弃,让百姓失望,  相似文献   

9.
按说,学校不应当是一个有意“做官”者驰骋的地方。校园巾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围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上的那股腐浊之气。即便是至今犹在教育界声名煊赫的昔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南京晓庄学堂校长陶行知等人也不是以一名“校官”而是凭着学者兼教育家的身份在教育史上争得他们的一席之地的。偏偏今天的人们似乎早已撇开了昔日读书人的那层清高,渐渐地“官念”浓厚起来。不少学校(甚至包括偏僻村小)的校长乃至一些学校“主任级别”的中层管理者,一旦登上学校领导岗位,便陡然自我感觉良好起来,时时处处拿着自己当“官”看。  相似文献   

10.
王淦生 《师道》2004,(12):17-17
按说,学校不应当是一个让有意“做官”驰骋的地方。校园中那种浓郁的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囤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上的那股腐浊之气。即便是至今犹在教育界声名煊赫的昔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南京晓庄学堂校长陶行知等人,也不是以一名“校官”,而是凭着学兼教育家的身份在教育史上争得他们的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意义上看,"先学后导"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重构的问题。"先学后导"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学"(自主学习)到"导"(有效指导)再到"学"(自主学习)的无限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的形成需要一个转变和成熟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秋水》中庄子通过望洋兴叹,最终避免见笑于大方之家的河伯,拉开了讨论价值判断具有无穷相对性特征的序幕。事物的相对性是《秋水》一文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一向被归为正宗的婉约派,但也有不少学者如繆钺、龙榆生则认为李清照的词作蕴有潇洒的气度,并非婉约可以全然概括,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诗作不仅没有流于俗套,并且十分善于采用诗歌创作的技巧作词。从李清照唯一的词学文论——《词论》切入,通过考察李清照的具体创作和传统诗教观念,可以进一步呈现出李清照诗词创作观念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得到了逐步完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等教育领域自身的特点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开放大学:“学有所教”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有所教"不仅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战略重点。实现"学有所教"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依据"学有所教"内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要求,开放教育体系及模式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规范性。因此,建设开放大学构成了实现"学有所教"目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教师做的是普普通通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就继承和发扬创新科学文化知识来讲,教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们往往把教师比做“蜡烛”、“春蚕”、“人梯”、“泥土”等等,这既是对教师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教师的激励和鞭策。但是最近我在一期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蜡烛’、‘春蚕’、‘泥土’、‘人梯’,见鬼去吧!”(《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说教师当蜡烛太软弱,当春蚕和泥土太窝囊,当人梯不持久……总之,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说老实话,读了此文心里不知啥滋味,说同意,不敢苟同;说不同意,自己是个小学教师,人微言  相似文献   

17.
“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一名好教师。这个古老而又经典的比喻公式,把教师呕心沥血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刻画得很深刻。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认为,仅有这种精神加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也不是一名好教师的惟一标准。教师不仅要传“知”,且要启“智”,还要育“心”。  相似文献   

18.
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忧患”教育。  相似文献   

19.
《湖北教育》2009,(2):47-47
“官架子”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上。如今,在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身上,“官架子”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常令下属及百姓反感。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共党内存在的执政忧患意识淡化在性质上不是内生性淡化,而是外部性淡化.外部性淡化是执政思维模式存在非理性因素形成的外部效应,淡化之"结"在于党内民主权利实现度低.消除执政忧患意识外部性淡化之"解":一是要变换路径,树立科学发展观,转换执政思维模式;二是要"缺失修复",健全保障党内民主权利的操作机制,提升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