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地独  相似文献   

2.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  相似文献   

3.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4.
夏立君 《师道》2004,(10):52-53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  相似文献   

5.
一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  相似文献   

6.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8.
西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来自西方的文化;狭义指西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西域文化及其特征出发,着重论述其对李白思想、性格和创作的深刻影响以及诗歌创作风格同西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诗歌汪洋恣肆,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李白对西域文化的接受情况,主要从大唐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和李白家庭受西域文化影响两个方面,探寻其诗歌接受西域文化的原因。从内容上来说,李白诗歌内容涉及到了大量的西域事物,无论是地名、动植物、乐器歌舞的直接入诗,还是其常用意象背后隐含的西域特色等,都使得李白的诗歌展露出一种异域风情。从形式上来说,李白诗词纵横捭阖的风格和结构的节奏,都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西域乐舞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读李白     
戈一颗翅振八裔的大鹏心被酒浸透洒向江心诗行间的傲骨天地长留读李白~~  相似文献   

11.
一、“文以气为主”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所谓“气”就是指风格。李白那些优秀的诗篇,之所以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所珍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诗篇所体现出来的独具特征的艺术风格。元稹称李白的诗“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正是指李白诗中那种奔放而豪迈的气势。在李白的那些优秀的诗篇中,无论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描写,还是主观感受的抒发,都使人感到一种睥睨一世的精神和  相似文献   

12.
唐朝,一个养育诗人的朝代。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性格,在唐朝有效地碰撞在一起,造就了李白,造就了一代诗仙。酒、明月、名山大川是李白一生的挚友。喝酒、看月、游名山看似浪漫、潇洒、飘逸,却并非他一生的追求,其中隐藏着的苦闷、忧愁、无奈,有谁能数得清。年轻的李白也曾有济世救贫的宏愿。他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正是他那时理想的真实写照。“时人见我恒殊凋,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由于极度自信而蔑视一切,怀着惟我独尊与不可一世的狂态走上了长安之路。在世人的冷笑声中,…  相似文献   

13.
最近收到夏冠洲先生的新著长篇小说《李白仗剑西域行》,读后感慨良多。这部小说,虽然是“献给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周年”之作,但绝不是一部应景趋时的作品。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李白,对他的作品的研究和对他的人生的考察始终是学术界一个热门的课题,但把他形成一个长篇小说结构,却还是创作界一个新的话题。因此,夏冠洲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就特别令人关注和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14.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5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与西域文化关系颇深,就西域乐舞对其创作的影响而言,就不仅只是表现在这些乐舞作为题材出现于其作品之中,更重要的是在李白的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诗歌结构与乐舞的层次演进;二、不主故常的气势基调;三、“客旅化”意识的凝结与展现;四、突破与创新。本文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究李白与西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白,就其人生理想来说,是失败而不幸的,这从他那临终之作、悲怆绝望的《临路歌》中可以看出。但就其生命过程及其每一个生存状态来说,则是生动活泼、生龙活虎、浓墨重彩、寻欢作乐的。也就是说,他的生命过程,实在是快快活活地随心适意,肆意为欢。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实呢,他是在"得意"时尽欢,在不  相似文献   

17.
唐肃宗至德二年年底,李白因为加入永王的幕府而受到长流夜郎的处分。他由安徽省的宿松县出发,缘江西上,途经浔阳、江夏等地进入三峡,过巫山后遇赦。“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登上归舟时,已是乾元二年的幕春时节了。 在这个时期,李白写下的诗有三十首左右,集中在浔阳、江夏、峡州等地。与漫长的行程以及周围的山川胜迹比较起来,这数字是太小了。为此后人评论道:“李青莲是快活人,当其得意,斗酒百篇,……及流窜夜郎后,作诗甚少,当由兴趣消索”(江盈涛《雪涛诗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常听爷爷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事。了解传统文化,就犹如研墨,年轻的时候,注入的是清水,磨着磨着,慢慢化开,才有墨香缭绕。如今,自己也看了几本书,慢慢也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读着许多文人墨客的雅事,就更加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十年寒窗无不渴求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其中亦不乏屡试不中又怀才不遇的人,不再上科举的贼船,酒在肝胆,情去心肠,终其一生仰天长叹,凭栏凝眺。之乎者也归去来兮换得了清酒几盏?挥洒笔墨只是抖出一个又一个愁字。  相似文献   

19.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歌上最大成就在于七绝和古风。七绝与王昌龄齐名,两人各有千秋。就接近民歌这一点上来说,他却千古独步!他的一生放荡不羁,飘逸超群,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游历名山大川中度过。他用七绝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许多山岳河川的壮丽景色。《望天门山》这首七绝就是其中一篇。「天门中断楚江开」,首句点明天门山的地址及其地理形势。「楚江」即长  相似文献   

20.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是专记新疆的大部头著作,奉诏编纂,成书于乾隆年间。当时正值清朝鼎盛,西陲平定,海内升平,此书详叙西域形胜,博考古今变迁,热情地颂赞了祖国的边疆,关于清朝统一这一地区以后的种种军政建置,人丁繁衍的情况,记载更为精确而完备,足以拓人视野,激我壮怀,对于治西域史地者更有不可须臾或离的重大参考价值,可惜古本难觅,亲见者不多,我幸观此书,留有深刻的印象,故为此文以评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