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契诃夫被称为现代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他将易卜生开创的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现代戏剧引向更深邃的地方,由。表现现实转向表现人的内心。契诃夫崭新的戏剧理念、内容和风格影响了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作家,促使了中国现代戏剧在那个时期走向成熟。本文就以曹禺为例,简要分析契诃夫对他戏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左边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0,(2):7-10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禹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包括他的创作理念和剧作内容。可以说宗教文化构成了曹禺戏剧创作的前在性理式或者观念。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禺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戏剧对曹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在解读他们的剧作时可以发现诸多暗合之处,二人的戏剧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男性主人公性格的懦弱犹疑,在潜意识层面都流露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情节安排上"复仇"主题的渗透;超自然的意象设置。这种借鉴与摹仿是曹禺出于重建中国民族精神,唤醒国人自我独立意识需要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5.
李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6)
曹禺是中国的戏剧史上泰山北斗级人物,其一生创作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日出》《原野》《雷雨》被称作“生命三部曲”.探究曹禺的童年生活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结合他一生的爱情生活历程及女性形象的转变,论证了这些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正是曹禺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宋凤英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3):105-108
曹禺戏剧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无论在主题展现、形象塑造、环境设置、结构安排等方面,象征色彩都非常明显,这种表现手法贯穿于曹禺整个话剧创作。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曹禺戏剧的风格热烈而激荡,内容深刻、含蓄、富于哲理性,洋溢着一种缠绵淡远的诗情画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曹禺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尖锐性的同时,十分注重开掘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执着的探求。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对此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李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2):81-86
曹禺的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的尖锐性的同时,又十分注意开掘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家对"内向化"戏剧的追求。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既展示了人物心灵的动态发展过程,又通过"潜台词"等戏剧手段显现着人物在瞬间状态下的矛盾心态。这是曹禺剧作区别于其他中国现代剧作家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曹迪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68-70
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属于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却留下了较多的遗憾。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去世前几十年时间内只创作了3部剧本,且质量不高。本文对建国后曹禺戏剧创作的困惑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12.
曹禺戏剧中常常运用意象并置的诗化手段将看似散乱的材料进行“聚”与“收”的处理,以达到对材料深层寓意的充分挖掘。其意象并置的运用普遍而又多样;既有相似意象的对等,又有对比性意象的“跳跃衔接”,还有相同意象的多角度重复,它们与剧中浓郁的叙事性相互对抗,形成戏剧的内在结构张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曾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使语言个性化和动作化. 相似文献
14.
陈留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4):26-29
曹禺在早期剧作中,通过周冲形象的塑造,向青春自我作痛苦的诀别;陈白露与方达生的交锋则是曹禺内心两个自我的交战;而曾文清的苦恼便是曹禺自己婚恋矛盾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5.
16.
李光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2):39-43
为什么中国屡遭侵略?曹禺和闻一多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人性柔弱。怎样才能救治现代柔弱的人性?曹禺和闻一多又不约而同地说:蛮性。于是,两位化大师成功地合作了《原野》的演出。 相似文献
17.
谭淑娟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5):54-57
曹禺的四部代表作中共同的“出走”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作者人文关怀的历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拯救”之环,同时也意味着“上下求索”的终结。作者以后的创作已经没有了那种厚重的拯救和拯救的厚重,一变而为轻松的“逍遥游”。 相似文献
18.
许鸿起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1):115-118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两部著名的剧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青年命运轨迹及其作者创作前后的思想进程的分析、比较,探索出进步知识青年具有两条命运轨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尽管国内外关于老舍或曹禺的"作家专题"性质的研究已开展得相当深入,但在二者"比较研究"方面却几乎还是空白,只有片段或资料性的文字昭示着二者的"可比性",所以将这两位著名作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王俊虎的《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一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力作。该书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历史的视角、国际的视野凸显出老舍和曹禺在家族文化、女性思考、戏剧构想、宗教信仰、文学理想、晚年境况等方面的异同,极大地拓展了老舍、曹禺研究的学术领地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