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抓拍是摄影常用的一种方法。中外许多流传于世的优秀新闻摄影佳作,都是抓拍所得。抓拍的成功之作,能真实生动地纪录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充分显现新闻照片的魅力与功能。抓拍作为一种拍摄方法,确实是有生命力的。抓拍并不神秘。但作为一种拍摄手法,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研究它。这对于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抓拍的基本特征在我们见到的文章中,有“抓拍”的说法,还有“偷拍”的说法。这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抓拍是个大范围,包括偷拍。偷拍是抓拍的一种。所以,在这里,我们统称为抓拍。什么是抓拍?或者说,抓拍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3点: 1、抓拍是在不干涉被摄对象活动情况下的拍摄。这是抓拍与其它拍摄方法的基本区别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2.
抓拍就是在被摄者不受干扰限制的情况下,快速地拍摄出瞬间的影像。抓拍是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方法。它的特点是简单、快捷、作品所表现的人或事物真实、自然。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新闻事件是抓拍成的。新闻摄影报道既要讲究时效性,又要求拍摄者拍出曝光准确、图片清晰、艺术性高的照片,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能抓拍好新闻照片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一、要有对新闻事件抓拍的预见性和强烈的抓拍意识。抓拍的预见性是指在拍摄事件或人物之前的某种预感。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在一些事件发生前,总要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氛或先兆,这种气氛可使拍摄者利用事件未发生前的极短时间进行准备(例如准备好器材,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报道要不要搞?如何搞?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新闻实践中的习惯理解,批评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工具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坏人坏事进行揭露批评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揭露性报道,它批评的对象主要是正在发生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它也不完全等同于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南通大众报对改进批评报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倡导记者、通讯员写一些现场批评报道,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现场批评报道,以笔者之见,就是运用现场新闻的写法,对某些必须批评并适宜揭露的消极、丑恶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以明辨是非。去  相似文献   

5.
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批评报道,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不是为了展示和渲染落后现象,而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民前进的信心。”因此,我们开展批评报道的着眼点和注意力要放在讲求实效上。这应成为搞好批评报道的一条基本原则。怎样才能做到使批评报道讲求实效呢?笔者之见,应从六个方面去考虑。一、批评报道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批评报道不是见到问题就揭露,而是要抓住有关群众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的批评报道一直很活跃,它及时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无畏地揭露了种种不正之风,多方面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愿望,对改进工作、转变风气、发扬舆论民主,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总的看来,批评报道还显得不够完整,谈了之后,使人有跛了脚的感觉。主要表现在:批评的数量虽不算少,但得到正确处理,能给人以力量和信心的典型批评却为数不多;大部分批评常常把丑恶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而对这类现象的制裁,则反映得软弱无力。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在我们的社会里,邪恶势力还很猖獗,而制服它们  相似文献   

7.
抓拍,是新闻摄影一种基本的拍摄方法。抓拍就是在新闻事实发展的过程中,不经过导演摆布或组织加工,所抓取的典型瞬间。抓拍的人物照片有其独特的魅力。1980年以来,全国的新闻照片评选获奖的人物照片,可以说明这一点。抓拍的人物照片,给读者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真实可信有的人拍摄人物照片,为了追求理想的构图和生动的造型,将报道对象进行不适当的组  相似文献   

8.
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其目的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揭露而揭露,而是促进消极面的转化和问题的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媒体间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批评报道见诸媒体。如何讲究批评艺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2000年 8月,广元市发生了一起近郊农村五岁女孩遇车祸受重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驾驶员和女孩各有一半责任,女孩父母因无钱交医疗费而抛下女儿不管离开医院的事件。女孩父母的作法,给医院带来了负担,也给交警部门的工作和车方的配合带来了不便,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怎样报道这一事件呢…  相似文献   

9.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记者对社会的监督,其最常用方法、最有力的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有人称,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有财产万千, 更有性命关天。由此可见,记者对于一件事情的报道所能带来的后果有多大。记者报道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批评报道是不是每件事都能进行报道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记者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批评和揭露式报道时,如果批评报道一旦有误的话,其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记者  相似文献   

10.
搞好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话,那么,批评性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重要补充,对社会的阴暗面,对假、恶、丑予以揭露批评,同样也是在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贡献。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既然有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就必然有以批评揭露为辅的问题。批评报道不是新闻媒体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12.
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报道方法。什么是典型报道呢?就是对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物所做的新闻报道。典型报道多数是正面宣扬先进的人和事,也有对反面典型的揭露和批评的。典型报道往往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问题、经验的剖  相似文献   

13.
陈云平 《新闻界》2000,(5):73-73
老年报的办报宗旨是为老年人服务,替老年人说话。要体现好这一宗旨,就要为老年人鼓与呼,对漠视老年人疾苦的人和事、对公然损害老年人权益的人和事进行揭露和批评。   然而,批评报道揭露的是社会丑恶现象或不合理的现象,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回避社会现实矛盾,也决定了它是一项“难度高、麻烦多、风险大”的工作。批评报道倘若事实不准确或刊发时机不当,极易引发纠纷甚至新闻官司,使记者和报纸陷于被动。这说明一点,搞批评报道大有学问。从《云南老年报》这几年抓批评报道的实践来看,几乎没有出现大的纰漏,给领导机关添过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上开设的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是这些栏目的报道敢于揭露时弊、惩恶扬善、开展批评报道,正确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所谓批评报道,即对社会错误或不良现象做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批评报道相对于正面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它以否定的态度揭露和批评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或不良现象,从而发挥新闻报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批评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个中意味不仅反映了批评报道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的经济宣传有进步,最近一段有些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一)一些敏感的、难度大的、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新闻报道中有了反映;(二)对经济改革的形势、成绩、先进人物、经验、问题作了积极的报道;(三)对经济工作中的官僚作风作了一些批评、揭露和事件处理的报道;(四)对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作了公开报道;(五)对灾害、重大事故及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作了报道;(六)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新闻界》2013,(18):18-21
<正>近些天,我国重量级媒体接连爆出假新闻,造成这些假新闻的原因,大都在于以主观愿望为标准选择来衡量新闻,不加核实即刻转发,忽略了基本的新闻职业规范:客观报道和平衡把握。一、揭露性报道要保障事实的真实美国发生斯诺登泄密事件后,各方面批评、揭露美国在网络上侵犯人权的报道较多。我国官方在这个问题上持谨慎态度,但传媒可以借此机会揭露一下美国。作为报道者,可以有这样的观点或立场,但在具体操作上,遵循职业规范是工作的前提,然而我们这方面做得并不好。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批评报道无疑要抨击黑暗,鞭挞落后,揭露腐败。那么,它如何真正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里应该把握好五个“点”。 一、明确的出发点 这里所说的出发点包括采制、刊播批评报道的主观愿望和对批评报道效果的预见。我们搞批评报道,主要是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批评报道有一个较准确的预见,以免事与愿违。如对当前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地正面报道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和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制订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不能过多地批评职工下岗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特别是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下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上,只能使读者徒生不满乃至怨恨之情,不能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容易使人误以为你不是在“擦灰”,而是在“抹黑”,甚至怀疑你搞批评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仅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你报道的问题和内容可能是人家已经报道过的,但是你有了新的概括,人家还会有一种“深”的感觉。例如我在1982年写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篇报道,所讲的问题和材料并没有多少是全新的,但是我对水作为一种资源从三个角度——数量角度、质量角度、使用角度来加以概括,并且用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数量──“无限的循环掩…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对付领导,我们有多种办法,譬如,当领导在批评你的时候,你适时地向他指出:您的牙上有一粒韭菜。这样就会使该领导很不好意思,批评的话也说不出口了。还有一种更绝的办法是,设法揭露该领导的隐私,让他在群众中抬不起头来。这便是《知识分子》一书的出发点之一。《知识分子》一书1988年在伦敦问世,此后立即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英国和美国一版再版,始终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