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叙述者尼克的视角呈现出两对情侣关于爱情展开的一系列讨论.然而到故事的最后四位主人公也没有探讨出爱情的定义,反而在黑暗中双双陷入沉默与迷茫,留给读者无限的沉思.本文通过剖析故事情节与四位主角的对话及身体语言,探索他们的爱情观及内心世界,从而解读...  相似文献   

2.
毕文静 《海外英语》2012,(24):191-192
近年来随着新现实主义的兴起,其代表人物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卡佛日益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主要从其写作特色和其笔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两个角度来加以研究。虽然已取得可喜成果,但却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忽略了文本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鉴于此,该文拟对其早期代表作《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进行细读,并从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角度来具体剖析其极简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3.
第87届奥斯卡获奖影片《鸟人》是导演向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的致敬之作。本文关注影片和卡佛短篇小说之间的主题互文,通过文本细读和影片分析比较《鸟人》和卡佛作品中体现出的小人物徒劳的自我救赎以及失败之后的妥协和让步,从而总结出作品中所暗含的创作者对于人性的观照,即与生活的不幸和解而非抗争,也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是值得被尊重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同名小说集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大教堂》在小说集中的地位非同凡响。小说《大教堂》,对于作者卡佛本人是一种写作上的突破。这一突破最重要的体现在小说的主题意义。短篇小说《大教堂》之前的作品基调几乎都是凄凉悲观,人物大多处于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而《大教堂》中的人物则开始与他人交流,探寻自己封闭空间外的世界。本文将重心放在小说《大教堂》的主题方面,从小说的主题意义角度进行解读,以呈现卡佛小说世界中难得一现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大教堂》完整地体现了雷蒙德·卡佛的艺术理念。文本通过重点分析《大教堂》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构建两方面考察卡佛的小说构思,进而探索这两方面彼此互动所产生的共鸣效应。这种解读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极简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更有助于重新反思极简主义思潮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卡佛最令人着迷的是他的身份。他不像托尔斯泰、霍桑等出身高贵的作家——其个人生活无法让普通读者接近.如果避开他小说家的身份不谈.生活中的卡佛可能就是个酒鬼、投资失败者、婚姻抛弃者……他融入美国当下中下层的市井生活——开一辆破车,有三五个好友,玩世不恭,朋友间还吵吵闹闹.不同的是他既是这些生活的展示者.同时也是这些生活的记录者。  相似文献   

7.
《大教堂》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雷蒙德·卡佛所写的小说集,属于他晚期的代表作品。《大教堂》一共被分为十一篇,它们分别讲述了各自的独特故事,它有着看似松散实则遵循着严密布局的结构,而且不论是在作者和作品还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甚至是其作品的篇章之中,都严格遵循着他的文学语言观,这使得小说整体有着十足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在其小说和文学评论中提出的"妇女主义"概念受到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深刻影响。以爱与赎罪为灵魂的妇女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沃克的艺术创作,作品《紫色》为杰出代表。妇女主义是解读沃克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妇女主义批评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少数话语。  相似文献   

9.
作为生活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作家,卡佛与村上春树在作品背景的设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同时,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下缺乏理解、迷茫无助的人物形象也是二人喜欢的创作手法之一。卡佛的《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与村上春树的《绿兽》两篇作品,均以女性视角刻画主人公日常生活的空虚与迷茫,从而反映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人敏感脆弱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麦尔维尔在《白鲸》中表现出一定的生态主义意识,对人类无限制地索取自然资源的行为产生了质疑,认为人类历史存在于自然历史之中,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白鲸》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要求人类从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转变为地球上的普通居民,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支撑人类中心主义理念与实践的,其实就是所谓的优与劣、强与弱的等级观念,其根源在于西方文化中的二元论思维倾向。因此,《白鲸》所反映的生态主义理念不仅适合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适合于改善人类社会内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2.
在文艺学界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论争中,学者们对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理解可谓大相径庭。本文对其中一些理论命题与基本观点加以了梳理、辨析,并对这场论争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反本质主义理论思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反本质主义究竟是什么与为什么?应当如何认识这场论争的意义?总的来看,这场论争是与传统文艺学在"后文学"时代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有关,与文艺学界在这种挑战面前努力寻求突破的理论焦虑有关,与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转型重建的价值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主义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对后世极为重要的哲学家,柏拉图甚至毫不避讳地指出自己的“灵魂不朽”思想就源自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两千多年以后,《黑客帝国》这一惊世骇俗的影视作品在世纪之交的节点上横空出世。虽然隔着巨大的时空差距,但毕达哥拉斯主义却和《黑客帝国》跨越千年的时空而完美契合,交相辉映出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鹿之民>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小说揭示了加拿大北极荒原地区人类与不同物种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肯定了生态链的稳定保证了土著种群的延续;批判白种人的侵入导致了生态链的断裂,从而造成土著人的生存悲剧;呼吁人们承担生态责任,进行生态补偿,避免成为生态难民.  相似文献   

15.
《废都》曾一度引发文界的热烈讨论。对于《废都》的解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其与原始主义关系却鲜有研究。从原始主义角度探索《废都》中的思想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小说寄托了贾平凹的原始主义情怀,表达了对都市文化泯灭人性的批判。这种原始主义在贾平凹身上是具有独特性的,即原始主义影响到贾平凹魔幻现实主义因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简单中的深邃——解读《雪夜林边驻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罗斯特氏诗歌充满新英格兰乡间风味,诗歌主题朴素,语言平实,充满美国口语色彩。弗罗斯特诗作中最广为称赞的是其抒情诗,而《雪夜林边驻步》又堪称其中的代表作。诗歌语言简单朴素,格调隽永,如行云流水般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而其简单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又引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长篇小说《爱情共和国》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和菲之间曲折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从爱情的伦理严肃性、伦理责任性和平衡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所传递的爱情伦理观,揭示希尔兹对现代人的爱情、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永恒主题。人类在同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获取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对自然的利用与认识过程。而在不断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人类取得了强烈的自我满足感,从而对自身产生崇拜,自封为万物之灵长,建立了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人们开始不断加大开发自然的力度,将曾经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到了二元对立面。在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中,主人公亚哈船长为捕杀巨鲸莫比迪克而最终与其同归于尽,而与其态度相反的伊斯梅尔却最终幸存,似乎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根源进行探究,然后结合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结局来做出反思,并探究如何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玲楠 《考试周刊》2014,(54):175-175
本文针对毕业来临之际学生在毕业册中的不当赠言,指出毕业赠言的意义、毕业祝愿的力量和赠言的内容,促使学生修正自己在毕业赠言中的不雅用语。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