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教育硕士数量日益遽增、质量遭受质疑的今天,加强其质量控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从入学选拔、导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毕业教育硕士(在职型)调查问卷",对毕业于10所高校的在职教育硕士2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职教育硕士主体性重视远远不够;"主体间"联系较为一般;独特生命体的关注度极其缺乏;自由性、创造性、动态生成性与终身性方面总体上不够重视。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胜任力模型并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策略,以应对培养过程面临的问题,力求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两类教育硕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进行差异化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人文社会学科通过实行学年四段制、提高课程设置质量、推行课程与论文同期进行、将寒暑假改为年休制等措施提高培养效率,进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探索及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教育学硕士培养定势的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板块构成不当,双导师制名存实亡,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操作贫弱等问题。为了凸显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应用性、实践性、专业性特色,结合卓越教师的产生背景、具体内涵和基本标准,构建了符合卓越教师要求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与教育硕士的培养是全面增强教育行业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河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硕士已近十年,我们在语文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培养的深入优化,有助于同行人士的有效交流,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实践能力,赣南师范大学构建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实践能力进阶培养模式,即采用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培养,围绕同一教学案例,依次经过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三个培养阶段,每个阶段经历备课与研课、授课、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四个环节,采用案例筛选、环境匹配、方法运用、教师选择、考核评价五项保障措施,逐级迭代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届教育硕士生的入学年龄,分析教育硕士低龄化倾向的事实与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从教育创新、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6个层次16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认为金融硕士生的培养模式存在“校内培养滞后实践发展”“专硕培养学硕化”等问题。指出了金融硕士生实践培养的四个痛点问题:培养方案与招聘现状不契合、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不匹配、考核要求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实践培养与实践需求不对等。基于此,提出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教学环境的思路和策略,并以中央民族大学金融硕士生教育教学改革为现实案例,总结出强化金融硕士生实践培养的经验,即深化“嵌入式”培养思路,构建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多维培养”“交叉前沿”课程体系,推广“模块化”教学与“共同体”教学模式,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与“贯通培养”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种志研究具有关注情境、关注生活以及研究方法弹性等特点,对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方法主张在"离我远去"原则指导下,教师进入真正的研究情境,通过田野研究提升自我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新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思维能力,真正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当前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乡镇小学教师发展情况如何呢?针对乡镇小学教师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有效的校本培养策略来推进教师的成长步伐呢?本文以一所乡镇小学为例.谈从个人发展、学校层面等阐述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养策略的一些实践与研究收获。  相似文献   

14.
人种志是文化人类学特有的一种研究方法,着重指研究者深入异文化性质的田野从事调查研究、描述文化或人类行动的过程。该方法因能获得其他质性研究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有关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资料而越来越受教育研究者的青睐。人种志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实践性、伦理性和研究过程中的循环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专家型的中小学教师,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中馍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子项目之一的“中英小学教育硕士班培养计划”,确立培养专家型的新型教师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实践创新”的宗旨,从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到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制订了一个项目推展和实施的教师培训计划,把自上而下的培训与教育之间的学习、观摩、研讨相结合,注重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浙江师范大学为个案,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该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培养出高质量的教育硕士,加快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具有参与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动态生成"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有关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五种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五种意识和能力集中体现了新型人才对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可是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抹煞能动的一面。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促使学生生动活…  相似文献   

19.
探究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可为提升硕士生培养成效、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研究构建了硕士生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影响模型,基于全国硕士生满意度时序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硕士生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及影响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增强培养单位硕士生培养过程机制的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成效导向的硕士生培养过程机制的相关管理制度;改善硕士生培养的基础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研究对人种志的一种借用,它具有人种志的根本特征和研究规范,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初人种志在西方人类学中确立其方法霸主地位之后,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将人种志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萌发了教育人种志的雏形。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以及教育人类学的诞生,教育人种志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成型,并在正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教育人种志的理论探讨与反思,使得该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向纵深发展,并诞生了学校教育人种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