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7,(8):33
片段一: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相似文献   

2.
主题描述 曾经有幸零距离聆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与一线教师交流,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把课上得更厚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记得当时吴老师用北京市一名青年教师的课例来阐释,将“把课上得更厚些”的思想形象地层层呈现给我们。两年来“,把课上得更厚些”一直指导着我观一线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3.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颜治 《湖南教育》2009,(12):34-35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很是追求课堂的热闹,注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形式的不断翻新,学生的笑脸和欢呼都让我感到满足.但不久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变得不再沉静,更为可怕的是不会思考问题,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面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对课堂进行了调整.平实的课堂、扎实的基础、灵动的思维是我现在的追求.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会学习了就有了后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春芳老师的“课例:类比推理”,是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案例研究中经过两次改进后,第三次上课的实录.其教学内容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1-2第二章“2.1合情推理”的第2课时.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特别是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运用等环节有创意,本文谈谈自己对本堂课的一些思考,愿与同行磋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以一节高三生物复习课为例,从引课跟进、内容跟进、思路跟进、学法跟进等进行分类,阐述课例研究是如何成就生物高效课堂的.  相似文献   

7.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6,(11):16-18
【采访絮语】内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法改革“读启式”教学的发源地,有着较为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严平所在的内江十小,是近年来发展快速的学校。今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有两人同时获得一等奖,这在全国也属罕见。25岁的严平尽管还很年轻,但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技  相似文献   

8.
童敏老师以本课获得泸州市、四川省优质课竞赛第一名,并作为四川的唯一代表参加2004年全国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和最具潜质奖。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实现有效课堂的核心五度是:①情境诱人度;②活动刺激度;③自主参与度;④训练扎实度;⑤建构生成度。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任课教师:辛丹(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语文老师,教龄10年,中学一级教师,知识面广,注意挖掘教材,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型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考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任教教师:屠飞燕(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生物老师,教龄四年,专业素养较好,学生非常喜欢她的课。)  相似文献   

12.
一,交流信息,以中心句带动全篇 身着纯白圆领短衫和纯绿筒裙的候俊杰老师款步上台,给人淡雅素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点评:如果简单地讲,这个教例其实就是给课文三个故事加了三个小标题。就这么简单,应该搞得这么复杂吗?其实教者是有意这么做的。我们从许多教例中发现,支老师的一个教学行为,总能够在得到直接成果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注重数学教学申隐性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探究活动中平等的对话,让平均数顺其自然产生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强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他请求再给他两次机会。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得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如火如茶地进行中,时不时地看见有的老师预设的课堂精彩,这当然也是对新课标的践行,只是有时难免给人以矫揉造作的印象。其实课堂的精彩并非一定要预设才可以,那种生成精彩的机会无时不在,本文就是一个这样的课例。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驾驭。教者完全靠自己对教材的灵活把握、对学生反应的准确反馈,将这样不可预料的课堂变得充满激情,生成不露痕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锐角和钝角》是在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是借班上课,上课时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要使自己的课吸引学生,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携手同行,使学生在充满阳光和欢乐的氛围中成长。下面我结合《锐角和钝角》一课,谈谈自己怎样挖掘课堂中积极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点评:这一教例教者以“打擂台”的名义,组织了一段很精彩的学生间的互问互答。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课题,梳理内容 课前,李勇老师曾经和个别学生交谈,了解学习状况。课始,李勇老师就学生用旁批的学习方法入课。他随手拿起同学的课本,以“多好的学习习惯呀”、“如此多的批注”两个赞赏后,提出“六年级的学生,读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自己的见解”,然后以两种写法板书课题(见下),让学生读完课文章后,看哪一种最符合自己的看法。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主题描述】美术是与文学、音乐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在人的生命成长中,它更接近儿童语境。一个儿童或许还没有文学与音乐的自觉,但他可能就有了美术的自觉,通过带有颜色的线条,将他所理解的这个世界表达出来,于是在玩耍的时候涂鸦并乐此不疲。如果你有兴致,他会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期间,还会流露出他的想法、他的需要、他的希望、他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创造与生俱来。当然,这样的素养与创造是无序的、稚嫩的。小学美术教育难道就仅仅是把这些无序的变成有序的、把稚嫩的变成成熟的吗?或许,马铭罕老师的《玩美术》能够给我们的美术老师些许启发。我只想说,关注课堂中的生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但如何提升课堂中的生命质量,形成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或许更应该引起教师们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