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防止报道失实,是作者和编者的共同职责。怎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防止新闻报道失实?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注意容易出差错的“危险点”是一项可行的办法。“危险点”有哪些?对作者来说,经常遇到的“危险点”有四种:一是根据第二手材料写成的报道。这种材料的危险性,常常出在搞第一手材料的同志没有认真调查核对。对此,如果轻信,就可能出错。  相似文献   

2.
坚持正确导向要注意防范“危险点”湖北宜昌日报社社长杨尚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担负的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怎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呢?江总书记曾告...  相似文献   

3.
新闻失实的原因很多,表述新闻事实时用词用语不准确是造成失实的原因之一。这则题为《家庭农场实现机械化》的消息,就犯了这样的毛病。消息不长,全文如下: 六月六日上午,西华县奉母乡七里仓行政村农民何怀勤,指着他家麦场上的“金山”,对县、乡领导说:“俺今年把这良种小麦六万公斤全交给国家。”何怀勤今年五十九岁,全家十四口人,七个劳动力。一九八四年,他家承包乡良种场二百五十亩土地。其中六十亩苹果园,一  相似文献   

4.
王彦闳 《记者摇篮》2007,(10):52-52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如果不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就等于扼杀了新闻的生命。然而,长时间以来,虚假新闻报道层出  相似文献   

5.
9月16日,有好些家报纸在头版显著地位郑重发表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今天在沪开幕”的消息,有的还用特大字标题,绘声绘色地描述全运会在“节日般的欢乐气氛中”于“今日开幕”,有的报没发开幕消息,但发表了祝贺当天全运会开幕的社论。大概是老天有意要惩罚一下这种“预制”新闻的干法吧,一场大雨降下来,把运动会冲得直到两天后才进行,造成抢发“今日新闻”的报纸“集体失实”,更可怪的是,一些报纸明知16日的报道失误了,可在他  相似文献   

6.
如何杜绝新闻失实,把失实新闻减少到最低限度?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和许多同仁的经验。归结为“八忌”。一忌强扭角度,似是而非。这类失实多见经验新闻。如一个企业效益不错,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报道,生产方面,说由于强化管理,双增双节,使工厂提高了效益;技术方面,说由于狠抓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促进了生产;党委方面,说由于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调动了工人们干劲,带来了好的效益。但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抓住反映事物发展的主流和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材料,迅捷地用文字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报道。新闻事业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事业又是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如果失真,就会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一户姓丁的家里无井,需要经常派一个人外出取水,后来他家打了一口井,这个人就省下来了。丁氏因此对别人讲,‘我家穿了一眼井,得了一个人。’听这话的人却传成‘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消息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君感到奇怪,特地派人查问,才知道原来是省出一个劳力,而不是挖出一个人来。社会发展到今天,‘穿井得人’的传说大概是不攻自破的。但轻信和传播类似传言的现象在  相似文献   

9.
所谓"误导新闻"是指记者依据捕风捉影获取的信息编造出失实新闻,将其见诸媒体,不仅对读者和受众产生误导,还对新闻中写及的个人和单位产生负面影响。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这类新闻。  相似文献   

10.
谈论新闻失实,往往批评记者、通讯员。其实,有些被采访者也有一定的责任。我从采访实践中体会到,由于被采访者的失误,有时也会播下新闻失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会有一些“隐性失实”新闻在各种媒体上“露脸”,直接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从前以为,当编辑,不过是改改错别字标点符号,顶多也就是调整一下段落篇章加个标题什么的。此想法,其实大谬。一名作者,前后两次寄来同一稿件。起先只当是粗心或无意,然细一比较,发觉两次寄来的稿件在描述事件经过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竟有一处重大改动:文中指导员的名字由前次的“张××”变成了“李××”,当然事件发生的明确地点“×连”也就被相应地模糊掉了。据此推测,“李×”肯定不是×连的,作者担心×连见笑便“顾左右而言他”,其用心可谓良苦。然而当编辑的,看着两篇稿件上均赫然盖着红色公章,亦不免吓出一身冷汗。作者…  相似文献   

13.
凌华 《军事记者》2006,(4):40-40
通讯员经过辛勤劳动,把采写的稿件寄出去后,一般只要所写的内容绝对真实,那么以后关心的便是报刊上何时出现自己的大名了。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笔者曾经遇到一件事,至今难忘,现在旧事重提,希望军队广大通讯员从中吸取我的教训。那是1992年9月底,我了解到本单位车队交通安全管理得比较好,从未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于是,我就抓住时机进行采访,写了一篇本单位车队16年无重大事故的消息寄给了当地的一家报纸。当时正值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报社的稿子比较挤,版面相对比较紧些,此稿一时也就没有被刊发。然而,就在稿子寄出半个月后,车队一名年初…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第11期有篇文章:《“集体失实”的教训》。“集体失实”的提法不当。 9月16日,第五届全运会因雨未能如期举行,许多报纸当天都发了开幕消息或社论。细看一下这些消息和文章,基本上都属“预告性”的,上海两报在消息后面还特别注明当天是否能举行开幕式请注意收听电台中午的广播。因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19日,本市一家报纸刊出了题为《春来气候反常小麦春菜受损》的消息,文中称:“开春以来气候反常,给京郊的小麦生长和蔬菜生产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前些日子天气乍暖乍寒,使正处于拔节期的小麦生长不平衡”。事隔23天,本市的另一家报纸则报道《京郊小麦长势良好》。这则消息在揭示小麦长势良好的原因时写道:“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北京市从去年秋种时就注重小麦播种质量”;“去冬今春以来,又连续降了几次雪雨,为冬小麦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经过辛勤劳动,把采写的稿件寄出去以后,一般说,只要所写内容绝对是事实,那么以后关心的便是报刊上何时能出现自己的大名了。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至今难忘1992年9月底我了解到我厂车队交通安全管理较好,而且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于是,我抓住时机深入采访,写了一篇本单位车队16年无重大事故的消息,寄给了《南通大众》  相似文献   

17.
此文无意批评哪一位同志,而是想从新闻实践中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大家从中能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今年三月,本报收到一份来稿:《一个为农民致富尽心尽力的好书店》。再看内容,是讲某县新华书店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蔚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新闻知识》12期发表了张源正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对待新闻失实,只能避免,不能杜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里,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位的,新闻是第二位的。人,只能起报道作用。我认为,在采写中,只要作者观点正确,深入采访,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假货”是不会闯进报面的。记得去年冬天,我得到一条  相似文献   

19.
活跃在基层的通讯员一般被形象地称为“土记者”。“土记者”大多生活在农村,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对农村的发展变化感同身受,稿件如同泥土一样芬芳朴实,因而很受媒体欢迎。但是,随着社会各种思潮影响,某些“土记者”也在悄悄变味,写出的稿件让人将信将疑;有的完全子虚乌有,宣传出去后影响很坏。笔者一次下乡采访,按照“土记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采访对象。一交谈,惊诧不已。“土记者”明明交待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失实是新闻采写的大忌。然而,失实的报道却常见诸于新闻媒介。对于失实报道,常听到人们谴责采写者。实际上,除了采写者应受到谴责外,更应受到谴责的足责任编辑,因为鉴别、核实稿件的真实性,是编辑的主要任务之一。一篇报道,从采访到发表,需要过许多关卡,但最终又是最重要的关卡就是编辑关。可见,根治新闻“失实症”对于责任编辑来说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总结出根治“失实症”的几种技巧:一、逻辑推理法大凡失实的报道都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因此,做为编辑应当养成善于推理的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