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波  灵灵 《出版参考》2005,(4):22-23
日本媒体在ODA问题上不正确的宣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民众相信,20年来日本无偿送给了中国3万亿日元。而实际上这些钱大部分是贷款,而且中国都在按期还款。在近两个月来日本政府官员多次作出可能结束日本政府对华援助(ODA)的暗示之后,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首次对此问题作出了明确表态。在参加东盟首脑会议之前,他在老挝首都万象对随行记者表示,“ODA已经到了该‘毕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日本媒体在ODA问题上不正确的宣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民众相信,20年来日本无偿送给了中国3万亿日元.而实际上这些钱大部分是贷款,而且中国都在按期还款.在近两个月来日本政府官员多次作出可能结束日本政府对华援助(ODP)的暗示之后,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首次对此问题作出了明确表态.在参加东盟首脑会议之前,他在老挝首都万象对随行记者表示,"ODA已经到了该‘毕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曾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打造了双赢的中日经济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结束对华0DA应当可以理解。但是,试图唱衰ODA或利用其施压,只能让本已冷却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小泉推动修宪:日本将拥有自卫军11月22日,日本自民党在建党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正式公布了修宪草案,这意味着一直试图使日本“正常化”的首相小泉,朝他的政治理想又靠近了一步。这是日本对二战后和平宪法的首次修正,新宪法草案由前首相森喜朗负责起草事宜。修正案允许日本可拥有用于自卫的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可以参加国际安全行动,保留了有关天皇是国家象征及放弃战争权的条款。修正案几乎可以肯定会在议会获得通过,日本主要反对党——民主党也对该修宪草案表示支持。小泉一直是日本修宪的推动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小泉派遣了600名日本自卫队的士兵前往伊拉克帮助其战后重建,这是自从1945年以来,日本首次向一个仍然战火弥漫的国家派遣士兵。  相似文献   

5.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6,(6):14-14
双边········中日高层会谈未获进展经过10个小时的对话后,中日两国2月11日在东京结束了两国四个月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但没有获得实质进展。此次会谈的双方主要代表分别是中国副外长戴秉国与日本外交部次官谷内正太郎。会谈所讨论的议题,包括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东海岸外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日本在会谈中寻求重开两国间首脑和外长之间的对话,但由于小泉拒绝承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中方的态度依然强硬。中日之间首次战略对话开始于2005年5月,但自去年10月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已进行过三次的高层会…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4月21日突然参拜靖国神社,并公然表示他“是以首相身份来的”。对比去年8月13日他参拜时在身份问题上的含糊其词,又迈出了一大步。 虽然小泉声称他选择此时参拜是为了避开8月15日这个敏感日子,从而避免外交纠纷,但是,4月21日至4月23日正是日本春祭,小泉在这个日本拜祭先人的重要节日前往靖国神社,其含义一样深远。小泉还借机把“一年一次的参拜”说成是顺理成章,仿佛是首相每年必做的功课,这离右翼一直希望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正常化”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中国和韩国都对小泉的举动提出了正式抗议。  相似文献   

7.
速读     
双边日本解冻对华贷款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6月6日宣布,对2005财政年度(至2006年3月31日)的对华日元贷款解冻,具体数额为740亿日元(6.593亿美元),比前一个财政年度约少100亿日元。近年日本已逐步减少对华贷款,并决定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停止提供新的贷款。日本对华贷款通常在财年初期决定预算,财年结束时公布具体数目。随着两国关系进入低谷,日本今年3月推迟公布贷款数目,直至5月23日,两国外长举行了一年来首次外长级会谈,会谈后日本政府决定解冻对华日元贷款。中国外交部6月6日表态称,日元贷款或两国的资金合作是中日关系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的提问与日本宣传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月17日晚随日本外相访华的日本外务报道官高岛举行的记招待会上,唯一得到提问权的是中国某广播电台的一位女记,她要求高岛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解释,并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祭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报道说,“高岛避重就轻地说:‘我不是首相本人,我不清楚首相的考虑。但小泉首相表示过将重新考虑通过适当形式参拜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9.
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为示抗议,在日本的中国公民冯锦华于14日晚,用红漆在靖国神社侧门的一个石雕底座上喷写了“该死”字样,当场被日本警方以“损害物件罪”拘捕。由于一直在外地出差,我注意到此事已是8月底。从网上的消息来看,这件事在日本华人圈和国内引起极大反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迫于日本的压力,同是轴心同盟国的德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不得不中止.1937年8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不久,苏联就向中国提供了大批军火,并派遣志愿空军人员来华作战.次年6月,27名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抵达中国,以帮助抵御日本的侵略与扩张.应该肯定,在德国军事顾问即将从中国撤出,中国抗战最孤立、最危险的阶段,苏联对华军援真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1.
提到二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美国对华经济和军事援助.实际战时中美两国间还蜿蜒着一条鲜为人知的文化交流纽带.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文化援助计划,其中的子计划之一便是邀请中国学者赴美考察.中国陆续派出四批学者赴美考察,皆取得显著的成就.纵观中美文化关系史上的人员交流,不同的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本文将综合分析1943-1946年赴美考察的四批学者,探究战时美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小泉是日本自1945年来执政最长时间的首相。但此时,曾经以高支持率自夸的“小泉热”出现了阴影  相似文献   

13.
在发生了侵华日军残留毒气伤人事件之后,小泉内阁的部分阁员和一些国会议员再次于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纪念日——参拜了靖国神社。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予以谴责。 历史问题是横在中日之间解不开的结,中国一直要求日本正确地对待历史,却一直不能得到满意的回应。显然,日本对“正确”的理解与我们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程刚 《航空档案》2005,(3):21-2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在安全、领土、海洋权益和经济援助等一系列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新《日美安保共同声明》带来的震荡还未平息,3月2日,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在准备提交国会的《资源勘测限制法案》中,明确表示要对在东海专属经济区进行海洋资源勘察或从事海洋科学考察的中国船舶动武,引起了中方的极大关注。对此,有日本专家称,日本近期的一系列举动不仅让周边国家普遍感到不安,还表明这个曾经在亚太许多地区点燃战火的国家正在进入新一轮膨胀期。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咨询机构“安全保障和防卫能力恳谈会”就今后日本防卫整备状况提交了《未来的安全保障和防卫视野》报告。其中建议多项日本安保重大方针转变,例如设立多机能弹性防卫部队、建立自卫队海外派遣的永久法源、对美国放松武器禁输原则等。小泉接受报告书时表示,政府将参考此报告书,在11月末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可以说,该报告就是本次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修正案的主要蓝图。  相似文献   

16.
惠普公司停止生产最后一代笔式绘图仪惠普公司于1995年6月宣布:自1995年7月1日起,它将停止生产其最后一代大幅面笔式绘图仪──DraftProPlus绘图仪,喷墨技术的应用宣告了笔式绘图仪时代的结束。自1958年以来,惠普公司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6,(30):10-1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8月4日透露,目前春晓油气田一期工程已经全面进入开发生产阶段。 日本方面表示,如果情况属实将要求中国政府停止,否则也将在该区域开始试验性开采。  相似文献   

18.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把加紧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掠夺作为摆脱危机的手段,中国也就成了他们控制掠夺的重要对象。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商品倾销更加猛烈,致使中国的进口货物剧增,出口货值大减,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1931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为81641亿元,创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入超最高纪录。日本、美国和英国的商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英国这个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在对华贸易中名列第一的国家,虽然早已失去了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英国趁中日贸易大幅度…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文摘》5月13日刊登题为《中国记者的提问与日本宣传的效应》的评论说,在4月17日晚随日本外相访华的日本外务报道官高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某广播电台一位女记者要求高岛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解释,并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参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对此,《学习时报》刊登肖荣的文章指出,中国女记者提问中举例失当。文章说,中国和亚洲人民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因为靖国神社供奉着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上,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应邀访华的壮举,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8年后,这一当初不为许多中国人理解的举动,已经显示了它的价值所在:当年到中国访问的青年,已经成长为日本朝野对华友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