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笔者认为:爱是第一需要。想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先要学生喜爱学习。怎样才能让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对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尝试把律动、活动、游戏有机地引入小学低数课堂,使教材在趋于活泼、富有趣味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并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这种引导学生“自悟自得”的教学策略,正是我国语文素质教育传统之精华。所谓“自悟自得”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某只做个引路的人。”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地切身感悟,主动地学习知识。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新知构建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  相似文献   

3.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课程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学习也不再是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悟”会的。因此,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等活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促使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故乡小院     
东西方教育的最大的不同是东方教育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师道尊严”,“西方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本位,上课完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主,也即建构主义。它强调学习不是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灌输的对象,而是建构知识的主体: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想清楚的,不是讲清楚的。那么,教师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施继明 《四川教育》2001,(12):29-29
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过程,是他们科学实践、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志趣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小,教师应采用学生自我学习的探究策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牛主动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上动获取知识,促进自己的主动发展。 一、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课本,会读书就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帅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他们读书,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本内容,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材每道例题的后面,都有“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论专家指出: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现代教学论则是让学生会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强调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对人才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课改力度必须加大,使人类所获取的知识能合理运用于实践中。因此,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过程”一词,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重现过程,同时要强调教师主动参与“过程”。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才显得生机勃勃,灵活自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会有感官、心理、情感上的多种体验,而知识的再现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何种问题,怎样解决。这样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钱守旺 《云南教育》2005,(13):10-11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学”的研究,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是一种对文化历史主动进行“文化继承”的行为,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继承文化”,从而实现知识结构的变革和重组,一直是教师探究的主题.文章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教学设计为例,精心预设,科学串联,通过细节对比,合理辨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为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确保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体会数学探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振铎 《湖南教育》2002,(12):42-42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个体首创过程,把运用知识过程设计成创新应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首创”、“发现”、“迁移”的体验。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使学科创造性教学的课堂结构有了基本保证。首创性的学习。首创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这种学习与传统承传式学习的差别在于———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首创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或研究),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类似科学家发现的那种体验。尽管学生探究的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不仅只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它更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课堂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技能,它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而“目标——自学”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而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  相似文献   

18.
邓厚波 《广西教育》2013,(34):75-76
在保留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新的数学教学观突出了过程性的要求,包含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对学习过程的描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对“过程化”的实践探索,纠正过于注重结果的倾向,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分析、归纳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获得发展和提升,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主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备课中认真组织好材料,并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认识过程,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或几种结构的重新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通过近几年的实验,我总结出如下几种“主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1.概念课型:2.定理(公式)课型:3.复习(小结)课型:总的来说,“主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以下几点:(1)教学模式从问题开始。教…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面对新课程笔者有四点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