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78):23-24
我国在20世纪中期就高喊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早在1955年,我国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几十年来,仅国家层面已发布了9道"减负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然而,减负口号高喊了几十年,成效却并不明显,许多地区小学生课余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启动了"减负万里行"活动,北京、浙江、吉林等地也再次打响了"减负"攻坚战。北京市教委还专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出台了八条具体的减负措施(以下简称"京八条")。接着,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试图通过这些减负措施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减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立美 《教育》2013,(25):5
22日,教育部就学生减负出台"十项军规"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内容包括:小学阶段取消书面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一年级入学后要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或加快教学进度;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等。(8月23日《京华时报》)近20年来,教育界呼吁最多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减负",给广大中小学生减负,还一个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教育部出台的这个学生减负"十项军规",从内容上  相似文献   

4.
赵冰聪  张婧 《考试周刊》2014,(93):185-186
随着2013年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经多次修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各地小学不断深化改革,严格落实规定要求,"减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规定的实施并没有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各种课外班依旧火爆,不少学生迫于考试和升学压力,在寒暑假、双休日甚至每天放学之后依旧非常忙碌,进行着各类校外辅导班的学习。"减负"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方面阻力,如何在多方受阻的情况下推行"减负",值得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5.
刘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18-219
2013年8月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学"减负"就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小学生负担过重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基于《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出发,对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提高认识 ,以评导向。“减负”一直是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刚刚跨入 2 0 0 0年的时候 ,教育部就召开“减负”工作电视会议 ,并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这次《紧急通知》把“减负”工作提到了树立政府形象和教育形象 ,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增强我国在 2 1世纪的竞争力的高度。“减负”工作可谓事关重大 ,刻不容缓。然而 ,时过几月 ,该项工作进展如何呢 ?笔者注意到 ,《紧急通知》发出后 ,“减负”工作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并非不折不扣 ,扎扎实实。有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就要截止了。近一周时间来,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的"学生减负"话题关注度颇高。(8月28日中新网)笔者认为,小学生减负喊了很多年,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让人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尤其是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一至三年级  相似文献   

8.
朱颜 《文教资料》2012,(16):166-167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领域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多次下发"减负令",各地也采取各种"减负"措施,但收效甚微。本文针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提出若干"减负"建议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9.
张立美 《教育》2013,(10):5
今年9月的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给学生减负,新教材删除了不符合所处学段学生学习的"超标"内容。在全国两会召开前,教育部已经启动实施了第二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审查工作。(3月13日《北京晨报》)不可否认,现在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确实比较大,学业负担比较重,已经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要让孩子们享有一个快乐童年,就必须切实给孩子们减负,其实也是给广大教师减负。而删除教材中超标准的内容,给教材"减负",从表面上看,此举确实可以能够直接减轻学生负担,因为直接让孩子学习的课本内容和知识变少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推行,人们就会提起"减负"。说起"减负",家长和学生的反应就大了,学生的负担是"不减反增"。有的说:"孩子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10点多,除了吃饭的时候离开书桌,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作业;"有的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完全没必要,比如默写古诗错  相似文献   

11.
今年秋,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就小学生入学、编班、教学、作业等十个方面对小学生减负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是学校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部2013年6月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如,在作业方面,小学不留书面式  相似文献   

13.
8月21日,教育部首次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社会意见,规定中提出的小学不留作业一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引起争议。征求意见的8天时间里,教育部共收到了近6000条正式反馈意见。9月5日,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进行修改后第二次向社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18日。其中,小学不留作业修改为一至三年级不留作业,四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同时,四年级以上每学期一次的全校统考中不再有英语科目。面对所谓"史上最严减负新规",教育界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艰难的减负     
宋亮 《教育》2013,(28):19-20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小学生作业负担一直很重,1955年以来的一系列有关减负的历史文件就是最好的证明。2013年,教育部再次下决心减负,推出《中小学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的首个结果,就是把《规定》中的"小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改为中高年级控量少留。从中小学58年减负不成,到"不留作业"尚未出台即夭折,折射出中小学减负之难。《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往减负失败,在于就减负谈减负,视野太狭窄。减负要成功,必须在更大的系统性改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对于"减负"政策取得的效果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减负"政策呢?本文从"减负"政策的背景、效果、改进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日,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减负"十条规定引起社会很大关注: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零起点"教学、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一系列措施让社会各界充满期待。但在家长、老师和学校各方看来,减负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月25日《新京报》)对于此次"史上最严减负新规",舆论的普遍评价是善意无可厚非,只是认为操作实有困难,效果难免"一阵风"。毕竟,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体制根基尚未改变的语境下,单靠减负令单兵突进,难免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必须有配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可以说是一种"顽症",它严重地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减负"势在必行.但是,"减负"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切不可简单从事,应在消除误区上下功夫,在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上费心思.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3,(10):7-7
2013年8月以来.教育部两次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折射出对学生学习负担的高度重视。“减负”虽是一个系统过程.但是学校是“减负”的主战场.教师是“减负”的主力军。每位教育人的“减负”微行动.足以汇聚成为“减负”大智慧.为孩子们和教师自身留下诸多幸福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河北教育》2014,(1):12-13
【本期话题】 2013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8月,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10月,教育部发出《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督查情况的通报》,通报批评了一些学校存在作业量大、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深圳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指导意见》,这对于从事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群体,应该不陌生。网上搜查有关教育减负的大事记,发现"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建国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2004年教育部又发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是50多年来,教育部第六个减负文件。"随后各省市区也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