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0年7月7日,在英国苏塞克斯柯南·道尔的家,英国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同他的创作者———柯南·道尔——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对于他的许多读者和崇拜者来说,所有侦探小说里最著名的大侦探似乎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许多人认为,福尔摩斯是根据爱丁堡的约瑟夫·贝尔博士创造的,这或许是真的。然而,毫无疑问,真正的福尔摩斯就是柯南·道尔爵士本人。柯南·道尔有着不平凡的多彩生活——他即是个学生、物理学家、作者、而且还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知道他一直是以私人侦探身份出现的。他坚持正义,鞭挞邪恶,寻求真理,敢于揭露官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2.
10年前,中国美术馆获得国际名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夫妇价值数千万美元艺术品的无偿捐赠,这是中国首次接受的如此大规模的外国艺术品捐赠,这一捐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美术馆的外国藏品。从学术角度讲,无论对于当代艺术史的研究,还是了解、交流和借鉴当代中西方艺术家的创作,均具无法替代的意义。路德维希教授认为,艺术交流决不是单行道,他始终强调用艺术弥补信息的空白,并超越国家制度和宗教信仰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做出贡献。路德维希的捐赠标志着中西方艺术交流的高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罗开玉  李希勇 《寻根》2004,(4):53-58
2003年9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隆重纪念建庙1780年。辽宁营口市李希勇自驾车2300公里赶到成都,在庆典大会上向博物馆捐赠了他研制的诸葛连弩。这是否就是诸葛亮研制的连弩呢?本文试图对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作一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洱 《东方文化》2000,(5):114-116
1996年初,一个朋友问我对一个张姓作家作品的看法。朋友是个批评家,对张的作品耳熟能详。张当时的一部歌颂穷人心灵美的作品正畅销全国。当然,他在歌颂穷人心灵美的同时,也歌颂了自己的心灵美。朋友的态度很诚恳,我的态度也不由得诚恳了起来。我说,对张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道德优势,我感到很奇怪。他非要让你感到,他是对的,你是错的,如果你想改邪归正,你一定得按照他说的办法来做,否则,你就等着下地狱吧。朋友通过厚厚的镜片望着我,我也就继续说了下去。我说,张提出的为穷人写作的观点,也让我感到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5.
一个河北冀州的农家子弟“北漂”当学徒,从精明的古董商成长为文博大家。他自奉甚俭却有今人不能想象的慷慨——敞开自己所有收藏让国家“看上什么就挑什么”,几千件宝物捐赠故宫。工作人员为捐赠文物登记造册就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捐赠文物中有25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6.
从事慈善事业当然都是自愿的,没人会强迫你。但在美国,这一公益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传统,以至那些声名显赫、家财万贯的富人如果不捐出一些钱从事慈善事业或捐出的款额没有达到一定比例是要受到人们批评的。不久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因为向慈善事业捐款的比例只占其财富的很小一部分而遭到人们的指责,尽管盖茨所捐赠数额已上千万美元了,但比起他近200亿的总资产,这仍然是少得可怜。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慈善家贝林的总资产不过五亿,最近却向华盛顿的史密斯博物馆捐赠了8000万美元,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包括《华盛顿邮报》、《…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帝俄法院一位默默无闻的民事执行官列别捷夫为使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正式取得一所房子和位于哈莫夫尼基街一区的一块地皮的所有权办理手续,收到了十七个卢布,在一张收据上签了名。列别捷夫可曾料到,百年之后,这张有他签名的业已发黄的印花纸竟出现在作  相似文献   

8.
普通市民在街头随便花10元钱从他们手上买一张“大片”,就可以先睹为快(虽说看的是“枪”版)而不用花30元钱去电影院,这似乎是又省钱又看了“大片”的好事,然而他绝对不会去考虑,他的行为将使得不少电影公司不得不放弃上映计划,数家正版厂商在生存与灭亡的边际徘徊,并最终将决定他是否还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电影——盗版的猖獗使得制作成本抬高。投资难以收回,导演和制片商们只能束手无策,望洋兴叹。盗版的猖獗横行,已使中国音像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9.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0.
听涛爱琴海     
今天,一个名叫潘纳尤迪斯-特拉努里斯的希腊作家,带着他的一部名为《在砖窑的那段日子一牛角村》的小说来到中国,就像爱琴海畔激起的涛声,为中国读打开了一扇了解当代希腊学的窗子。《在砖窑的那段日子-牛角村》中版日前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与新书发布会同时,特拉努里斯还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捐赠了价值5万元人民币的书籍和音像资料。[编按]  相似文献   

11.
陶文瑜 《寻根》2003,(4):128-136
1953年的一天,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俞平伯走进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接待他的是当时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谢孝思。俞平伯紧握着谢孝思的手说道,我久居北京,愿将曾祖创建的曲园包括宅舍、家具、图书和木刻书板一并捐赠给政府。  相似文献   

12.
断域     
(一) 青年教师张一弓对数字的着魔使他出了名.还在读中学时,数学教师只要求把圆周率记到第六位,张一弓漫不经心的计算使他一下就记到第二十九位.第二节课数学教师提问,张一弓使全班同学和数学教师都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13.
在仰光市的繁华地区,有一处专门提供画家们展示风采的地方,名叫“人间画廊”。1995年10月10日至19日缅甸画家吴佐温在此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展出大小作品共121幅,其中有大张水彩画(15×20英寸)29幅,中型水彩画(12×18英寸)26幅,小张画(10×15英寸)66幅。吴佐温是一位憨厚、朴实、不善言谈的艺术家。然而对待艺术,他却是十分敬业、勤奋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上的完美,要求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为了学习和吸收国外绘画艺术,提高自己的技艺,他曾于1964年到中国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一年中文,然后转到中国美术最高…  相似文献   

14.
境界(十题)     
痴情 我刚走到滨河公园的凉亭,就听见有人喊我.我举目一望,那儿全是像我一样的老头儿.我正欲往前走,又有人喊我:老兄!我止步一看,喊我的人,是文友老孙.于是,我朝他走去. 好久不见老孙了,半年前,他正在家里伏案写作,突然,头一歪,滑下地.少时,他醒过来,连忙给儿子打电话.没多会,儿子赶到,急忙送他去医院.医生说,老孙轻度脑溢血,得住院治疗.于是,在医院留医10日,才出院回家.出院时,医生说,要注意休息,不能太累,近期,最好别写文章;不能做剧烈运动,只能散步.老孙家就在滨河公园附近,每天,他都到滨海公园待一会,晒晒太阳.好长时间,没动笔.  相似文献   

15.
投入百分百     
几年前,我收到一张充满浪漫气息的贺年卡,上面有一幅图画:一对夫妇边开车、边在驾驶室里热吻。旁边还写了一句话:“如果你在接吻的同时还能安全地驾驶,那么你肯定没有全心全意地吻你的妻子。”  相似文献   

16.
据一份杂志报道,世界第一位集邮家是一位名叫奥古斯特·莫辛的法国刻版师。当邮票在1840年首次问世时,莫辛就请自己的亲友把他们收到的信件上的邮票送给他。他收集了十五年邮票,后来得了肺病,不得不把自己的收藏品卖掉来换取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接受了第2批工艺美术大师捐赠的作品,共有19位大师和工艺美术工作者向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捐赠了22件(套)优秀作品。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于7月10日举行了工艺美术大师捐赠作品颁证仪式。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朱惠卿、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颁证仪式。此次捐赠发起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陶昌鹏代表丁艺美术大师作了发言。这些捐赠的作品是:丁伟呜的砚刻《桃核砚》、陶昌鹏的砚刻《叶落归根砚》、石雕《知足常乐壶》、李铁民的砚刻《芭蕉砚》、韩国荣的紫檀木雕《紫竹般若观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市民政局、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上海高校积极推广慈善爱心屋助学模式。已有10所高校陆续建立了慈善爱心屋,并成立了上海教育后勤慈善工作站。慈善爱心屋依托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募集师生、社会捐赠的物资、现金和其他可利用资源,开展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仅2008年,上海高校慈善爱心屋共收到捐赠旧物资115686件,新物资131532件,受助学生达12427人次。在为贫困生提供实实在在帮助的同时,爱心屋更注重对贫困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慈善爱心事业和帮困助学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各种勤工助学岗位上锻炼能力、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20.
晚霞     
阮镇 《大理文化》2013,(10):20-35
一唢呐王一进到画家的卧室,就闻到了淡雅的清香。"女人的卧室就是特别,"他想。床头柜上摆放着一对男女接吻的小瓷人,他感到很新鲜,捧在手里把玩了一番。"老女人还摆这玩意,嘻嘻。"他放下接吻的小瓷人,拿起旁边的小相框,仔细地端详照片上的一对青年男女。那是一张半身照,那年轻女子就是阿满的外婆,瓜子脸,长发辫,一对浅浅的酒窝。那年轻男子就是花花的爸爸,长得也帅气。可惜英年早逝,无福享受这美好时光。"她还有这么一张照片摆着,我连这么一张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