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所创制,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养生方法之一,它最初的套路是由模仿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的神态、动作和生活习性组编而成,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所赞扬。对于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中国,"五禽戏"的功能应该运用怎样的表现形式,这些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发展需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阐述"五禽戏"的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分别是养生健身、健心减压、美体塑形、体验传统、维护生态平衡这五个功能。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体育生态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生态体育几大构成要素,传统养生文化同现代体育生态观的融合是现代体育和谐与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把体育生态理念推向社会,进而演变成人们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3.
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现代人的健身、修心养性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文章从太极拳对练习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在现代养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契合点:遵循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陈樨 《精武》2012,(31):76-78
中华传统养生思想,是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糅合道家、儒家等诸多哲学思想演变而来,其学说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追求人与外物、心灵的协调一致,最终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以人文哲学为基础的养生思想,当前重新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中华传统养生思想加以梳理,总结出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规律和做法,借此与现代高校体育相参照,以期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完善做出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广西传统民俗体育在形式上符合"亲近自然、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原则,在精神上符合"自然、和谐"的养生理念.用养生健身理念引导广西传统民俗体育向现代转化,并以产业开发来引导广西养生健身文化的科学发展,可以促进广西经济朝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深刻烙印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整体意识'阴阳'和'气'等普遍和谐价值观念,实现传统养生和拳术的和谐统一。人常练太极拳能体悟诸多和谐因素,促进人的心灵趋向美、善,达到与人、社会、自然友善和谐共处。在人类倡导维护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主题下,习练太极拳对构建和谐社会、人类绿色有机生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养生文化的异化与体育价值观的时代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养生文化和体育价值后认为,养生和体育都是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养生本质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养生文化的异化现象,对体育价值的辩证思考有助于形成与时俱进的体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时代化转变和养生文化的精髓共同主导现代人的整体健康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亮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6):488-489
探讨传统养生观和现代健身观的联系,指出养生观与健身观的身心观、人文观、和谐观。  相似文献   

11.
杨永 《精武》2013,(23):91-91,93
2011年2月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本文从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出发,就《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对体育教学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的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了探讨,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建议。研究表明:新时期武术和谐观蕴含了四个方面,武术的和谐之美是"和谐真"、"和谐善""、和谐美"的统一体,这种美是在人的体悟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拳理深邃精密,技法独具风格。文章以太极拳拳理为指导,对太极拳运动“三层九级制”习练标准、方法及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练习法则,即:“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从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妍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123-12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的完善与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新旧《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为学生、家长、教师更好的解读最新《标准》内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论奥林匹克思想内涵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思想内涵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间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如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与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都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奥林匹克运动对和平的追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贵和谐,尚中道”均蕴含着和谐思想;保护环境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支柱之一,“绿色奥运”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同样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诸多相通之处是二者对接、交融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种对接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乔超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15-16,8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这一社会现象。分析了观众在明知电影功夫是虚幻的武术时,却依然对功夫电影趋之若鹜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功夫电影提供了展示功夫能力的幻想,使“本我”得到释放与心灵得到满足。“我能”在现实世界中受到限制,却在功夫电影世界中得到完美展示。  相似文献   

17.
"傩舞"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百姓用以"驱逐四方疫鬼"的一种仪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傩舞增加了许多娱乐的成分,其舞步许多都能与现代舞曲的节奏合拍。研究发现,如独舞《开天辟地》,可以用迪斯科伴奏到底;《后羿射日》是双人舞,可以用伦巴和探戈音乐伴奏始终;又如《八仙上寿》,则是迪斯科、伦巴、慢四、探戈、华尔兹舞等舞步之大成,头、手、足、臀、腰配合默契,随着"嘭嚓嚓"的不断变化,时而狂热、时而深情、时而奔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不同的是配舞的音乐,现代舞是"嘭嚓嚓",傩舞用是"咚咚锵",然而节拍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傩舞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傩舞"能使家庭和睦、邻居团结,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永琦 《精武》2012,(16):55-55,57
通过研究作为青少年健康促进主要手段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吴江市松陵镇中学开展情况,发现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在吴江市松陵填中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专家探讨栽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阳光体育运动”在成填学校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可以为我填体育课程改革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国古典哲学、养生学视角着手,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阐述讨论九种代表性"天人合一"思想观,以及传统体育养生学视角下的"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认为,荀子的"天人相交"说更符合现代的切实境况,必须承认"天"的运行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人"具有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才能在人体内环境及人与外界自然两方面皆达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0.
不同身体文化的区别虽然是由于彼此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但是这些区别的最终呈现者却是身体技术。而劲力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身体技术动作的标识,不同的劲法是武术各个拳种风格的区别所在。文章在参阅大量文献后指出,形意拳的劲力步骤分为:一明、二暗、三化,即炼精化气层面的明劲、炼气化神层面的暗劲、炼神还虚层面的化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