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朝是武举制度的发展时期,武科举在这一时期形成规范化的选拔制度.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宋代武科举的兴衰历史进行梳理,旨在研究宋代武举的兴衰对当时武术发展的影响,为今后深入探讨武术与武科举之间的关系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教法格"出现于宋代,是军事人才选拔、军事兵器规定,军队训练规章,将领晋升等统一明确的制度,该制度规范、系统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的完善和战士的武艺的提高,深刻影响了民间武艺的发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教法格并图像》、《武举条例》、《在京校试诸军技艺格》等武学书籍以及军事制度都可统称为教法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教法格形成背景的同时,分析出教法格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对宋朝的武术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对十八般武艺的由来、发展、具体内容及其特点进行解读,有助于人们系统了解十八般武艺的发展史。兵器的不断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时代写照,对十八般武艺进行解读,有利于武术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武术学人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F0002-F0002
蔡宝忠(1959—)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汉族,内蒙古平 庄人.自幼飞武,擅于书画.1982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曾先后在朝阳凌源师范学校、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沈阳体育学院任教,工作期间就读于沈阳体育学院国内访问学班和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现为武术七段,中国体育学会、武术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武术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对武术档案的深入研究是武术史研究的一个的新领域,对武术史研究在现阶段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突破目前武术史研究的范围,提高武术史研究的水准。进而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志钧 《武当》2003,(3):29-31
一、是个人攻讦,还是原则性争论 2001年《武当》7、9两期连续刊载周伟良先生的文章“这是学术讨论吗?——简析于志钧对拙著的三篇评论文章”,说我对周先生的文章“断章取义”,“撒泼中伤”。周先生把关于中国武  相似文献   

8.
非遗与文创的结合是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路径,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必然趋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常十八般武艺”,在传承与保护中,是否适用、如何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该文通过梳理非遗文创发展现状,并对“五常十八般武艺”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融合进行可行性分析,探寻融合的对策,以期为“五常十八般武艺”的传承与保护路径提供新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史料的规范运用,是保证武术史学研究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具有知易行难的特点。为呼吁学界重视对史料的规范运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史料考辨和史料解读两个方面,对既往“宋代禁止民间习武”论述中的史料运用情况进行再审视,指出其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失范问题,为宋代政府对待民间习武态度寻求一种合理解释。研究认为,失范问题主要包括:(1)不重视史料考辨,将禁止民间持有兵器的史料错误理解为禁止民间习武的证据;(2)缺乏历史语境还原,忽视各类“禁武”诏令背后所隐含的流氓、盗匪等群体“以武犯禁”的史实;(3)违背客观性原则,对宋代城市武艺结社、乡兵保甲等反驳证据进行选择性忽视。研究结论:宋代并不干预普通民众为防身自卫、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习武行为,其禁止的是部分群体或组织“以武犯禁”,妨碍社会秩序的习武行为。封建政权虽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但保护社会不致在无休止的斗争中陷于毁灭也是其重要功能。当流氓、盗匪等群体“以武犯禁”,妨碍社会秩序时,无论何种性质的政权均有对其进行管制的权利和资格。  相似文献   

10.
战争兵器与武术器械曾有过水乳交融的历史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兵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武术器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最终结果是:武术器械脱离了战争兵器,走上了全民健身的发展轨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创立武举制度,鼓励民间习武,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武则天本人是否习武?喜欢参与什么样的体育项目?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举制创立者武则天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记载和前人的研究进行考辨。认为,武则天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这一设想具有合理性,但是就作者当前查阅到的关于武则天体育参与的观点而言,缺乏有力证据,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武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混乱的原因以及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出路,提出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应有的发展方向,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光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30-32,112
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宋代民间体育活动的动因,探究了宋代民间体育休闲文化的内容,指出宋代民间体育文化与当时经济、民俗文化发展相适应,具有自然朴素、大方适当的独特个性,已成为传统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世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武举制度虽然较前朝完善,但宋代武举几经兴废,异化现象非常严重,具体表现为:宋代武举"以文制武"、"将从中御",武学是武举的附庸,武举录取人数太少,武学规模太小、武将官员补充、晋升不以武举科考为主等,宋代武举异化原因有显性原因与隐性原因两种,文章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宋代武举异化及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宋王朝革故鼎新,发展教育,蹴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蓬勃起来,由古代为军事服务的一种手段转变成为社会不同阶层服务的娱乐形式。认为宋代蹴鞠具有服务于不同阶层的社会性,反映了社会现状,女子蹴鞠也得到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我国武术运动与理论创作的全新时期,尤其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明发达,稳定的外交往来局面更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创造了十分可靠的内部环境。目前,我国在全力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同时,关注群众武术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群众武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出促进我国群众武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