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共对话理论发展的谱系来看,自古希腊以来,关于对话和协商的研究便是许多经典政治哲学家讨论的主题.近10年来,由于社会治理实践层面的需要,国外学者在一个新的层面对公共对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主题涉及到公共对话的形成、公共对话的理论基础、公共对话的意涵和公共对话的合法性维度等.在实践层面,公共对话被成功地运用于教育、环保、科技政策和社区治理等公共管理领域.当然,一些现实的理性主义者也批评了公共对话在公共领域,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政策领域运用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问题成为近两年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批评活动可以成为团结公众的中介,合理地进行对话交往的批评可以内在地形塑公众参与社会文化议题的讨论方式。在当今我国学界倡导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批评家应具备艺术素养、智性素养以及精神素养,具有对话、建构和流传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公共外交研究从二战期间就开始兴起,自从"9.11"事件以来,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学者和各国政府重视。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与外国民众的沟通,作为一种外交形态,随着公众参与的增多,它在外交行为中日趋重要。公共外交可以被分为独白模式,对话模式和合作模式。对话,作为实现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可行性和意义一直在研究领域存在争议。一方面,对话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国际对话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相互理解并避免和纠正文化误解。另一方面,以对话为基础的公共外交存在局限性。对话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能取得最大效果。总的来说,对话是公共外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公共外交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改进对话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对冰心的问题小说在中国现代社会化建设的作用进行评估的问题。作认为这些小说的公共性在本方面的成因主要在于学语言的独特性、对比和对话结构以及对其他类的吸收利用。这些本特征吸引读积极参与讨论,围绕这些小说形成的公共领域也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学公共领域特指"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是这个领域的活动主体。哈贝马斯运用文学这种话语体系在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来阐述他的交往理性概念,他指出文学活动具备独特的审美中介作用,能够使得主体获得良好的交往空间进而实现主体性,但是由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又导致这种对话丧失了存在的现实土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在挑战中应运而生。从意识到“变”的必要性到致力于变革技术,从主张变法到主张变体,从制度革新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变,近代中国公共领域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虽然近代中国公共领域有着某些先天不足,但它对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哈贝马斯以公共领域作为理论基点,通过研究公共领域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联,去构建合理的社会发展公共理论体系。通过解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语境,审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校空间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纯粹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显然,基于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学校空间并非纯粹的“公共领域”,因为它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只具备有限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因此,我们只能把学校空间视为“准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纯公共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学校生活空间需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公共领域属性,发展和完善自由、平等、协商对话以及理性批判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品德以及公共行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与政体及权利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同时,公共艺术又是公共文化精神的凝聚与显现。公共艺术应当作为政府、民众与艺术创作群体之间对话、交流与合作的开放性领域,表现出与现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生态环境相和谐发展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特征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随着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成长起来。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感,与现实政治过程的互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国家的主导作用明显。从发展前景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独立性会增强,并会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同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会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的勃兴让日渐武微的公共领域理论又重回大众视野,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很多人认为网络为公共领域的重建提供了契机,是中国建构公共领域的曙光.不能否认的是,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在结构上对大众主导的公共领域具有优越性,但是媒体只是构建公共领域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能决定公共领域发展的进程,网络媒体更不是公共领域的"救世主".中国建构公共领域面临着政治权力的介入、商业利益的挤压、公众民主监督意识不高等问题,因此互联网是一个未完成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中国报道歪曲了中国形象。关注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改正与建设,在媒体报道的公共空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有益于建构起一个合理进步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以央视《面对面》节目为例,论述电视公共领域在网络时空下的结构转型特点:对话形式从传统的"在场的对话",转变为"在场的对话"与"不在场对话"的断片式接续;对话者除了权威独白的代表,还增加了散在"回嘴"的大众们;对话机制从利益集团方便地制造"伪共识",转变为利益集团的代表与公众在公共性话题上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条件下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一部分人开始认为网络媒体是中国建构公共领域的曙光。实际上,媒体只是构建公共领域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能决定公共领域发展的进程,网络媒体更不是公共领域的“救世主”。要在中国建构公共领域面临着很多困难:国家与社会严重重叠、公众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媒体管理机制僵化,短期内公共领域不会在中国形成。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建立在面对面交流的共同活动中,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大众文化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阶级和阶层、性别和年龄的共享文化。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取消的只是具有有限空间的公共领域,而建立的则是更为广大和开放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是一种由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目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已经进入了协商民主的主流话语阶段。相较于竞争性的选举民主,中国的执政者在价值偏好上更容易接受非竞争性的协商民主。当前中国的公共协商模式主要是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协商,虽然它契合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价值,但是离规范化的的协商民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公共协商的前景就是要从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式协商走向公民主导的对话式协商。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理论是在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解释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历史学家便将其引入中国问题研究,在伴随争议的同时为研究中国社会演进开辟了新的指向,提供了更加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本文从国内外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入手,并进一步从公共空间、社团组织、公共传媒三方面对中国近代"公共领域"进行了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开始兴起并逐渐影响社会各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从高校教师评价的视角分析新公共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对其实际效果进行反思,以期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具科学性,推动高等学校管理实践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的虚拟转型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使虚拟公共领域超越了中国现实公共领域的发展困境。虚拟公共领域不仅具有平等、开放、低廉的特征和批判的精神,还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及高技术性,实现了对现实公共领域本质的超越。但我国虚拟公共领域的发育仍然有待于政府、社会及民众三方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注重平等对话,强调理性批判,是国家和市民之间的对话空间。本文将公共空间概念与理论引入比较教育学,剖析构建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理架构比较教育学的公共空间,为实现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