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在展现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挖掘出了隐藏于苦难背后的复杂人性,透视出作家对笔下人物的同情和对底层人生存命运的关注。田耳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再现真实的底层生活,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将对不幸者的怜悯与拯救作为自己创作的使命,传达出作家崇高的文学理想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文学大师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在人生哲理以及人类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上体现着自己深度的人文关怀。在其早期"战争与人民"小说中,他将视角伸向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与挣扎;工业—消费时期,常常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环境,尤其是底层人物的生命本真现象的密切关注,并将关注的目光从物质环境延伸到生态环境;在存在论意义上,卡尔维诺一直追求现代人的完整性,晚年之作更是概括性地总结了整个人类面对存在的永恒性困惑。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善于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她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对普通人的极尽描写中,从性格上的不彻底和情欲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挖掘出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小说中,次要人物与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都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次要人物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但是在小说类文本教学中,因为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着墨不多,存在感不足,作者描写次要人物的文字零散而且不集中,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聚光灯"对准了浓墨重彩、性格丰满典型的主要人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角度赏析郁达夫的作品很容易发现一系列的"孤独"形象,作者在环境、人物、氛围以及为数不多的情节中,都着力描写自我在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投射,小说作品中所存在的所有物品也都为孤立自我而存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简称《春》)创作于1923年,这一时期郁达夫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分子,已经广泛地接触到社会改良的革命思想,创作思路也逐渐扩大到社会底层人民,从狭小的知识分子"顾影自怜"体现出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但作品本身并没有过分渲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人物命运,而是一贯延续了郁达夫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通过一个人的孤独来渲染社会的风貌,通过另一个人(陈二妹)的言行表达底层人民的苦难、抗争、呐喊。本文以下通过对《春》中孤独者形象的分析,解读郁达夫作品特有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征途(英文)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将西方世界塑造成一个后启示时代(人类经历了大灾难后的世界,post-apocalyptic one)。没有法制的地带常常滋生暴力(engender violence),但在这里一场核子大屠杀(a nuclear holocaust)几乎将一切化为灰烬,只剩下几个可怜的灵魂等待着悲惨的命运。主要人物是一对父子,讲述了他们如何抗争命运的不幸,努力避免"坏家伙"的生存技巧,做着人性最后的挣扎。虽然是恐怖小说,但温情描写仍不乏见于字里行间,细节刻画的微妙作用从以下这段文字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无名的裘德》中的主要人物在新旧思想冲突和工农业发展脱节的社会背景下,饱受挫折与磨难,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作品中最为悲情的一部。哈代描写人物挫折反应的形成和不同表现,艺术地再现了底层阶级人民生存斗争的艰难处境。人物欲求受阻时的应激状态,能集中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变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反抗,伟大而悲壮,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学批评方式中潜在着一种思维倾向,即向社会寻找原因:认为在旧的社会制度没有被彻底推翻以前,在妇女没有取得在政治经济上和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以前,妇女想要以个人奋斗冲出家庭及社会去追求幸福和自由,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认为探讨人物悲剧命运,不应仅仅归咎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品中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一定的时空构成了一定的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物情感、性格、命运以及情节发展变化密切联系着.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气氛、展示时代背景等方面有重要的暗示作用.所谓“暗示”,就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地表达.阅读鉴赏小说时,一定要抓住环境描写,了解环境描写的暗示作用,更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环境描写做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因此环境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这里只就《孔乙己》中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展示人物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1.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它是人物、情节和主旨存在的根本,是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在初中语文教材里,除了常见的写景散文外,环境描写也常常出现在小说、记叙文、文言文和诗歌中。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问题。因此,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坟亲》讲述了一个从辛亥革命前期到抗战结束长达四十余年的人生故事,对旧社会中最悲惨的一类人——坟亲的苦难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的旧中国底层民众的的血泪史,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对于反映黑暗社会中底层苦难的主题也是一种深化。小说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同时,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双视角"和诗性化的叙述与描写显示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与《夜闻歌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7-108
《琵琶行》与《夜闻歌者》是白居易通过歌声关注妇女命运的两首诗歌,表面上写的是歌女,而实则抒发自己的报国无门,被贬之苦,从而达到感世咏叹的目的。然而两首诗在人物身份、对话方式、演技描写、外貌描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笔者就从这方面着手来分析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14.
刘畅 《文教资料》2009,(12):10-12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她所描写的爱情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积极抗争还是消极无奈.他们都难有如意的未来。没有心想事成的美好结局。她的小说透露出情爱世界中情感的千疮百孔。隐喻着世事沧桑、爱情无望的答案。这种爱情观的形成,又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及其对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北美的人们总喜欢谈论平等。他们认为,教育是提高自己地位的一种途径,只要受到的教育平等,人人都会有均等的机会成为伟人。林肯出生于一所简陋的小木屋,但他有机会接受了教育,使他从一个贫穷而卑微的人最终成为美国的总统;在美国还有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在加拿大有汤姆逊爵士和 K·C·欧文,这些亿万富翁凭借了机会和成功的冒险,成了北美的知名人物。然而,我以为,这种所谓“平等机会”并没有告诉我们全部的情形,它隐藏了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百万富翁的成功,就有成百上千个公民过着中等水平或甚至贫困的生活。社会接受各种水平的生活方式的存在,并以这些不平等作为交易来换取个人自由和我们所欣赏的竞争精神。因此,在追求平等中,不平等始终存在着,教育上的平等问题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对于艰难生活和社会复杂性地体验要更为深刻."边缘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群体的分化而变化.他们往往处于社会的夹缝和底层,生存状态以苦难为底色,但他们并没有被苦难打败,而是苦涩不乏智慧地超越着自我生存状态.新时期的作家毕飞宇、刘醒龙,将文...  相似文献   

17.
陈逸同学问:如何理解《孔乙己》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茅盾先生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活动。”《孔乙己》中社会环境描写作用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王亚莉 《语文知识》2003,(10):F003-F003
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诸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分析小说的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群生活在焦虑状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丧失了传统文人的道德和信念,成为世俗化的产物。王朔在描写这些知识分子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调侃,而这种充满贬义的人物塑造的背后,又有着作者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从维熙与索尔仁尼琴分别是中苏"大墙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以上个世纪的劳改营为背景,描写了一批因政治运动而被劳改之人的命运。两位作家特别关注了劳改犯们在环境极其恶劣的劳改营里人性的善良之处,中国作家从维熙笔下的人物都有着"圣人"式的善良——似真金般,不论身处何境都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善"去帮助他人;而索尔仁尼琴笔下的人物则心怀基督式的怜悯之善,充满着生命的情怀,活出自己的原则与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