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师:《拿来主义》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的光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加入了WTO,再读《拿来主义》,更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去“拿来”呢? 生(1):鲁迅先生说,“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他认为,“拿来主义”首先要是“拿来”“占有”,再“挑选”,我觉得应该先“挑选”再“拿来”,这样我们就不会拿来无用之物、腐败之物。  相似文献   

3.
杨大忠 《教学月刊》2015,(Z1):86-88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鉴于其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拿来主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从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内容艰深难懂,加上近代与当代文化的差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有些已经被清除出了中学语文教材,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友邦惊诧”论》等,其中,《拿来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所在的专题,名称叫什么? 众:“文明的对话”. 师: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时间来说,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这我们已经学过.那么,从空间上来说,是什么与什么的对话? 众:中国与外国的对话. 师:对.也可以说是本国与外国的对话,或者说是本土与外地的对话.当然,我们通常研究得最多的还是中国与外国的对话.大家已经预习了《拿来主义》,本文说的是哪一种对话?  相似文献   

5.
“拿来主义”是在我国三十年代文艺界大论战的背景下产生的,是鲁迅先生根据当时文艺思想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鲁迅署名霍冲发表的《拿来主义》一文,用生动的语言,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同时,批判了对待西方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其中之一就是“接受一切”,即“全盘西化”,鲁迅称这种人是“废物”。当然,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也提出:对待外国文艺“一把火烧光”的“虚无主义”和“不敢走进门”的“避主义”也是错误的。显然,《拿来主义》精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内容是丰富而又深刻的。“拿来主义”的实质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然后,加以“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区别对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这些思想,在《拿来主义》中本来是十分清楚的,然而,却被一些人误认是“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6.
袁瑶 《班主任》2001,(4):18-19
鲁迅先生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指经过选择,有目的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因素,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板书)。课前,大家自主学习了这篇文章,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师看了大家的问题很高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我国歌曲创作之路,走的像一个大轮回,这从歌曲的风格来看尤其显著。中国传统歌曲偏重柔美,缺少阳刚之气。世纪之初的学堂乐歌借外国歌曲的雄健之风,引进了新的节奏和新的体裁——进行曲体裁。“五四运动”时期的艺术歌曲又捡起了抒情、柔美的风格。鲁迅先生在杂文《拿来主义》一文中曾谈到:对于文化艺术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还要注意吸收国外的一些好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深入地揭示《拿来主义》的论证逻辑系统及其写作主旨,至今还存在着:鲁迅是对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文化遗产问题,构成分歧意见。我们认为:鲁迅“拿来主义”主张的提出,有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拿来主义”原则施用的范围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这两方面;具体泛指“中国的”和“外国的”文化遗产;全文的落脚点是如何使“人”成为“拿来主义“的“新人”,造就了这样的“新人”才能创建的“新文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是一篇时代色彩极浓的政论杂文,文章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外国的事物既惧怕又软弱的心理及有关行为,给奴颜婢膝的卖国主义和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以辛辣的讽刺、猛烈的抨击。但正如鲁迅先生一向所认为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拿来主义》进行批判和立论的语言,都不是刚肠直肆的骂詈之语和固板严肃的政治文字,而是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词汇,用日常生活的行为和事件,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不仅论辨有力、说理透彻,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性。这里简单说说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这一态度和方法的形象说明。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鉴于其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拿来主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从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内容艰深难懂,加上近代与当代文化的差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有些已经被清除出了中学语文教材,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友邦惊诧”论》等,其中,《拿来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近来笔者就看到刘洪海先生所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应该删除〈拿来主义〉》(该文刊载于《教育界》2013年第24期。以下所引刘先生的观点,皆出自此文),该文从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应当把《拿来主义》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出去的原因:1.背景知识复杂,内容难懂;2.文章的观点有失偏颇;3.文章没有现实指导意义。此文看后,笔者如鲠在喉,深感当今学者有杞人忧天之嫌。故笔者不吝笔墨,与刘洪海先生唱唱反调。笔者的观点是:《拿来主义》对当今社会仍具有无可辩驳的指导意义,它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拿来主义》不仅不该被删除,而且应当长期保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3.
[场景]运用比喻论证是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在讲到“还有一些姨太太”的比喻时,课堂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学生A:鲁迅先生在本文阐述了他对文化的态度,人所尽知,态度是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使中国青年接受“拿来主义”当然不是态度问题,他还需要冲破一些寄生于腐朽文化的人的阻碍。“姨太太”自然是指这些人。学生B:差矣!“姨太太”所指的应是整个“宅子”,即整个外国文化中那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比如:“五四”运动前期的中国思想界找不到前方的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进步人士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撞击,可能他…  相似文献   

14.
谢森 《文教资料》2010,(15):8-10
“拿来主义”一词出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七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运用它对待古今中外文化遗产,它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科学理论;它的内涵充满着深刻的哲理性,使用者要正确把握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掌控拿来主义的精魂,与时俱进,不断刷新,使之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97年第7期发表了陈贤书先生《〈拿来主义〉主旨辨》一文(下称《辨》文),读后获益匪浅。笔者基本赞同陈先生的如下观点:其一,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旨在反对“送去”、主张“拿来”,“送”与“拿”的内容不仅仅是“学艺”等文化方面的,还有“别的”;其二,与“其  相似文献   

16.
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鲁迅大胆地借鉴西洋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鲁迅曾接受外国作家的影响,颇值一提的是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鲁迅在写作《野草》期间,曾通过著译介绍过他。①波特莱尔的作品反映了法国新旧社会的交替的动乱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实质,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其代表作诗集《恶之花》就是他思想和艺术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讲“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送去主义”。关于“送去主义”牵涉到的一些内容,教科书作了几条注释,教参以及别的一些材料则解释“送去主义”为卖国媚外的行径。对“送去主义”的问题究竟应作何认识?很值得探讨。一、鲁迅先生在写《拿来主义》一文时提到所谓“送去主义”,无疑是应用了作者在几天以前所写的《谁在没落?》一文中的材料。所以《谁在没落?》一文作为《拿来主义》的背景材料,我们有必要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引了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一条新闻,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大晚报》这条新闻的撰写者所表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取用外国文化、科研成果、管理技术、经验等,并不是个新问题。历史上少说也有一百多年。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迄今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可是,在如何实行“拿来主义”的问题上,从近代到当代,却走了不少弯路。也有过不少教训。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一章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懂得:加快和深化改革,包括对外开放和搞活经济,是十三大报告的主题和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20.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