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宾(1844-1980),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  相似文献   

2.
冷莹 《中学俄语》2008,(2):56-57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众河之神,素有“俄罗斯黄金水道”之称,也是欧洲的第一大河。它发源于特维尔州奥斯塔什科夫(Oсташ—KOB)县境内瓦尔泰丘陵地带,流经俄罗斯13个联邦主体,最后注入里海,全长3690公里。自古以来伏尔加河养育着两岸的人民,  相似文献   

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的图是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这幅油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和渲染了11位纤夫拉纤时的不同衣着、举止和神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课文对图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形象地叙述、描写。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是为一幅世界名画而写的一篇解说词,全文划两大部分(一、二段为一部分,三段为另一部分),整个画面和字里行间饱蘸着极其丰富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领略其间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视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根据同名油画写的一篇文章。作者遵循画家的观察层次,用语言文宇一层一层表达出图画的含义。画面的基本意思,学生容易说出,但由于他们对当时的时代缺乏了解,所以要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却不容易。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呢?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选自一九五六年七月号《文艺学习》杂志为发表俄国画家列宾的同名油画作品所加的画页解说,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又作了修改。由于语文教材在语言运用上有着毋庸置疑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对“教”和“学”  相似文献   

7.
●顺着伏尔加河,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宾,走近沙皇统治下的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8.
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我见河北李德元这幅画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课文又把每一个纤夫的形象和内心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称之图文并茂。我教学的重点放在一词多义分析上。1.“没精打采”一词出现两次。“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看图学文第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配有一幅同名的油画,了解这幅画的成因、构图、色彩,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课文。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著名国家列宾的代表作之一,列宾(1844——1930)对艺术要求严格,刻画人物性格具有特色。据说,列宾创作这幅画的意图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了。那时,他正在涅瓦河上游历,纤夫的形象深深感动了他,因此他画了一些速写。1870年夏,他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小语教材第十二册中《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篇看图学文。不论油画的作者还是文章的作者,都旨在揭露沙皇的黑暗统治,反映人民痛苦,引导人民反抗。但我认为:文中只有“逆风”而没有“逆水”是不能充分表现油画中纤夫们艰苦劳动的自然条件的。课文第一段描写拉纤环境说:“因为逆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这无疑是纤夫们“迈着沉重的步子”的自然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十册)是根据俄国伟大画家列宾1873年同名油画所写的配文。文章描写了十一个纤夫的不同形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进行了人物群象写法方面的探索。我先引导学生自学,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给画中十一个纤夫编上号,把文中描写十一个纤夫的活动方位、形象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内容列表说明,这样使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这基础上,我抓住下列几个方面,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使学生明确人物群象描写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六年制第12册第2课)巧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一群各具特色的纤夫形象,反映了沙俄时代的黑暗统治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一)纤夫形象的对比1.年龄对比。从年龄看,这群纤夫中有的是老头儿,有的是中年人,有的是青年小伙子,有的是少  相似文献   

14.
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语文十册第2课)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描写人物肖像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首先,我引导学生复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照彩图,认真理解纤夫拉纤时的不同形象和神态。例如:“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钉,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氏着哩”,“少年右面的老头好象有病。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他正在用袖子拭额上的汗珠”,  相似文献   

15.
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五年制第十册看图学文第2课、六年制十二册2课)在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贴画自析”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贴画”,即是在教师用彩色粉笔勾勒的“天空晴朗”、“远处一艘轮船”、“近处一艘货船”的黑板画面上,把剪下的一个个纤夫按先后排列顺序,贴成原插图画面;所谓“自析”,即指学生贴上每一个人物时给其形象与内心作出认识评价。具体讲,它分三步:(一)在整体感知基础上进行局部记忆。“局部”,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时,我一直坚持把“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重点,其结果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也就是使学生们逐渐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伏尔  相似文献   

17.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为俄国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而写的一篇画页解说,选入五年制语文第十册和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作为看图学文。教学这篇课文,按六年级的教学要求,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图画、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在沙俄反动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在揭示图画中反映的纤夫的身分、生活和情绪时,许多地方是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肤色、表情来推理的。例如: 对纤夫劳动沉重的推理:课文第一段,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8.
拾穗者     
【时期】1857年【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规格】83.5cm×111cm【材料】布、油彩【藏处】奥赛博物馆(法国巴黎)《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的、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人们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会。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是小语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从这点出发,本文试就《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教学谈几点设想。一、抓住主要矛盾,图文结合,展开联想,发晨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这篇课文的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它详细描述了纤夫们不同的年龄、外貌、体质、神态和心理,与画面的主体部分相吻合。当学生对课文内容大体了  相似文献   

20.
1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工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在裁缝店里,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2有一次,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夜深了,高尔基就点燃小油灯继续看。不料被老板发现,老板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灯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闻声,开始殴打高尔基。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