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中的“避复”问题张美兰(彭城大学,徐州,221009)“避复”是“避免重复”之缩略,英语叫作“avoidrepetition”。无论哪一种语言文字,人们在进行口头或笔头表达时,出于对声与形美的追求,总是要想方设法回避一些不必要的重复。“避复”具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发展避行了探讨,结畏表明.初中生成就目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掌握目标高于男生.男生的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高于女生;掌握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存在年级差异;成绩-回避目标存在城乡差异;掌握目标为初中生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3.
铨选,即考察、选用官员。铨选回避制度起源于后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清。本文仅就清代铨选回避制度略加论述。一、清代铨选回避制的内容清代铨选回避制的第一个内容是籍地回避。第一,避本籍:就是官员不得在其原籍(或祖籍)做官。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政府就规定:京都户部、刑部属官要回避本省。户部  相似文献   

4.
"批评回避"是近些年研究者们新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名词.批评回避指当学生被批评后没有将严重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反而通过隐藏、压抑的方式,展示着自己在批评后的创伤.随意破坏秩序、拒绝与教师沟通、行为上回避教师等都是典型的批评回避现象.研究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保持中性的评价态度、改变批评目的、注重批评的身份和环境、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等措施对小学生批评回避现象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5.
回避,是指为避雄而不参与其事.任官回避,是指为防止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村私舞弊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进行限制,使之在国家公务活动中避嫌,它对于依法办事,保证国家公职人员公正廉洁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就对我国建立任官回避度的主要内容、主体范围、执行机关与监督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任官国进制度的主*内容。综观中国古代和当今世界各国的回避制度,其内容一是任职回避,包括亲旅回避和地域回避。二是执行公务的回避。我国的任官回避制度理当兼具两者,并对之作出详细规定,此外,还应加上御任回避,即关于官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北师大的“初中生学习动机测量问卷”,通过集体施测方式,对北京市海淀区超常初中生学习动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超常初中生学习动机以高趋低避型、高趋高避型为主;2.超常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以追求成功为主;3.不同年级之间学习动机状况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加,追求成功的动机呈下降趋势,而回避失败的动机呈上升趋势;4.不同性别之间的学习动机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来,人们对“修养”一词竭力回避,似乎一谈“修养”便会遭到“越养越修”的指责。于是,人们简直谈“修”色变,避“养”三舍。弄得“修养”二字禁绝于报刊,隐匿于人间。  相似文献   

8.
S校长今年32岁,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为了把学校办好,他自上任以来就一直以校为家,抛下老婆孩子,独自住在学校宿舍。他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做任何工作都要尽量做到最优,努力为全校教职工树立榜样。但是一学期还不到,学校工作非但没有起色,反而变得一团糟。更让S校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教师看见他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能避则避,不能回避时,见面问声好后就马上开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从西周始实行一种回避君主、尊长之名的制度.秦朝建立皇帝制度后,此制度形成定制.此后,逐渐完善到严格、严厉化.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史家便以是或否避讳某代君主名作为判定地下发掘带字实物所属时代的极重要因素,如对秦国、秦朝、西汉初、前期物品的断定.其实,诸多考古资料证明秦国到西汉前期避君主名并不严格,因此,不应该以是与否回避某君主之名,作为判定某地下发掘实物是与不是哪时代物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封建时代,文人写文章遇到君主或尊长的名,不能照字直书,而要加以回避,这种手法就叫避讳。对皇帝名避讳,谓之“国讳”;对圣人名避讳,谓之“圣讳”;对尊长名避讳,谓之“家讳”。避讳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到清代更加完备。常用的避讳法有以下几种: (一)缺笔避讳法。例如: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世”字写成“(?)”、“民”字写成“(?)”;为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把  相似文献   

11.
避讳是古代的一种特有现象,具体地说就是不能直接称呼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与君主、尊长名字相同的字,就得用改字、缺笔和阙字来回避。 一、避讳的种类:主要是避君讳和家讳两种 先说避君讳。比如,秦庄襄王名字楚,秦朝便把"楚"改为"荆"。《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使将击荆。"汉高祖名邦,故汉时典籍中一律改"邦"为"国"。《论语》中的一句"何必去父母之邦"在汉时石经残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黄酚对小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训练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应方法—避暗法 ,观察了大黄酚 (chrysophanol)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结果 :大黄酚可拮抗东莨菪碱造成的记忆获得障碍 ,改善亚硝酸钠造成的记忆巩固不良和 30 %乙醇造成的记忆再现缺失。结论 :大黄酚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课上一个同学的一点小伤,使得"男子医院"、"安全套"演变成班中意味深长的代名词,许多同学一方面是既恐沾惹上身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内心又念念不忘,时不时去添一把柴,加一把火,很微妙。班主任杨老师如果继续听之任之、回避话题,将会严重影响班级的班风建设和学生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因此,性教育不容缺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是采取巧妙回避?还是合理引领?又该如何合理引领呢?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随机的开发,适时的合理引领: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校长在听课时要做到"五避",即一避应付差事,二避滥用"推门听课",三避忙中找乱,四避不顾教师情绪,五避一听了之,在评课时要做到"五忌",即一忌不置可否;二忌先入为主;三忌吹毛求疵;四忌厚此薄彼;五忌不懂装懂。  相似文献   

16.
国外邻避冲突研究分为萌芽、形成、成熟三个历史阶段;研究内容包括邻避冲突的成因与本质、邻避冲突与环境正义伦理、邻避冲突治理机制及其有效性等问题。研究路径取向包括规范性研究、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等。虽然对中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研究有很多启示,但存在治理研究碎片化、理论借鉴和实践效度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国内邻避冲突研究应当关注邻避冲突概念、类型及特征,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综合和比较、邻避冲突与公共利益悖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65-74
城市邻避冲突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难题,而社会燃烧理论作为社会物理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分支理论与城市邻避冲突具有内在契合性。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城市邻避冲突的形成机理发现:社会燃烧物质(不均衡性导致的社会分歧)、社会助燃剂(弱回应性营造的社会氛围)与社会触发温度(负外部性引发的社会抗争)是引发城市邻避冲突的关键因素。减少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燃烧物质、控制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助燃剂、降低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触发温度是规避大规模邻避冲突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初二女孩婕是校田径队员,颇有思想,成绩也不错。她的体形较同龄女生高大壮实,头发总是理得很短,平时从不穿裙子和纯女性服装,爱穿男式的牛仔衫裤,像男孩一样敞着衣扣,言行大大咧咧,说话声响亮,走路时经常边走边打响指。婕喜欢与男生一起活动,大家背地里一直暗称婕为"假小子",这对她来说本也无所谓,但近来同学们对她的议论和当面的嘲笑多了起来,而且都像避瘟神似的回避她,这让婕很郁闷,于是她找到了我。  相似文献   

19.
重复的妙用     
重复是作文的大忌。但是古人有“犯中见避”的技法,则是重复的妙用。清代小说批评家毛宗岗说:“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之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唯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读法》)毛氏这里所谓“犯”,指叙事描写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邻避行为一般是指社会民众对于那些虽然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公共利益,但却具有一定危害或潜在危害的邻避设施建设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的抵触行为。行政机关对解决此问题显示出乏力,陷入邻避困境。邻避困境的成因在于多元利益的整合失衡、相关法律规定限制以及"家长式"行政理念导致透明度与参与度不足等。公众参与作为与公众联系最密切的法律制度之一,对解决邻避困境十分重要。可以公众参与为制度载体,对应其成因,探索解决邻避问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