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意识缺席是女性期刊的致命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期刊是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大众传媒。在我国,女性期刊大多由各级妇联组织主办,以“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为办刊宗旨。尽管女性期刊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在经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女性角色定型化描述造成的女性意识缺席导致了女性期刊一直未能改变文化身份的边缘化状态,并开始成为女性期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女性期刊的崛起中国女性传媒的真正勃兴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1983年广东省妇联的《广东妇女》杂志改名《家庭》与1985年湖北省妇联创办《知音》杂志是女性传媒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两种期刊以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软新…  相似文献   

2.
女性期刊纪实板块文风文体的反省许建平【郑州】进入90年代之后,众多公开发行的社科类女性期刊,各自在对刊物进行严肃定位、寻求自身的生存发展过程当中,也都自觉不自觉地、半求同半趋异地形成了各自的纪实板块。在其栏目设置、编排上,“吃穿住用”、“健康顾问”、...  相似文献   

3.
生活纪实类期刊要彻底解决标题低俗化的问题,关键在于办刊人必须坚守期刊的社会责任,在采编实务中强化期刊应有的道德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不为赚取商业利润而迎合某些读者的低俗趣味。  相似文献   

4.
常识告诉我们:女性期刊隶属于社会文化生活类期刊,在其功能与属性上横跨了新闻与出版两大系列。横跨两大系列,这一方面给办好女性期刊提供了一定的潜在优势和多种选择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又给女性期刊造成了定位时的犹豫不决和发展中的双重尴尬,并且容易使具体操作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产生许多糊涂认识。就目前女性期刊新闻纪实稿件存在的文风文体问题来看,我以为也都是在这种模糊认识支配下产生的。问题之一:貌似追求密度,实则拼凑信息。在一种哗众取宠、追赶时尚的心理支配下,编辑鼓吹,作者一呼百应,许多冠以“大写实”、…  相似文献   

5.
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关出版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三、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者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  相似文献   

6.
佟吉清 《新闻传播》2009,(10):100-100
特色,造就影响力。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妇女报创刊10周年的贺信中,鼓励这份全国唯一的女性大报.“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事实上,从1984年10月创刊那天起,妇女报便以“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为宗旨,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以传媒人应有的责任和风骨.不失时机地打造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评论,向社会宣传妇女与男性拥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今日的女性。她们是由一个个色彩鲜明的女性组成的“半边天”,她们从没像今天这样以不同的人生追求、多元的人生姿态,展示女性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整体形象。作为以“向社会宣传女性,向女件宣传社会”为办报宗旨的中国妇女报,全方位多侧面分层次地展现改革开放的中国女性的时代风采,是“向社会宣传妇女”的重要内容。中国女性命运的轨迹正是一个个变化中的女性足印铺就。今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女期刊述评(下)高江波三、新时期以来妇女期刊的成绩和经验中国妇女期刊肩负宣传“妇女解放、进步与发展”的历史使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走向改革开放和崭新时代。新时期的妇女期刊继承了历史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功能,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用纪实手法解释历史、分析现在、预测未来的纪录片,由于审视并再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无疑是一种重要传播手段。纪录片这种样式,由于中西方在创作方式、市场取向、报道方式、频道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产生了富有趣味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对于研究当代纪录片的现实走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女性生活类期刊唯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立足。而求新求变,任重道远,牵涉到诸多因素,关键在于理念、人才以及管理。其中,在实践层面,最迫切需要对纪实新闻故事文本进行反思并改造。以《家庭》、《知音》等为代表的女性生活类期刊,曾以其独特的纪实新闻故事文本深入千家万户,创造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普遍被挤  相似文献   

11.
抓社会主义期刊出版事业的繁荣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抓出成效来。近两年来在期刊出版阵地上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国各地一批优秀期刊已经或正在走向社会,拥入家庭,卓而不群地自立于期刊之林,感到责任重大。对此,我一直在思索,思索我们省的期刊该怎么办?现在我向全省期刊界郑重地提出一个口号:“办出我们的特色,争创全国一流刊物。”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期,随着纪实摄影的兴起,军事摄影领域也吹进了纪实之风。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纵观近年来反映部队官兵生活的纪实摄影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记录了90年代军人精神世界的一些侧面,反映了军人追求的多样化,反映了军营与社会接轨的程度,反映了军营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但其总的格调还不够高,缺乏生动活泼、昂扬向上的力量,缺乏90年代新一代军人的精神气质,缺乏时代的英雄主义气概,总之,缺乏军人的阳刚美!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倾向,如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军事摄影走向庸俗的低谷。近几年来,军事摄影缺乏…  相似文献   

13.
李德复 《出版科学》2001,(1):69-69,68
近年来,文化综合类期刊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为什么越来越水,越来越假,越来越不真实?以致不少读者对某些期刊的《社会写真》、《生活纪实》等栏目产生了怀疑,甚至为此打起一场又一场从笔墨到法庭的官司?这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期刊大发展、期刊市场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造成的,有其生发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广泛的作用。在期刊的百花园中,有一类期刊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文化综合类期刊(也有人称之为“文化生活类”期刊)。这类期刊不是以直接宣传政治思想和迅速报道新闻事件为主业,而是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担当家庭生活顾问为办刊宗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婚恋家教、实用知识、社会掠影、人物介绍、文物风光、史海钩沉、琴棋书画等等,尽可囊括。其文章既讲实用性,又趣味生  相似文献   

15.
女性期刊已经成为当今期刊世界中的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但是在过去的长期办刊实践中,由于男权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延续,不少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实际是为取悦男性的,女性期刊中隐蔽着男权的意识形态与畸形的贞操观.女性期刊应该极大地表现对社群生活的参与,培育新时代女性应该有的风范,并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观念,增加农村女性期刊的出版和发行.  相似文献   

16.
纪实特稿以其戏剧化、情节化和趣味化受到读者的欢迎。但近些年,纪实特稿出现了虚幻化倾向,引发了读者对其真实性的质疑。如何规避纪实特稿虚幻化,如何改变纪实特稿的审美倾向——从一味猎奇,转变为真实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并在可读之外提升其思想内涵,在读者中重建了公信力,成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纪实性人像摄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中,成为报刊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纪实摄影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1.纪实摄影是摄影者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相对全面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来使观众对描写对象关注与正确认识的摄影艺术形式。该定义强调纪实摄影题材的社会意义和传播的社会效果。2.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通过摄影手段真实地介绍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来表达他的观点和评论,使读者得到一种评价性影像的摄影方式。它多以一系列详尽的纪实影像记录下某种生活状态,传达与受众,进…  相似文献   

18.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既是加强有效宣传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媒体提高报道水平,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部分媒体一味追逐受众、迎合受众低俗趣味的行为使新闻报道从亲和走向了媚俗,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纪实”观念的引入,将中国纪录片从主观宣导的说教模式,历史性地转向了追求客观与真实。以纪实手段关注生命本体的轨道,掀起了中国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潮流,并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纪录片理论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不介入”、“原生态”的跟拍即是“真实”,而任何主观的东西都是对“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破坏,所以片面强调纯粹的。  相似文献   

20.
重大主题宣传和主题出版,是文化强国和媒体深度融合大背景下,期刊全媒体内容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中宣部出版局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承办的"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推荐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重大主题宣传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引导期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生动实践、有益经验和成效,很好地推动期刊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促进我国期刊坚守初心、引领创新,不断提高主题宣传引导水平.作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品牌价值的活动,向期刊界展示了如何做好主题宣传报道的典型案例和生动样本,总结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