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哄骗,是指使用虚假的话语或欺骗的手段。对于天真的幼儿,成人的哄骗行为有时似乎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由成人特别是家长这些幼儿最亲近的人进行的哄骗,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2.
孙雯 《山东教育》2002,(12):62-62
一、树立新观念,正确地看待孩子在幼儿教育中“求异”被上升为教育目的,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教师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但有的教师受旧观念的影响,喜欢幼儿规规距距,顺从听话的“乖”幼儿,不喜欢“淘气”的幼儿,实际上“淘气”是儿童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在行为上的反映。幼儿淘气,一般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麻烦”。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淘气是他们思维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正确看待幼儿,给予淘气幼儿以理解和宽容,以保持…  相似文献   

3.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特殊存在于幼儿教育中的教学方式,通过主题背景进行游戏,从而让幼儿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个别化学习注重的是个体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行性,针对这一学习方式对幼儿以及教师分别提出建议,帮助幼儿园和教师更好的完善个别化学习活动,提升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彭明文 《教师》2013,(1):111-112
教育活动中.幼儿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源于成人的口耳相传;教师指导幼儿的主要路径是言传和身教,“身教”虽是示范、演示有目的的行为指导,但必须伴随着教师语言进行。由此可见,幼儿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的语言使用频率特别高。为适应这一特点,教师语言不仅要符合一般语言规律,更要符合教育的特殊要求.适应于幼儿心理特征。教师只有掌握职业语言,且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才能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成慧 《教师》2012,(31):113-113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吸纳家长的参与.不仅是展示办学成果的良好机会.也是强化对幼儿教育培养的合理契机,“亲亲宝贝”艺术活动正是这样的一种良好活动载体。在开展“亲亲宝贝”这样生动活泼的艺术活动时,教师可以进行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笔者认为,要有效进行“亲亲宝贝”活动中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亟待研究、突破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质量、改变不恰当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教育行为的特点,特别是自身行为与幼儿行为相互作用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够知道如何采取各种具体方法、步骤,去积极、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分析当前的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不足之一就是其行为受幼儿各种特点的不良影响和控制。换句话说,在教师与幼儿的相…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中的“自然后果”法,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让幼儿体验到自己行为所导致的自然后果,根据幼儿对这种后果的回应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排排坐”这一名词在幼儿教育界是人尽皆知的。我们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就是: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整整齐齐地排成排,像小学生一样听教师讲课。它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高控制和多控制。“随便站”则是对“排排坐”这一模式进行反省的直接产物。受欧美幼儿教育风尚的影响,有些幼儿园撤去小椅子,换上了地毯,没有队形限制,没有座次安排,没有姿势要求,小朋友在活动进行中可以“随便站”。实施这一方法的某幼儿园的教师说:以“随便站”取代“排排坐”,是为了可以给幼儿更多自由,便于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使幼儿更好地发挥和发展潜能。问…  相似文献   

9.
钟琴妹 《亚太教育》2023,(4):117-120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由于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契合,在幼儿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这一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成长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感受与体验,从中收获更多生活经验,提升幼儿认知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针对“生活即教育”理念下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鲜明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幼儿既是环境的主人,又是环境的使用。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观念的日益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认识到环境不仅是“美化”“绿化”等外在的装饰,也是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满足幼儿需要的,有利于幼儿全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是教育者(教师、父母等)和幼儿两者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而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接受这些影响,引起身心方面的新变化。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行为作出选择,便是幼儿能动性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的教是外因,幼儿本身的反应是内因。教育者的任何影响,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消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将注重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强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幼儿结合亲身体验展开自主学习,它落实了幼儿教育中“以生为本”的要求。本文围绕体验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分析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价值,提出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姜博士: 您好! 在上一期咨询台,您谈到了幼儿教育中的“对话”精神,这使我对师幼交往的对话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确,优质的幼儿教育更多的不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是有赖于和谐的环境,而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备“对话”精神。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发现教师要具备对话精神是很难的,不知您能否就教师如何成为幼儿的对话者进行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向传统艺术观发起挑战,提倡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幼儿园音乐教学开始关注幼儿主体性的张扬,加强对幼儿音乐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幼儿与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理解和对话。这意味着幼儿音乐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生成过程,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5.
当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幼儿教育也毫无例外地提出了要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新观念。幼儿教育的实施者也渐渐明白,苦口婆心的训诫并不能达到开启幼儿心智的目的,而一些鼓励赞美之辞却能帮助幼儿发挥自我优势,树立起乐观自信的品格。赞美其实是一种教育艺术的体现,教育者要想演绎好这门艺术,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  相似文献   

16.
幼儿戏剧的特点与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戏剧是戏剧的一种。它具有一般戏剧的性质、特点,又有自己独特之处。孩子爱看戏,也爱演戏,戏剧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怎样依据戏剧的特点和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呢?本文就此谈些看法。一、了解幼儿戏剧的性质与作用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汇了文学、音乐和美术等艺术因素,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们以教育。幼儿戏剧是以幼儿为对象的,他们往往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所以有人认为,幼儿戏剧是经过组织训练和艺术加工后的高级游戏,这不无道理。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应答指在具体的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基于幼儿言行表现所做出的回应和反应行为。应答行为作为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主要互动行为,其适宜性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师幼互动中教师适宜应答策略的研究”以“关注幼儿——关注互动——研究应答行为和策略——调整和改善应答行为——实现高质量应答与互动”为基本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更新幼教观念确立幼儿主体地位杨秋月在当会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儿童的个性、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得教育过程基本上成为一种强迫式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试图用一种标准化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幼儿,力图使每一伍幼儿都...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不仅是人们感知世界、获取经验与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教育要想得到长效持久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成人或教师了解幼儿行为的关键,没有实效的观察,幼儿教育很难获得持续健全的发展。通过认真有效的观察,教师不仅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整体与个体的发展特点,掌握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差异与最近发展区,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思,建构适合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课程与教育。因此,“观察不应该因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展开,并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应将其作为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需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期望是父母心中幼儿的成长模式与发展轨迹和目标,成为家庭教育功能的核心,伴随和渗透在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幼儿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识。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