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故乡的渭南师范学院,多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高度重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抓好"一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一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一鉴"(编撰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一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展览馆)等"四个一工程",建设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重地,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并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界乃至社会科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21日,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与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商务印书馆文津文化公司丁波总编辑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约定,中国史记研究会为联系全国史记研究学者的纽带,商务印书馆为出版史记研究成果的重镇,渭南师范学院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为全国史记研究的基地,三家协同创新,共同搭建深入开展《史记》研究、弘扬司马迁精神的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中国史记研究会张先生、红河学院田书记、各位专家、各位同志: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情况,以及今后与中国史记研究会协作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处司马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多年开展史记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大可先生称"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研究的重镇"。渭南师范学院史记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史记》选本的调研与整理工作,由他们编选的"《史记》选本丛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著名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岂之先生应邀为该丛书作序,本刊特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专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于2011年5月12日至1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孙武书院隆重举行。在这届年会上,渭南师范学院史记研究所《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编辑部荣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会贡献奖”。  相似文献   

6.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8.
“楚汉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2008年8月15日至19日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出席大会的海内外代表就“楚汉人物”研究、《史记》版本研究及《史记》的普及、司马迁思想及《史记》文学成就、《史记》的域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9日至11日,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学者们就《史记》中文史关系、史记对地域文化精神的影响、司马迁的“尚让”思想、《史记》中史料的来源、版本的考订、《史记》中的地名考证等问题作了精彩发言及激烈讨论,显示出了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历史的纵深感。  相似文献   

10.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