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流派简介】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行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何其芳(1912-1977年),原名何永芳,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受到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和以戴望舒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影响。1936年,他与同校好友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广泛关注,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他们三人也因此被称为“汉诗人“。1938年何其芳与沙汀、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随着诗潮的演变发展,中国新诗坛形成了以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任钩、杨骚等诗人以及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与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派双峰对峙的格局。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早在1919年,就在《曙光》上发表了《初冬京奉道上》一诗,第二年被选人《新青年》。1925年出版了诗集《重心》。三十年代,王统照遵循“五四”时期奠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先后创作出版了《这时代》①、《夜行集》②、《横吹集》③、《江南曲》④等诗集,成为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派的一位比…  相似文献   

6.
<正>戴望舒出生于1905年的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常年患有哮喘病,四十五岁时英年早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缺憾。除了是一名诗人,戴望舒还是一名翻译家,尤其是在欧洲诗歌作品的翻译中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戴望舒在翻译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时深受其象征主义影响,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新月派、象征诗派的诗风后开始进行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派”象征主义风格,被誉为“现代诗派的诗坛领袖”。《雨巷》创作于1927年,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何其芳(1912—1977年),原名何永芳,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受到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和以戴望舒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影响。1936年,他与同校好友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广泛关注,获1936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诗在30年代崛起了一个“以智慧为主脑”的主智诗潮,被称为“新的智慧诗”。卞之琳更是这一诗潮的突出代表,他在30年代创作的现代主义诗歌,极力避免感情的发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以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为特点,在冷峻客观中隐藏着对人生哲学的思索,呈现出明显的智性化倾向。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卞之琳相对地与其他现代派诗人如戴望舒、何其芳等拉开了距离,而开辟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一条新途径,指向着未来新诗的某些趋向,继续对4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本文对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创作的作品加以分析,阐述其创作的风格和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