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3,(4):65
尽管报业被认为前景不乐观,但报纸的收购在全美各地的编辑部都有发生。这些买家是谁?他们为什么购买报纸?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报纸的新拥有者》。展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英文人物特稿,可以说是新华社送给海外读者的2012年圣诞大礼,然而西方三大通讯社罕见地集体失声。中国日报资深编辑文综铎对其原因作了分析,请看《西方通讯社不睬圣诞大礼为哪般》。时下,网络好像对传统媒体有着无穷的魅力,传统媒体似乎陷入无网而不活的境地,媒体对互联网的痴迷会带来什么结果?请看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吴万伟翻译的《痴迷于互联网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哪儿都有废品收购站,因为哪儿都有废品。废品收购站收购废品,是天经地义的事,若收购起崭新的成品来,就有点怪了:是改行做了成品批发站,还是成了窃贼的销赃窝点?然而南京的一些废品收购站既未改作成品批发站,又并非销赃窝点,却在日日大量收购当天刚刚出厂的成品。《金陵晚报》报道说,每日清晨,那些废品收购站门前就排了一溜摩托车,车主正是报贩,在等待着将成捆的当天新报纸过磅售卖。据说,仅一个收购站一天就能收购重达两吨多的、尚未解开包装带的新报纸。谁能说得清,整个南京市究竟有多少万份当天的新报纸难逃“才下印刷机,就进废品站”的可…  相似文献   

3.
英国。伦敦。1976年10月12日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订户们照例收到了报纸。当他们在早餐桌上开始翻看这份标号为第37752期的厚厚的报纸时,他们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惊讶?震惊?好奇?抑或是兴奋?不管怎样,对他们来说,无疑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每日电讯报》在头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2,(16):26-28
正2012年5月5月优异策划:☆《谁的建筑》,《中国周刊》,5月23日简介:是谁建造了那么多奇怪、备受争议的新建筑?又是谁拆掉了那些富有中国韵味的老建筑?是建筑师?还是资本和权力?后者有权在这块土地上肆意搭建他们想要的建筑吗?平民在公共建筑上又应该有怎样的发言权?建筑应该属于谁?《中国周刊》5月刊封面故事"谁的建筑",对当前中国建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专题由"如果建筑有恙""谁的‘福禄寿’"、"平民建筑匮乏症"、"九十五级台阶"、"如  相似文献   

5.
近日,49岁的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干了一件让外界大跌眼镜的事情:他以私人身份用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知名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对于这一事件,大呼贱卖者有之,大呼能否保证《华盛顿邮报》独立性的有之,痛心扼腕捶胸者有之,开心欢迎叫好者有之。虽然观点纷纭,莫衷一是,但结合前不久纽约时报公司刚刚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将1993年以11亿美元收购的《波士顿环球报》一售了之的新闻来看,其背景无疑是报业的快速衰落和互联网媒体的兴起。那么,贝索斯为何自掏腰包收购《华盛顿邮报》?结合亚马逊的发展战略,人们似可以窥见: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优质内容和人才!首先,收购《华盛顿邮报》有助于亚马逊"巨型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贝索斯是集技术与商业思维于一  相似文献   

6.
谈到英国报纸,我国教材中能够说出来的多是伦敦出版、覆盖全国的那几家闻名的报纸,诸如《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太阳报》等等.英国有大量的地方报纸,但无人提及.2012年8月,我在英国旅游期间特别关注了一下英国的地方报纸,从南到北,在不同地区购买了四份英国的地方报纸,回来后与我的博士生毛湛文对总计478版的报纸逐版记录和分析,目的是深入了解英国地方报纸的特色,以资我国地方报纸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许多同志天天看报听广播,但对新闻的基本知识却了解甚少,有例为征:一次某市报纸发了一首《公安摩托兜风记》的小诗。该市公安局领导便派人来问兜风者谁?最近有家报纸针对有的质量检查部门吃请问题发了一篇杂文,有关部门也到报社追问吃请者谁?尽管编辑再三解释:诗歌、杂文不是新闻,所讲问题是泛指,不一定是专门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但仍无用。  相似文献   

8.
《华尔街日报》改版四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尔街日报》2007年初的变革,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很容易被理解为2005年"小报化"的延续。当时,无数怀念报业黄金时代的读者和评论家猛烈抨击这份领袖报纸丧失了严肃保守的传统,精神上"沦陷"了。不过,或许正是有了"小报化"心理冲击垫底,评论家们对这次改版宽容多了。尽管著名评论网站slate上也有人用充满厌恶的口气批评说:改版之后的报纸丑得就像一条细长的毛巾;还有博客文章认为:作为深度报纸的楷模,《华尔街日报》瘦身是美国报业萎缩再恰当不过的隐喻。不过,有报道说:总体上看,读者对《华尔街日报》改版的评价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9.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有许多事情都淡忘了,唯有我的稿件第一次被刊用后战友们向我祝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过完组织生活后大家正在闲聊,公务员送报纸来了。忘了是谁翻看《国防战士报》(原昆明军区报纸)时,看到了我写的小故事《南瓜生蛋的秘密》,高兴地嚷了起来,“小向的文章见报啦!”大家不约而同地凑过来看,有的还鼓起掌来。我们的报道组长程维满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好样的,到报道组才一个月就上了军区的报纸。”与我一同进报道组的新战友也过来祝贺:“我真替你高兴。”战友们的真诚祝贺,像一…  相似文献   

10.
记录历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史书的,一是史诗的。即便是后者,20世纪以前的史学家们也认为,史家并不那么重要。谁会在乎《江格儿》的作者是谁呢?荷马也不过是一个集体性的笔名。对此,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富斯特尔曾有一个经典性的说法,他说:在史时,“说话的不是我,而是历史通过我说话。”  相似文献   

11.
涉农报刊应该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要替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究竟该怎样替农民说话呢?要替农民说些什么话呢?本文将结合2010年全国涉农媒体的报道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替农民说大局农民一般都是小家小户过小日子。他们对全局看不透,也看不到,更看不清。涉农报刊就要替他们说一些有高度的话,让他们从微观的角度去了解宏观的事情。2010年《农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创造粮食"七连增"奇迹的伟大实践》。过去有一种说法,报纸不必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健忘的话,人们总还记得,前些年,不少地方在粮棉收购中不打白条(“白条”,《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说:“财务上指非正式单据。”),曾被有些大报、小报当作新闻报道过,好热闹了一阵子。可新近有些报纸又把这当作什么“宝贝”在报道了。难道这真是什么新闻“魔圈”? 向农民收购农产品“不打白条”的报道,就像在报道这样的一则消息:某地顾客们到某商场购物,都能掏腰包付款,至于为什么都能付款,或许其中可“生  相似文献   

13.
周宁 《军事记者》2006,(2):13-15
近几年,随着现代报纸的发展与繁荣,使得各家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这种竞争,不只是反映在办报理念、报纸质量、报纸发行等方面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优秀人才的竞争上。那么,现代报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哪一类新闻人才更受报纸青睐?为此,笔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报纸进行了调查。新进报社采编人员工作现状近年新进入报社的采编人员,主要是高校大学生。他们应该说还是比较出色的,但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国情等不甚了解。正如《新华社每日电讯》报总编辑解国记所说:“如果说他们哪些方面不适…  相似文献   

14.
1 936年6月,重病的鲁迅公开发表著名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用一贯的语调痛斥托派"用日本人的钱办报纸""攻击毛泽东先生们的一致抗日论"。1949年以后,这篇文章被长期收录到中学语文课本中,塑造了托派在几代中国人眼中妖魔的形象,在过去很长时期几乎人人喊打。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收到读者一些来信,反映有时几家报纸对于同一件事的报道,往往大相径庭、各说不一,使读者不知应相信谁的?甚至对报道的真实性也产生一些怀疑。这无疑将对报纸的宣传效果和党报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为此,今后对凡是读者来信反映的此类问题,我们将择其要者,刊登在《究竟信谁的?!》栏题下,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据悉,美国的《达拉斯晨报》,率先抛弃数码相机应用DV。他们负责拍摄视频的摄影记者们采访回来,先在电脑上编辑视频节目,上传报纸网站。然后在视频中利用最新的软件将视频截图的像素提高,再用PHOTOSHOP将截图制作成新闻图片,刊登在报纸上。摄影记者职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一个地市级党报来说,我们离他们有多远?视频截图会成为将来我们新闻摄影记者的"饭碗"吗?面对新的媒体传送方式,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开年不足一月,不少官员已经前仆后继栽倒在饭桌上,先有上海踩踏夜公款吃喝的领导被处理,近来又有深圳官员吃娃娃鱼、殴打暗访记者被停职。事发后,涉事官员大多摆出一副无辜的表情,纷纷喊冤,有的解释说"只是吃夜宵",有的号称是"自掏腰包",可是不管他们有多少五花八门的理由,舆论的审判都让他们"百口莫辩"。这究竟是为什么?皆因赴饭局的"姿势"不正确!谁埋单是定性中央反四风,反的是公款吃喝,反的是贪污腐败。谁来埋单,成为了给饭局"定性"的重要考量。上海踩踏夜辩称"吃夜宵"的领导们,11人消费近  相似文献   

18.
看罢10月18日中国—科威特足球之战的电视转播后,不过瘾,随后翻阅了近十家报纸发表的关于这场球赛的新闻特写。然而,我越看越糊涂。对球赛的基本事实,各报的记叙竟如此大相径庭,让人不知相信谁的好!这里仅列举北京几家报纸的不同说法。中国队赢的第一个球是容志行顶入的,这毫无疑问。但球是谁传给容志行的呢?众说纷纭: 光明日报《贵在勇往直前》中说是古广明;人民日报《今日不搏还待何时》中说是刘利福;而体育报《高潮是怎样掀起的?》一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年五月,列宁在给《火星报》写的社论《从何着手?》中,明确提出了报纸组织作用的思想,他说:“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的这一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八九八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说起来进《读者》(原《读者文摘》)编辑部做一名编辑,实在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六年前,我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毕业,自知缺乏那种做女警官的飒爽英姿,贸然闯进了这个令我有过许多遐想、让和我一样是读者的同学们心驰神往的编辑部。记得当时我被那一堆堆的稿件、报纸、杂志震住了,被在那里埋头苦干的编辑们吸引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劳碌足以让我从心底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