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还有什么事情比经历沉船后独自在茫茫大海上漂流更糟糕呢?有的,那就是救生艇上还有一只斑斓猛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惊险而又刺激的故事。【作家简介】扬·马特尔是加拿大文学界的后起之秀,1963年出生于西班牙,父母是加拿大人。他曾在哥斯达黎加、法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生活过。成年后,仍继续过着流浪的生活,先后到过伊朗、土耳其及印度。  相似文献   

2.
借助隐喻的力量,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一部电影的主题和深刻思想,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影片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可以使观影者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解读这一作品。  相似文献   

3.
小塔 《科学启蒙》2013,(8):64-64
影片小档案片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出品国:美国影片类型:科幻冒险奇幻导演:李安上映日期:2012年11月22日5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还有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因为父亲打算以高价把它们卖掉。途中,他们遭遇到了一场暴风雨,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的家人全部遇难。之  相似文献   

4.
【内容简介】派是一个正处于信仰迷茫期和情窦初开期的普通印度少年,他本来平静的生活因父亲打算举家迁往北美的决定而被打破。一家四口搭乘一艘日本货轮,带着父亲以前经营的动物园中的部分动物,离开了印度。然而,暴风雨来袭,货轮失事了。派和救生艇被从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时处  相似文献   

5.
《考试》2013,(1):21-26
扬·马特尔(Yann Martel)讲起故事来很注意节奏,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印度少年派在经过227天的海上漂流后最终是活下来了,但你会随着阅读不时地感慨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生理、心理的挑战而生存下来的。在马特尔笔下,与派一起乘船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始终是一只危险的动物,而派也只是一个迷失的绝望少年,在书的前两章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一个有关野外生存与信仰命运的故事。但随着派的获救,马特尔通过派与保险员的对话在短短几页篇幅里讲述了第二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船上没有老虎、斑马、猩猩和鬣狗,但是那条食物链却是存在的。不同的是,食物链上的客体变成了母亲、水手和厨子,老虎则是派心中的欲望。马特尔就此颠覆了读者之前积累的所有正能量,但又抛出选择权"你相信哪一个",从而使派的生存漂流变成了挑战每个读者信念的漂流之旅。以下节选的是训虎选段,这时派开始整理思绪,训练理查德·帕克,使它接受自己才是这个船上的老大,为自己争取到了地盘。小说获得2002布克奖后,马特尔在PBS访谈节目中讲述创作故事的点点滴滴。访谈可参考本期《悦读》文章《I Wrote‘The Life of Pi’》。  相似文献   

6.
胡潇 《初中生》2013,(Z3):2
2012年金球奖最佳剧情、最佳导演、最佳电影配乐提名2012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晌剪辑、最佳混音、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歌曲、最佳配乐提名  相似文献   

7.
扬·马特尔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刻画了极端条件下派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过程,其中派的斯芬克斯因子表现出显著的灵肉背离的特征,而派的兽性因子被刻画成一头凶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它在救生艇的出现、与派的对峙、被派驯服以及最终隐藏于山林的过程暗示了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与理性意志的斗争过程.斯芬克斯因子实为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应用于当代优秀小说的批评扩展了该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羽盐 《八小时以外》2013,(1):108-109
大师李安的电影柔软细腻,娓娓道来。你完全不能从一般概念的电影去速读他的影片,必需慢品,静下心慢慢地看。从《喜宴》到《断背山》,从《推手》到《卧虎藏龙》,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人似乎鲜有情绪起伏,然而故事的高潮之后,正待完结时,你才觉出其中的意味已入心底。像平静的海面下蕴藏着美丽的星空,或暴风雨的脸。  相似文献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描绘少年派与家人生离死别,与老虎共同在海上漂泊并最终获救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奇幻与残酷结合的青春成长故事。通过“凝视”理性的自我与非理性的自我的矛盾冲突,人们最后理解了非理性与理性共存的必然性,并体验了在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冒险剧情类型电影,其内容涵盖了人与动物、家庭、宗教、善恶等多重复杂哲学关系,完美征服了观众。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从叙述层次、叙事手法、叙述者及叙述视点对该电影进行深入分析以剖析其好口碑和高票房背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综合性极高的一门艺术,,它也是囊括了语言、图像、颜色等符号的多模态语篇。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导演李安以瑰丽的视觉影像、虚实相间的电影手法通过3D技术为我们生动的呈现出了名叫派的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故事。电影中隐喻的运用也是全方位的,是一部充满着隐喻的人生寓言。本文尝试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出发,以多模态隐喻为依托,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通过两者的协同分析来弥补单一视角的表意空白,解密电影所传达的独特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促进多模态隐喻话语分析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Stella 《英语沙龙》2013,(4):10-11
改编自热卖900万本、长年盘踞畅销书排行榜的同名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的故事横跨三大洲、两大洋、数十年岁月与浩瀚无垠的想象世界。李安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赋予了这部长期被视为"拍不出来"的小说不一样的世界观。在绝美的3D视觉效果中,书中隽永的文字与电影的艺术内涵完美地融为一体。本片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举赢得多个大奖。本期,一起踏上神奇的心灵之旅,走进这个关于生存与信仰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3.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多重叙事的技巧,巧妙运用故事中角色的人称变化,形成隐喻和多层次的象征。文章从叙事视角的不同层面来探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作品风格、构想方式和意识形态上的成功塑造。  相似文献   

14.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人物命名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其角色的选择更是暗含着符号的双轴操作.影片中的“双故事”互不相让,虽然意义相悖,却不能相互取消,甚至在情节上可以相互补充.影片的符号文本内蕴丰富,接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之进行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韩朝泉 《高中生》2013,(10):20-21
整个上午我都在昏睡。由于焦虑,我还是醒来了。我虚弱的全身得到了接踵而至的食物和水的补给,并且经过充分休息,我恢复了元气,也有力气看清自己的处境是多么令人绝望。醒来时,我面对的是理查德·帕克——救生艇上的一只老虎。我简直不敢相信,但我知道我必须相信,并且我得拯救自己。我想到跳船游走,但我的身体不听使唤。即使没有一千多英里,我离  相似文献   

16.
何小晟 《初中生》2013,(14):48-49
星期五晚,我与同学一道观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所讲述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1.信仰与理智。这是影片反复探索的东西。影片一开始,派的父亲就告诫信奉三种宗教的派要理智对待,不要盲目地信这信那,但派依旧保持自己"复杂"的信仰。从这里开始,理智与信仰的对抗就一直穿插于影片中,直到最后,  相似文献   

17.
3D技术风行,李安也来赶个时髦。奥斯卡金牌导演李安执导的3D视效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纽约影展被《时代》杂志盛赞为下一个《阿凡达》。影片在创造视觉奇观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其讲述的是一名16岁男孩的故事,他和一只老虎同住一艘救生艇,展开横渡太平洋的旅程。"通常我拍片时,不会考虑风格,而是思考角色需要什么。我会贴  相似文献   

18.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少年派与动物在海上的漂流奇遇以及他和家人的海上漂流经历为基本线索展开叙事,这种情节安排正好契合了二元叙事的功能。在这种叙事框架下,主人公人格的双重性得以呈现,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的又一次超越。电影不仅采用3D技术来增加视觉冲击效果,在剧本创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情境、矛盾冲突、悬念、意象、主题、人物及音乐角度对影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证明Pi海上旅行的重要伴侣———老虎Richard Parker,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Pi真实本我的外在表象和象征。少年Pi所描述的的整个奇妙的海上旅程,不过是Pi内心中的防御机制出于对主体的保护作用,虚拟出的一个白日梦而已。文章通过剖析小说主人公Pi的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