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賀昌群(1903-1973)字藏雲,四川馬邊人,著名歷史學家.曾就讀於滬江大學,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抗戰期間任浙江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之後任南京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副館長等職.先生治學範圍涉及宋元戲曲、中西交通史、敦煌學等領域,著有《元曲概論》、《漢簡釋文初稿》等. 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賀昌群與吕叔湘、李小緣先生之間書信多封,這些書信作於1943年,為我們了解以上幾位先生之間的交往,以及先生治學等情况均有參考價值.  相似文献   

2.
古直(1885-1959),字公愚,號層冰,廣東梅縣人。生於耕讀之家,自幼即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師從羅翙雲、謝吉我兩先生,專心研讀《十三經》《資治通鑒》《昭明文選》等典籍。青年時深受民族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討袁護法等政治活動。先後創辦了梅州高等小學、梅縣梅州中學、滂溪小學、龍文公學等學校,爲提升家鄉的基礎教育殫精竭力。辭任高要縣長後,獲聘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任、教授,從事中文教育十餘年。1949年後,供職於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并擔任省政協委員。一生爲家國,爲教育,爲學術,著述亦豐。撰有《陶靖節詩箋》《陶靖節年譜》《鍾記室詩品箋》《諸葛忠武侯年譜》《汪容甫文箋》《漢詩研究》《漢詩辯證》《曹子建詩箋》《曹子建年譜》《阮嗣宗詩箋》《文心雕龍箋》《人境廬詩草箋注》《客人三先生詩選》《客人駢文選》《客人對》等五十多部著作,是魏晋南北朝文學研究、客家學研究的專家。  相似文献   

3.
董魯安先生(1896-1953)生於十九世紀末,主要活動年代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這部詩集所據其手錄的《溫巽堂詩》,起於民國四年(1915)十九歲,訖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四十九歲①,加上集外詩,也僅到1948年為止,後來就不見他有詩了. 董魯安手錄詩稿,別爲《甲子草》《問津草》《沜東草》三輯,後者包括1942年到解放區後所作,這部分後曾擴充為《游擊草》單獨問世,現合爲全璧.  相似文献   

4.
吴其昌(1904-1944),歷史學家,字子馨,浙江海寧人.早年就讀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師從唐文治等,畢業後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等導師,後任教於南開大學、清華大學,1 932年任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直至逝世.其治學範圍廣泛,對於訓詁、音韵、校勘等均深有造詣.著有《殷虚書契解詁》、《金文曆朔疏證》、《金文氏族疏證》、《金文世族譜》、《宋元明清學術史》、《朱子著述考》等.  相似文献   

5.
《心史》,又称《铁函心史》,或《大宋铁函经》。作者是南宋遗民郑思肖(字所南,号憶翁)。全书含诗文集七卷,夷夏之辨、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充满字裏行间,情见乎辞。据传作者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将《心史》封存於铁函,然後  相似文献   

6.
《六祖壇经》是慧能說法和生平事迹的集錄,是禪宗所奉的基本經典。《壇经》最初是由慧能的弟子法海集錄而成的,在流傳过程中曾多次被修改補充,形成很多不全相同的本子,有的早已佚失,有的还保存。本世紀二十年代由日本學者發現的敦煌本《壇经》,是接近於祖本《壇經》的唐寫本。此後三十年代以來在日本的興聖寺、大乘寺等地先後發現了宋初的惠昕改編本。此外还有契嵩本、德異本及從明朝以來最流行的宗寶本《壇經》等。最後發現的是藏於敦煌縣博物館的《壇经》,它与原敦煌本是同本異抄本,但錯讹较少。本文對《壇經》诸本演變的情況和禪宗南宗創始人慧能的禪法思想,依據中日资料作了探討和論述。  相似文献   

7.
舜象故事的母题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舜象故事的母题蠡测陈星灿舜象故事①最早见诸《尚书·尧典》。经先秦诸子比如《孟子》和稍後的《史记》的传播,到了魏晋已经是家喻户晓,以至於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上差不多描绘著这个故事的完整画面②。历代的研究者或著眼於这个故事的道德解释,如《孟子》,或...  相似文献   

8.
潘銘基 《中国文化》2021,(1):219-238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情本體"說法源起於1980年《孔子再評價》一文,(請參閱該文"仁的結構"部份),二十世紀90年代我將它展開爲"兩德論""情理結構(參閱《歷史本體論》《論語今讀》等)的倫理學論說,近年似頗有回響,但誤解更多。値此垂斃之年,或仍有責任不回避"還是那一套"的重複或譏諷,再作一點簡略的通俗說明,主要是解說那張"倫理學總覽表"(如下圖,始見於三聯版《回應桑德爾及其他》,略修訂後收入靑島版《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及三聯版《倫理學綱要續篇》)。因爲該表概括了我有關倫理學的基本想法。  相似文献   

10.
蘭畦談劇     
【整理案】《蘭畦談劇》,左象高先生著,凡二十二頁,油印本。象高先生本名左起秀,象高其字也,以字行。别署蘭畦。先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生於天津,祖籍江蘇陽湖,1997年因病逝世,享年九十歲。象高先生爲清代名詩人左輔之後人,①幼承家學,髫齡讀塾,嘗就讀於河北水產學校,畢業後又入河北法商學院學習法律,與吴硯農爲同學。1931年畢業  相似文献   

11.
邵燕祥 《中国文化》2013,(1):218-221
董鲁安先生(1896-1953)生於十九世纪末,主要活动年代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这部诗集所据其手录的《温巽堂诗》,起於民国四年(1915)十九岁,讫於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十九岁①,加上集外诗,也仅到1948年为止,後来就不见他有诗了。  相似文献   

12.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2,(2):109-115
少好读史,《史记》为读史第一种。中学时代,谢国捷老师命读前四史,并告以读《史记》当先读《自序》,得其大要,然後读纪、传、书、表。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受业於新会陈援庵老师,又命读《史记》,并告以先读《自序》,  相似文献   

13.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13,(2):149-163
王国维与陈寅恪一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和王国维《颐和园词》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盖因气类相投也。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许我忘年为气类,北海今知有刘备"句,即实写此意。而《挽词》中"风义生平师友间",则是两人关系的理则概括。四大导师的年龄,梁启超生於1873年,王国维生於1877,陈寅恪生於1890年,赵元任生於1892年。梁最长,比王大四岁,比陈大十七岁。王比陈大十三岁。1925年清华国学院成立时,梁五十二岁,王四十八岁,陈三十五岁,赵三十三岁。吴宓生於1894年,当时是三十一岁,任  相似文献   

14.
《序志》篇是刘勰为《文心雕龙》所作的自序。他在文中阐明了书名寓意、撰述动机、全书体例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于此可见这一篇文章在全书中的位置。由於学术界对刘勰的思想与学术成就颇多争议,我为表明自己的看法,先後曾撰《〈文心雕龙〉书名辨》、《刘勰的两个梦》、  相似文献   

15.
景海峰 《中国文化》2021,(1):439-441
陳建(號清瀾,1497-1567)是明代中後期頗爲異類的一位思想家,主要活動在正德、嘉靖年間,這正是社會激蕩、思潮紛起、學術多彩而開始下沉於民間的時代.作爲一個中下層的士人,陳建在功業方面可以說乏善可陳,其一生的主要成就便是著書立說.他的著作大多完成於四十八歲辭官歸隱之後,主要的有三部.《學蔀通辨》,在心學盛行之時,辨...  相似文献   

16.
武王克商後,周公營建洛邑時立始祖與直系先王之廟,致政成王後又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西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已寓於其中,因而後世或將宗法制度視爲周公制禮作樂的結果。從周公嫡庶之子受土受封及魯公之後屢見弟繼兄位的情形來看,周初時的宗法尚未臻於嚴密,結構也不完整,從中只能觀察到尊尊之義而不見敬宗之義,則宗法制度固非周公制禮作樂的結果,而是經歷了無數嫡庶相争的殘酷現實後逐漸完善起來用於嚴明君統、宗統之界的約束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心与人生》自序梁漱溟1955年7月著手起草《人心与人生》一书,特先写此自序。於此,首先要说我早在1926年5月就写过一篇《人心与人生》自序了。——此序文曾附在1929年印行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八版自序之後刊出。——回首不觉已是三十年的事,这看...  相似文献   

18.
黄一農 《中国文化》2023,(1):243-260
孟森筆下的“鄉曲小儒”王錫侯,原本只是江西一名困於科場的舉人,但因他在編刻的《字貫》中違例直書廟諱及御名,遂被乾隆帝當成其强勢推展禁書運動時祭旗用的犧牲,這件史事也同時讓皇權的滲透力於乾隆帝手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中土因慘酷文字獄而幾乎被禁絶的《字貫》,有少數則隨着唐船銷往日本,成爲劫後孑遺。拜近年許多圖書館將其珍藏掃描公開以呼應大數據浪潮之賜,讓我們於兩個多世紀之後還能意外見到此書倖存人間的全帙,更得以發現《字貫》初刊及遭告發後改刻的不同版本。王錫侯絶想不到這本只賣了百餘部却害其家破身亡的字書,竟然透過附片假名訓點的簡要本《字貫提要》,在東洋的遠國異土上開枝散葉!  相似文献   

19.
中國佛教自會昌毀佛之後,由於經典、文物多遭破壞,各宗均呈頹勢,唯無須多少經典、儀軌之禪宗一枝獨秀。而禪宗自唐末、五代之後。又“一花開五葉”,出現了五祖分燈,其中:沩仰創立并繁興於唐末五代,開宗最先,衰亡亦最早,前後僅  相似文献   

20.
《心史》固非吴井之藏质疑─—与汪荣祖先生商榷张新民南宋遗民郑思肖(所南),身遭亡国惨痛,隐居吴门,不婚不宦,誓报国俨以全其志节,而景迫榆桑,有志难就,又虑身没之後,爱国之心,孤臣之汨,不能见知於後世,郁怏忧愤,无以寄怀,遂自取诗文,合为一编,名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