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竹枝词》。诗中所描绘的展现了土家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事生活画图。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在百花盛开的唐代诗坛上,他写的《竹枝词》,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我国文学史,把刘禹锡写的《竹枝词》和李白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称为是最早出现的词。朱自清著的《中国歌谣》一书中说:“《竹枝词》同时,有《杨柳枝》,  相似文献   

2.
耳中秘信     
蛮儿的妈妈究竟告诉了他一个什么秘密?在蛮儿的左边耳朵里,到底写着一封怎样的信?蛮儿将遇到什么奇遇呢?  相似文献   

3.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汪伦》的诗,可谓脍炙人口。历代一些注家把汪伦说为“村民”,是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有人以此诗为例,来说明李白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其实,汪伦不是“村民”,而是唐代的一位名士,并且还当过“县令”。  相似文献   

4.
一、说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矢卜)亭。此词尽人皆知是名作,而作者却未必是李白。因为中唐以前还找不到象这样一首成熟的词。据近人杨宪益考证,认为《菩萨蛮》这一词牌盛唐时己入中国(见其所著《零墨新笺》),但这只能证明盛唐时人有可能填《菩萨蛮》词,并不等于说这首词一定是李白写的。  相似文献   

5.
说起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可他为什么取名李白呢?知道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说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李白一生下来,就长得白白胖胖的,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实在逗人喜爱,父母把他看成掌上明珠,不知给他取什么名字好。  相似文献   

6.
文老,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方法有很多种,以数字入诗多不多呢?以数字入诗的诗歌是很多的,就说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吧,他的诗歌里用数字的诗句俯拾即是。你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还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看光是李白的诗就有很多用数字表达的。文老,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那么李白到没到过武夷山呢?  相似文献   

7.
打开大唐的诗库,李白的诗篇超凡脱俗,他的许多名篇都离不开山水,而山水的灵气和大气就是李白的诗魂。可以说,没有山水就没有李白的名诗和名气,也就没有浪漫的李白。大唐繁荣昌盛,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李白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尽情地漫游。李白借助山水抒发了豪情和壮志,排遣了郁闷和孤独,表达了乡思和友情……李白生在唐代,他没有白活,他用浪漫的足迹把大唐的山水都写成了千古流芳的好诗,辉煌了中国的诗坛。  相似文献   

8.
快乐广场     
漆草老王是房室中介公司的职员,写的字龙飞凤舞潦草至极,他自以为是名家笔法,可是别人老是看不懂他在写什么而令人感到困扰。有一天,上司就对他说:“老王,公司要你手写一份协议书。”“协议书何必手写呢?公司里不是有很多现成的印刷品吗?”“这我当然知道,不过,现在必须准备一份客户没办法清楚阅读,就下定单的协议书。”归档主任交代我们,收到任何来函,一定要在上面签章批字。不可空白旧档。那天我转给小刘一封群众的致谢函,小刘看完签章后,想想不知写什么好,最后只得在函末“谢谢你们”下写了三个大字:“不客气。”快乐广…  相似文献   

9.
写作漫谈     
把所见到的题材加工成艺术品,首先是要用我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找出主题来,然后把它加工成艺术品.这里头就得要注意文艺发展的规律,理论是抽象的说明文艺是具体的形象的描写.如果写诗,说"四月间我到了某个地方"这是一种抽象的说明.李白作的诗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是一个人的官名.他说杨柳的花落尽了,子规又在叫,使人家就想起了这是四月.假如说写"四月间他到了五溪",就没有诗意了,"杨花落尽子规啼"就有诗意.又如李白写的诗"烟花三月下扬州",他加上烟花两个字,就使人想起三月间烟花、烟雾.这个三月就变成很具体形象的了.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与汪伦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晚年漂泊在安徽的李白准备从秋浦(今池州)前往泾县。当时泾县豪士汪伦听说李白要来,急忙写了一封邀请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  相似文献   

11.
董瑾 《华章》2011,(2):52-5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在唐代以后,都有特殊的内涵和魅力,而其山水诗更是古今历来山水诗中的奇葩。李白写山水诗并不单纯写山水,他的山水诗豪放浪漫,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他的山水诗景含情、诗言志。其中诗言志部分又从壮情怀天下,柔意儿女长,总析李白佳作;入无清明无以施志,寄情山水凭吊伤情,展李白治国之志;出则堪忧意欲济国,虚实相生山水田园,现李白忧国之思三个方面体现了其思想经历和心路历程,表现了这位壮游的谪仙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3.
冯霞 《林区教学》2008,(11):29-30
首先从盛唐的社会环境写起,因为一个诗人的成功与否总是和他的生活环境与他的处事态度分不开的,接下来写他的志向抱负、天赋以及他"将复古道、舍我其谁",要革新唐代诗风的决心。这些就是李白乐府诗成就的前提。从五个方面介绍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意在说明李白的乐府诗是艺术成就极高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初一下学期,商雀突然接到一封来自伦敦的信。对方只写初一(1)班11号同学收,没写她的名字。持信的手僵了——商雀在班里英语最糗,根本看不懂这封用英文写的简信。她的同桌特好奇,催问信里的内容。虽然她看不懂,但又不想叫同桌看,整整一堂课,她陷入极度的自责中——若是平时把英语当回事,也不至于这样呀!商雀想来想去,想到了找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是省模范教师,水平极高,据说,他女儿还留学英国哩!英语老师看是商雀,一脸笑容地问:“有什么事吗?”“老师,我收到一封来自的英国信。信的内容我翻译不出来,能帮我一下吗?”“太好了,同国外的同学交流…  相似文献   

15.
汪伦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听说李白被贬官后周游到湖北一带,很想认识这位诗人。他知道李白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赏花,二是喝酒。于是他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泾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希望他到泾县畅游。李白兴致勃勃来到泾县,奇怪的是到达之后却不见一朵桃花,只见几家酒店,与信中所说大不相同,心中不禁疑惑起来。看着李白迟疑不解的神情,汪伦开心地笑了。他说:“我信中的桃花指的是潭水名,这里有桃花潭方圆十里,所以称十里桃花;我们这里酒店的主人姓万,人们便以万家酒店相称了。我何尝骗你呢?”李白听了之后,对汪伦毫不…  相似文献   

16.
我和"书先生"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李白的作文。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写,《李白传》这位"书先生"像听到了我的烦恼似的,从书桌里跳了出来,跳到我面前,冲我说:"你好啊"。我们一起谈了起来,谈李白的诗、李白的朋友、李白的亲人……我们无所不谈,他把我拉进了知识的海洋,和我一同快乐地畅游。当我的眼前还浮现着李白的生平时,"书先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跳回了书桌里,笑着冲我做鬼脸。我既感激又惊奇地看着他,然后拿起笔,写出了  相似文献   

17.
(一)崔颁的《黄鹤楼》诗问世一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赏。历代诗评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早在唐代,人们就把崔颢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维并称。如窦(?)(jì,同暨)《述书赋》有注说:“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见《全唐文》卷447)可见崔颢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因此,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就更蜚声诗坛了。南宋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又收载了《黄鹤楼》诗,并记述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大诗人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写  相似文献   

18.
《捕蛇者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代表作。写这篇文章时,他已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谪居永州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对民生疾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革除弊政、减轻赋税的政治主张。《捕蛇者说》的主题思想正是柳宗元这种政治主张在文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学生》2011,(12):39-40
南充市林剑:我是班上的干部,班级球队的主力,学校的棋王,而且成绩也很好,因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广告牌"。一天我收到一个女生写给我的信,写得很不通顺,我根本就看不懂。我修改了退给她,同时告诉她我不喜欢她。想不到她一封接一封地写信给我,我不想理她,不想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班  相似文献   

20.
1、失文症在我所敬爱的前辈中,有这么一位先生,写文章是他最感棘手的事。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专搞实验的科学家,在专业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但他自己几乎没有写过什么文章。平时听他说话,也很精彩。但假如让他把所讲的写成文章,他就一筹莫展了。他说:只要把稿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